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流派淵源與傳承

一、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流派形成淵源

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流派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發展于當代,具有獨特的學術思想、診療技術和脈絡清晰的傳承體系。50多年來,依托長春中醫藥大學、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手法專業委員會等科研、教學、臨床交流平臺,創立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學生教育、繼續教育等多維教育模式,建立了多家教學實習實訓基地,確立了特定穴理論與實踐、手法規范化、神經、內分泌、軟組織損傷、小兒等不同研究方向,組建了研究團隊,創立了鎮靜安神法治療失眠、多針淺刺治療面癱、合募配穴治療胃腑病、運腹通經法治療單純性肥胖癥等系列技法,得到業內的廣泛認可,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

當代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流派,以中醫學理論為指導,強調內外因結合的整體觀念。根據長白山地區氣候、人文、飲食、環境等特點,提出“通經調臟”,并注重溫補,臨床上結合針灸推拿等技法,于各類病證中使用。

由于東北三省地域的獨特性,北方屬寒,地處寒冷之地,且溫差較大、季節性強,人文、氣候、飲食等方面大略相同。地處嚴寒導致長白山地區的人以陽虛體質較為多見,所以在治療時候就需要扶助正氣,加強溫煦作用,所以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流派主要以溫熱技法為主,以增強人體正氣,抵御寒冷及外邪。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是針對東北地區的特點應運而生的。

據史料記載,清朝嘉慶年間中醫傳入吉林省境內,光緒年間吉林建立了最早的“官醫院”。1932年,日偽滿政府強令將“中醫”改為“漢醫”,意圖消滅中醫,后因中醫療效顯著,百姓不能缺少,又開設了諸多學校、中醫學社等機構,中醫得以發展。當時遼源名醫文子英在“師徒派”中名氣較大,其人善用經方,于經典著作研究有素,并師從翰林院儒醫,洪哲明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學生。17歲的洪哲明矢志岐黃,三載閉門苦讀,后因“深知欲窺堂奧,非名師親炙不可”而拜文子英先生為師,侍診三載,得其真傳,擅長結合傷寒論的理論與方藥指導臨床。

劉冠軍自幼聰慧有佳,才思敏捷,善思好學,喜好岐黃之術,承舅父田潤周親授,傳其中醫藥典籍,不但夯實了專業基礎,而且積累了豐富的臨證經驗。幾年后又拜學于吉林省遼源市傷寒論專家洪哲明先生,在洪先生門下如魚得水,勤奮刻苦,理論與技能更加精進。1949年,劉冠軍升為中醫師;1956年,劉冠軍調入吉林省中醫進修學校(長春中醫學院前身)。自此,劉冠軍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

img

劉冠軍

病之從內出者,必由于臟腑,病之從外入者,必由于經絡。經絡學說是中醫學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針灸治療方面有非常強的指導作用。20世紀70年代初,對于針灸診療有深刻理解,并且對臨床治療疾患頗富經驗的劉冠軍,認為經絡與臟腑是人體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最重要的功能單位。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內灌臟腑,外濡腠理”,維持著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若經絡功能正常,則氣血運行通暢,各臟腑得到濡養,臟腑才能如常行使作用;若經絡功能失常,病邪通過經絡侵入臟腑,則導致臟腑器官病變。因此,劉冠軍提出“經絡-臟腑相關”理論,通過針灸、推拿等為代表的中醫外治手法,達到“通其經脈、調其臟腑”的目的,在外疏通經絡,在內調整臟腑,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敖浗j-臟腑相關”的理論在接下來的50余年中,成為幾代針灸推拿人研究探索的方向。經過從不同角度剖析研究并傳承這一理論,逐步將其發揚光大,使之成為后世形成的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流派的基礎,同時也標志著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流派的初步形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义市| 秭归县| 铜梁县| 子洲县| 铜梁县| 乳山市| 蒙自县| 平果县| 瑞昌市| 历史| 永福县| 怀远县| 巴彦淖尔市| 图们市| 凤阳县| 满城县| 噶尔县| 乌拉特中旗| 九江市| 房山区| 禄丰县| 称多县| 新沂市| 永德县| 桑植县| 永吉县| 阿拉善左旗| 郸城县| 鞍山市| 邯郸县| 建平县| 册亨县| 永泰县| 渭南市| 临清市| 普格县| 奈曼旗| 鲁甸县| 玛纳斯县| 岳阳市| 潼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