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征續編
- (日)村井椿
- 820字
- 2020-01-10 11:32:58
卷之上
赤石脂
主治水毒下利,故兼治便膿血。
考 征
桃花湯證曰:下利便膿血。
赤石脂禹余糧湯證曰:下利不止。
上二方,赤石脂各一斤。
烏頭赤石脂丸,證不具[1]。
上一方,赤石脂一兩。
據此三方,則赤石脂治水毒下利不止、便膿血明矣。
互 考
赤石脂配干姜,則治腹痛下利。若無腹痛,則不配干姜。
烏頭赤石脂丸,證不具,但云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者。雖然此方豈惟治心背徹痛乎?后世誤載之《金匱要略·心痛病》篇內,故世醫皆以為但治心痛之方也。
椿按:此方本當在《六經病》篇內某證條下,而治心痛徹痛、背痛徹心者矣。今詳前后之條,及病證方法,蓋厥陰病蛔厥,心痛徹背、背痛徹心、下利惡寒者主之。當是同甘草粉蜜湯、大建中湯等,在烏梅丸之前后矣。《外臺秘要·第七》,心背徹痛方內曰:仲景《傷寒論》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小注云:出第十五卷中。然則是本《傷寒論》厥陰病篇內方,而必有前后之證存矣。何以言之?則蜀椒治蛔厥,干姜治下利腹痛,烏頭、附子并治四肢厥逆,赤石脂惟治下利。由此觀之,此方豈惟治心背徹痛乎?余嘗疑烏梅能治蛔,故蛔厥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則此方不可無烏梅矣。然則烏頭是烏梅之誤矣乎。凡仲景之方,無烏頭、附子并用者,則益知烏頭是烏梅之誤矣。
椿又按:《外臺秘要·第七》久心痛方內,有范汪療久心痛方,又名烏頭赤石脂丸,方內有桂心,桂心即桂枝,唐方皆以桂枝為桂心。無附子,此為異耳。或疑附子是桂枝之誤矣乎?桂枝能治上沖而厥者,烏頭、附子,本同物同功,并存以俟明者試效而已。
桃花湯方曰: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是分赤石脂一斤以為各半斤;干姜一兩,粳米一升。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取七合。又取半斤赤石脂末,內方寸匕,溫服;一日三服。后內赤石脂末方寸匕者,未知何故也,宜隨仲景之法施之。《外臺秘要》引崔氏方、阮氏桃花湯分兩法,則與此不同,可考。
品 考
赤石脂,理膩,粘舌綴唇,鮮紅桃花色者,為上品,近年佐渡州[2]所產者是也。凡方有桃花名者,以有赤石脂也。又有桃花丸,皆即此物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