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 郁 癥
抑郁癥是指以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精力下降、思維與認知功能遲緩為主要表現的一類心境障礙綜合征。包括多種精神(心理)、神經癥狀和軀體癥狀的復雜情感性精神障礙,是嚴重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屬于中醫學“郁證”“臟躁”“百合狐病”等范疇。
一、病因病機
本病的發生與遺傳、體質、病前性格、環境、負性生活事件、社會心理刺激等有關。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云:“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某些令患者難以應付、難以接受或給患者帶來不愉快的強烈的怒、悲、恐特別是思慮過度等不良情志刺激長期作用于人體,超過人體自我調節的能力,漸漸導致機體氣機不暢,陰陽平衡失調,臟腑功能失調而逐漸出現各種各樣的身體不適癥狀。如元代王安道所謂:“凡病之起,多由乎郁,郁者,滯而不通之義。”
陰陽平衡是身體和精神健康的基礎,陰陽失衡則諸病叢生。所以,本病的主要病機是肝氣郁結,陰陽失調,心神被擾,心神失養,神機不振,形神失合。
現代醫學認為,引發本病的內在因素多為軀體病(如腫瘤、帕金森病、腦卒中)、生理因素(免疫功能下降)及固執、忍讓、完美主義性格引發;外在因素多為遭遇受騙、喪偶、失獨、交通事故、疾病、失戀、婚姻變故等突發的無法逃避、無力解決的重大生活事件。由于多種因素導致神經遞質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功能降低而致病,神經遞質充足則快樂、滿足、平靜;神經遞質不足則絕望、悲觀、沮喪。神經遞質隨年齡而逐漸減少,所以老年人更容易抑郁。
二、診斷
1.典型癥狀 ①情緒低落,早輕晚重。②興趣和愉快感喪失:不是一般意義的心情不好,沒有“抑郁”的人根本無法了解患者所面臨的痛苦。微笑型(隱匿性)抑郁癥患者表面可能若無其事,而內心深處感到極度痛苦、壓抑、自卑、憂愁和悲哀;總覺得“活得太累”,遇喜事而精神不爽,整天悶悶不樂、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甚至以淚洗面;易激惹,敏感、多疑、固執。③精力體力下降,力不從心或疲勞、乏力難以解除,思維遲緩、性欲減退。④對平時喜歡的事情及周圍大多數事情沒有興趣,⑤社交障礙,老是封閉自己,厭惡參加集體活動,不喜歡跟人交往。⑥萬般無奈及萬念俱灰的心態。病程持續至少2周。
2.其他癥狀 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下降。②自我評價降低,自認為對社會沒做出貢獻,自信心下降。③自罪觀念和無價值感。④對生活沒有信心,覺得前途一片昏暗,有的會有莫名其妙的空虛感、恐懼感、孤寂感和強迫感;絕望、悲觀厭世、沮喪。⑤自傷或自殺的觀念或行為。⑥睡眠障礙(以早醒常見)。⑦食欲下降或暴食。⑧渾身不適、疼痛。
3.伴隨癥狀 抑郁癥常與疑病癥、神經質、強迫癥、焦慮驚恐障礙及軀體形式障礙相伴。患者疑神疑鬼,覺得自己的病很重。感覺渾身難受,懷疑自己得了大病,長期輾轉于各大醫院和各科室查體也難釋其疑。找不到器質性病變的頭痛、頭暈、耳鳴耳聾、頭部緊箍感、頭皮發麻、頭重腳輕,站不穩,或暈倒、昏厥、視物模糊、突然看不見、聽不見,咽部梗塞不適等。莫名其妙的心悸、心慌、血壓升高、心律失常或心率增快。覺得氣短或胸悶、胸痛或不舒服,胸部有憋氣、窒息(塞)感。無原因的腹脹腹瀉、厭食、惡心、嘔吐、頻頻打嗝、腹部難受、疼痛及胃腹部不適。坐立不安,全身或局部疼痛、瘙癢、刺痛、麻木、蟲行感、蟲咬感、全身或局部出汗、寒戰或潮熱、全身顫抖、全身或局部極度寒冷感或燒灼難耐感、肌肉僵硬、全身發軟,肢體不靈或突然癱倒不能站立行走,或不能靜坐,來回運動,搓手頓足,或眼瞼、面部肌肉跳動或手指震顫等全身各處不適的異常感覺。頻繁出現便頻、尿頻、尿急、尿痛、縮陰癥、性功能問題、月經不規律等。過分擔心(杞人憂天),預感自己的家人出門會遇到危險,自己可能患有某種重病,自己今夜又要失眠,或者一想到上班心里就犯怵等。緊張不安(惶惶不可終日),終日心煩意亂,憂心忡忡,注意力難以集中在正常的事情上。環境解體或非現實感(感到周圍環境不是以前的樣子)或人格解體(感到并非自己)。害怕失去控制或將要發瘋,害怕即將死亡。
4.檢測 神經遞質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功能減低。神經內分泌功能異常,如下丘腦-垂體-腎上腺功能亢進,下丘腦-垂體-甲狀腺功能不足。神經影像學可見腦顳葉皮質特別是海馬部位密度下降,神經元樹突減少和神經元壞死。
三、辨證論治
1.肝郁氣滯、心神不寧型
癥狀:情緒低落,急躁易怒,神志不寧,善悲易驚,悲傷欲哭,坐立不安,頭暈頭痛,心悸、怔忡、心煩、焦慮,健忘、失眠多夢,口苦口干。舌紅、苔薄黃,脈弦數或弦細數。
如患者自覺氣從少腹上沖心胸、咽喉為特點。其狀如豬之奔突,發作時恐懼莫名,痛苦萬分。休止時沖氣漸平即如常人。
治法:疏肝解郁,潛心肝之陽,寧心安神。
處方:珍珠母(或珍珠0.3~1.5g入丸散服)30g,合歡花15g,梔子10g,連翹15g,龍齒15g,百合15g,白術15g,酸棗仁30g,遠志10g,茯神15g,丹參30g,石菖蒲6g,甘草3g。患有奔豚氣者,加赭石降逆平沖(《本草求真》謂其有“鎮怯之能”)。
2.脾腎陽虛、心神失養型
癥狀:情緒低落,善思多慮,頭暈耳鳴,心悸氣促,胸悶胸憋,失眠健忘,思維遲鈍,精神萎靡,善太息,乏力,倦怠懶言,噯氣納呆,腹脹便溏,腰膝酸軟,女子帶下清稀。舌淡苔白,脈虛無力。
治法:溫補脾腎,振奮陽氣,養心安神。
處方:紅參10g,白術15g,茯神15g,淫羊藿10g,刺五加15g,珍珠母(或珍珠0.3~1.5g入丸散服,鎮心、安神、美容)30g,合歡花15g,酸棗仁30g,遠志10g,白果8g,紫石英30g。
附注:以上方用珍珠母、合歡皮平肝潛陽,安神定驚,解郁鎮靜。珍珠母性味甘咸、寒,主入肝、心二經,能安神定驚,為純降之品,可潛上浮之肝心之陽。合歡皮養血解郁,舒心安神,《神農本草經》謂其:“主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龍齒、茯神、酸棗仁、遠志、丹參鎮驚寧心,安神定志;梔子、連翹清宣郁熱,清心除煩,助珍珠母、龍齒清熱除煩,平抑肝陽,潛降肝膽上亢之氣。石菖蒲,《本草正義》謂其:“清芬之氣,能助人振奮精神。”四君子湯既補氣益陽,又補脾而不使肝氣乘之;心陽根于腎陽,故用淫羊藿、紫石英(有重鎮安神之效)、刺五加、白果,既能溫腎以濟心陽,又能通達陽氣,補腎益氣,重鎮安神;諸藥合用,脾健血旺則心神自安,陽氣充實則心神自正。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淫羊藿、刺五加、白果等藥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和內分泌功能,刺激腎上腺分泌功能,提高人腦中血清素水平;補腎益氣調氣藥可通過增加CREB功能及神經營養因子表達,促進神經元的損傷后重塑、神經元再生,使單胺遞質及受體功能恢復;受體后cAMP-PKA信號通路系統和PI-PKC信號通路平衡達到保護神經細胞而起到抗抑郁作用。淫羊藿總黃酮和其主要成分淫羊藿苷具有多種與抗抑郁有關的生物活性,可改善睡眠、舒緩壓力和疲勞;刺五加還有抗疲勞作用和明顯的中樞神經鎮靜作用;白果含有類似神經遞質5-羥色胺的成分。以上藥味共奏舒郁安神、平調陰陽之功效。
四、預防與調護
1.保持良好心態,坦然面對負性事件,消除負面情緒,釋放化解壓力,去除非分之想,創造和諧、快樂的家庭、工作及周圍環境。
2.堅持有氧運動能調整機體的自主神經功能,減輕緊張、焦慮、抑郁等癥狀,防止抑郁情緒。
3.常曬太陽,陽光可以刺激督脈,能振奮人體陽氣,疏通經脈,使人氣血流暢,明顯減少抑郁焦慮情緒。
4.“吃掉”低落情緒
(1)科學選擇主食,攝入充足的能量。只吃蛋白質,不吃糖類,會使大腦自由基增加,導致大腦抗焦慮的物質減少而產生抑郁焦慮。節食、減肥的人群容易產生多疑、自我評價低、易疲乏等負面情緒。饑餓、血糖過低會使人更加心煩意亂、沮喪和憤怒,所以心情不好的時候尤其要填飽肚子。因為胰島素影響腦中5-羥色胺的生成,而淀粉等糖類能刺激胰島素生成,通過高糖類飲食提高體內胰島素水平可以改善抑郁狀態。所以,充足的能量攝入有助于改善不良情緒,糾正低血糖也能阻止壞脾氣。一般應選擇低血糖生成指數的糙米、小米、玉米、全麥、豆類等雜糧為主食。
(2)合理攝入維生素。富含葉酸、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的食物能幫助體內氨基酸代謝,穩定大腦皮質功能,改善情緒,安定神經,平靜心態,緩解焦慮。B族維生素中的葉酸是促進色氨酸合成5-羥色胺的推手,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卜素、鐵、鋅是酪氨酸轉化為多巴胺的推手,一旦合成多巴胺和5-羥色胺的推手類物質攝入不足,大腦合成的多巴胺和5-羥色胺就會減少,人體的興趣和記憶力就會減退。維生素B1缺乏可導致糖代謝失調,引起精神抑郁、焦慮、淡漠等表現。谷物是維生素B1的主要來源,雜糧、大豆類、酵母、動物內臟及蛋類中維生素B1含量豐富。維生素B6可維持神經遞質的正常,包括5-羥色胺、內啡肽、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對維持正常的精神、情緒活動發揮著重要作用。維生素B6缺乏將引起血中高半胱氨酸升高、對中樞神經細胞產生毒害作用而引起抑郁。維生素B12是一種含鈷復合物,主要參與體內核酸、膽堿、蛋氨酸的合成及脂肪與糖代謝,能緩和易怒情緒,改善注意力,增強體力,心情抑郁時應補充維生素B12含量豐富的紅肉、動物肝臟、牛奶、蛋黃、大豆和小麥等食物。
(3)重視礦物質的均衡攝入。礦物質鈣、鎂、鐵、錳、銅、鋅、硒、鉻等與精神情感密切相關,均衡攝入礦物質有利于保持軀體與精神的健康。常量元素鈣是神經沖動傳導不可缺少的物質,缺鈣使神經傳導發生異常,引起緊張、易疲勞、脾氣變壞等癥狀。富含鋅的核桃、牡蠣、小麥胚芽粉是情緒的調節劑。鎂離子是令人放松的元素,有抑制神經應激性作用。鎂參與ATP酶的激活,使ATP釋放能量,以保證神經沖動的順利傳導。機體缺鎂時,常常會使人緊張焦慮,郁郁寡歡,乏力倦怠,情緒消極,甚至發生驚厥。但鎂過量會中毒,正常飲食補鎂不會引起鎂中毒。堅果、膳食纖維、綠葉蔬菜、豆制品含鎂豐富,應注意補充。
(4)合理攝入蛋白質。優質蛋白質,如雞蛋等富含人體8種氨基酸,蛋黃中的卵磷脂經人體吸收之后釋放出膽堿,在體內產生乙酰膽堿,是大腦活動必不可少的介質。人處于應激反應時保障足夠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攝入,有助于維持正常的腦功能。補充富含酪氨酸的奶酪、牛肉、雞肉、魚、蛋、花生、核桃、松仁、葵花子、胡豆、豆制品、糙米等有利于生成多巴胺的食物能減輕疲勞,減輕應激反應引起的認知功能降低,提高工作效率。人體大腦活動必須利用氨基酸中的色氨酸來合成神經遞質5-羥色胺,補充富含色氨酸的花豆、大豆、小米、牛肉、香菇、紫菜、南瓜子、西瓜子、香蕉、葡萄等能振奮精神,緩解應激導致的抑郁、緊張、焦慮情緒。中醫認為,粟米(小米)有解郁助眠安神的作用,如古代醫家陶弘景編著的《本草經集注》謂:“陳粟米,作粉尤解煩悶。”
(5)飲食中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缺乏可引起情緒障礙,補充富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的三文魚、大馬哈魚、鯖魚、金槍魚等海魚及貝類、海帶等海產品,不僅可增加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還可以補充鋅、碘、牛磺酸、蛋白質等營養素,以維持大腦功能,緩解憂郁情緒。
5.抑郁癥患者常常伴有軀體形式障礙(疑病癥)、焦慮癥,且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宜綜合施治。
6.口服避孕藥、巴比妥類藥、可的松、磺胺類藥、利血平可能引起抑郁癥,應盡量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