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草 部

黃芪,甘溫,固表止汗,補中益元氣,排膿內托。

甘草,甘平,補脾胃不足,協和諸藥,解百藥毒,通行十二經,緩急。

人參,生甘苦微涼,熟甘溫,大補元氣,生津液,添精神,通血脈。

沙參,甘苦微寒,補陰瀉肺火。肺熱者,用之代人參。

丹參,苦平,補心生血去瘀,功兼四物。

玄參,苦咸微寒,補腎瀉火,利咽喉,治斑。

白術[1],苦甘,燥濕補脾,利小便,止泄瀉。

蒼術,甘溫辛烈,燥胃發汗,除濕散郁,逐痰水。

萎蕤,甘平,潤心肺,去風濕。

狗脊,苦甘,堅腎益血,除風虛,強機關。

黃精,甘平,潤心肺,填精髓。

石斛,甘淡,入脾而除虛熱,入腎而澀元氣。

遠志,苦辛,補心腎,強志益智,治善忘驚悸迷惑。

石菖蒲,辛苦,通竅補心,明耳目,發音聲,開胃止痛。

牛膝,苦酸平,益肝腎,強筋骨,治腰足痛,引諸藥下行,散惡血[2]

菊花,甘苦,制火除熱,養目血,去翳膜[3],治頭目眩暈。

五味子,性溫,五味備,斂肺滋腎,生津寧嗽,澀精住瀉。

天門冬,甘苦大寒,滋腎潤燥,止渴消痰。

麥門冬,甘微苦寒,清心潤肺,除煩止嗽。

款冬花,辛溫,消痰瀉熱,止嗽要藥。

紫菀,辛溫,潤肺下氣,專治血痰咳吐。

旋覆花[4],苦辛,下氣行水,消痰結。

百部根[5],甘苦微溫,治肺熱咳嗽,殺蟲。

桔梗,苦辛平,入肺泄熱,清利頭目咽喉、胸膈滯氣,載藥上浮。

薺苨[6],寒甘,利肺解毒。

馬兜鈴[7],苦辛,清肺熱,下氣,治痰嗽喘促。

白前[8],辛甘微寒,瀉肺降氣下痰。

白芨[9],苦辛,性澀而收,入肺止吐血。

半夏,辛溫,性燥有毒,燥濕痰,利水飲,下逆氣,止嘔吐。

天南星[10],辛苦,性燥勝濕,祛風痰,破結散血。

貝母,微寒苦辛,解肺郁,清虛痰,散結除熱。

栝蔞仁,甘寒潤下,除胸中郁熱,治痰嗽,生津消腫。

天花粉,即栝樓根,酸甘微苦,降火潤燥,滑痰解渴。

夏枯草,辛苦微寒,解內熱,散結消癭[11]

海藻,咸寒,軟堅痰,消癭瘤,治痰飲,利水腫之濕熱。

海帶,下水消癭,功同海藻。

昆布,功同海藻,性雄。

獨活,辛苦微溫,理伏風,去濕。

羌活,辛苦性溫,理游風,勝濕。

防風,辛甘微溫,發表去風勝濕,散頭目滯氣。

藁本,辛溫,去風寒濕,頭痛連腦必用之。

葛根,辛甘,性平,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開腠發汗。

升麻,甘辛微苦,表散風邪,升發火郁,解毒。

白芷,辛散,發表祛風,散濕,治陽明頭痛、牙痛鼻淵。

細辛,辛溫,散風邪,行水氣,治少陰頭痛。

柴胡,苦平微寒,發散少陽表邪,退熱升陽。

前胡,辛甘,解表下氣,治風痰。

麻黃,辛溫微苦,發汗解肌,去寒邪,入肺治咳喘,止汗用根節。

荊芥,辛苦溫,散風濕,清頭目,通利血脈,治吐衄血運。

連翹,微寒苦,散諸經血凝氣聚,瀉濕熱,消腫排膿。

紫蘇,辛香溫散,發汗利氣和血,子潤肺下氣,定喘止嗽。

薄荷,辛涼,消散風熱,清利頭目,治咽喉口齒諸病。

木賊,溫微甘苦,發汗散火,退目翳。

浮萍,辛散,發汗利濕,止瘙癢。

蒼耳子,甘苦,發汗,散風濕,上通腦項。

天麻,辛溫,疏痰氣,治諸風眩掉[12]

秦艽,苦辛,去風濕,養血柔筋。

豨薟,苦辛,治肝腎風氣。

威靈仙,辛咸,行氣祛風,宣疏五臟。

鉤藤鉤,甘微苦寒,除心熱,平肝氣,去風定驚。

茵芋,辛苦微溫,有小毒,治風濕。

當歸,甘辛溫,補血潤燥,散內寒。

芎,辛溫,補血潤燥,行氣,治風濕在頭。

芍藥,苦酸微寒,和血脈,收陰氣,緩中止痛。

生地黃,甘苦大寒,瀉火,平諸血逆。

干地黃,甘苦而寒,滋陰涼血生血。

熟地黃,甘而微溫,滋腎水,補真陰。

何首烏,苦甘,添精益髓,養血祛風。

牡丹皮,辛苦微寒,和血破積血。

續斷,苦辛溫,通血脈,理筋骨,補肝腎。

骨碎補,苦溫,治腎虛耳鳴,久瀉及折傷。

益母草,辛微苦寒,行瘀生新血,解毒。

澤蘭,苦甘辛香,和血散郁,消水,走血分。

蘭草,同上,利水道,辟惡,除陳氣,走氣分。

白薇,苦咸寒,利陰氣,下水氣。

艾葉,苦辛溫,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

延胡索,辛苦溫,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治內外諸痛。

紅花,辛苦,甘溫,破瘀血活血。

茜草,酸咸,行血止血,消瘀通經。

紫草,甘咸氣寒,瀉血熱滑腸。

紫葳,甘酸寒,瀉血熱,破血去瘀。

大小薊[13],甘溫,涼血,治吐衄。

三七[14],甘苦微溫,散血定痛,治吐衄。

地榆,苦酸微寒,入下焦除血熱,治腸風。

蒲黃,甘平,行血消瘀止血。

郁金,辛苦氣寒,涼心熱,散肝郁,下氣破血。

姜黃,苦辛,下氣破血,除風。

莪荗,辛苦氣溫,破血行氣,消痃癖[15],破氣中之血。

三棱,苦平,行氣,破血,散堅積,破血中之氣。

茅根,甘寒,瀉火止血止噦。

蘆根,甘寒,降火止嘔,治消渴,解魚毒。

薔薇根,苦澀冷,瀉濕熱,口瘡之良藥。

大黃,大苦大寒,蕩滌腸胃,下燥結,除瘀熱,推陳致新。

黃芩,苦寒,瀉中焦實火,除濕熱。

黃連,大苦大寒,入心瀉火,鎮肝涼血,燥濕。

胡黃連,苦寒,去心熱,益肝膽,治疳熱。

苦參,苦,燥濕瀉火,祛風殺蟲。

知母,辛苦寒滑,瀉肺胃熱,潤腎燥,滋陰。

龍膽,大苦大寒,瀉肝膽火,除下焦濕熱。

青黛,咸寒,瀉肝散郁火,治發斑丹毒。

大青,微苦寒,解心胃熱毒。

牽牛,辛熱有毒,通下焦郁遏,逐水利大小便。

防己,辛苦寒,利水,瀉下焦血分濕熱。

葶藶,辛苦大寒,大下氣,行膀胱水,肺中水氣img急者,非此不能除。

甘遂,苦寒有毒,瀉經隧水濕,達水氣所結處,以攻決為用。

大戟,苦寒有毒,瀉臟腑水濕,利大小便。

商陸,苦寒有毒,疏五臟,瀉水。與大戟、甘遂同功。

芫花,苦溫有毒,去水飲痰癖。

澤漆,辛苦微寒,無毒,利大小腸,治大脹。

常山,辛苦寒有毒,吐痰截瘧[16]行水。

蜀漆,功同常山,能散火邪。

藜蘆,辛寒至苦有毒,入口即吐,治風癇。

木通,甘淡輕虛,導濕熱,通小便,利關節。

澤瀉,甘淡微咸,入膀胱,利小便,除濕熱。

車前子,甘寒,行水瀉熱涼血。

燈草,甘淡寒,利水清熱,通氣止血。

瞿麥,苦寒,利小腸,逐膀胱邪熱,治淋。

扁蓄,苦平,利小便,治黃疸熱淋。

地膚子,甘苦寒,利小便補陰。

石韋,苦甘微寒,通淋補勞。

海金沙,甘寒淡,滲除小腸膀胱血分濕熱,通淋。

茵陳,苦寒,通利濕熱,為治黃疸之君藥。

香薷,辛溫,散皮膚之蒸熱,為清暑之主藥,又利小便。

青蒿,苦寒,瀉熱補勞。

附子,辛甘有毒,大熱,回陽,補命門火,逐里之寒濕。

烏頭,功同附子而稍緩,性輕疏,逐風。

草烏頭,辛苦大熱,勝濕開頑痰。至毒,不可輕投。

天雄,功同附子,補下焦陽虛,祛風寒濕。

白附子,辛甘有毒,祛風痰,去頭面游風。

破故紙,辛苦大溫,暖丹田,壯元陽,縮小便。

肉蓯蓉,甘酸咸溫,補腎命門,益髓滑腸。

巴戟天,甘辛微溫,補腎祛風。

胡蘆巴,苦溫,壯元陽,治疝瘕冷氣。

仙茅,辛熱有小毒,益陽道,補虛勞。

淫羊藿,辛香甘溫,補命門,益精氣。

蛇床子,辛苦溫,補腎散寒,祛風濕。

兔絲子,甘辛和平,強陰益精,治精寒淋瀝。

覆盆子,甘酸微溫,補肝腎,明目,縮小便。

蒺藜子,苦溫,補肝腎,益精明目。

使君子,甘溫,補脾殺蟲消積,為小兒要藥。

益智子,辛熱,補心腎,澀精固氣,開郁結,使氣宣通,進食攝涎。

砂仁,辛溫香竄,和胃醒脾,快氣通滯,祛痰消食安胎。

白豆蔻,辛熱溫,暖脾胃化食,寬膨行氣。

肉豆蔻,辛溫氣香,理脾暖胃消食,澀大腸。

草果,一名草豆蔻,辛熱香散,暖胃健脾,破氣燥濕,除痰截瘧。

香附,性平氣香,味辛微苦,主一切氣,開郁。

木香,辛苦溫,行三焦氣,治一切氣痛。

藿香,辛甘微溫,和中開胃止嘔,去惡氣,進飲食。

茴香,辛熱,補命門,開胃下食,治寒疝。

甘松香,甘溫芳香,理諸氣,解脾郁。

山柰,辛溫,暖中辟惡。

良姜,辛熱,暖胃散寒,治胃脘冷痛。

蓽茇,辛熱,除胃冷,下氣消食。

金銀花,甘寒,散熱解毒,治癰疽諸瘡。

蒲公英,甘平,化熱毒,消腫核,治乳癰,通淋。

紫花地丁,辛苦寒,治癰疽疔腫,解毒。

鶴虱,苦辛,有小毒,殺蟲。

山豆根,苦寒,瀉熱解毒,治喉瘡。

牛旁子,辛平,解熱潤肺,散瘡瘍之毒,利咽膈。

山慈姑,甘溫辛有小毒,清熱散結解毒。

漏盧,咸苦寒,瀉熱解毒,下乳排膿。

貫眾,苦微寒有毒,解邪熱之毒。

射干,苦寒有毒,瀉火解毒,散血消痰,治咽痛,為要藥。

續隨子,辛溫有毒,行水破血解毒,下惡滯物。

馬蘭子,甘平,治寒疝,解毒。

蓖麻子,辛甘有毒,通竅拔毒,出有形滯物。

白頭翁,苦寒,涼血治熱痢。

王瓜,苦寒,瀉熱利水行血。

王不留行,甘苦平,通血脈,利便下乳。

冬葵子,甘寒淡滑,潤燥利竅,通二便。

白鮮皮,苦寒,除濕熱,通關節,為諸黃風痹[17]之要藥。

萆薢,甘苦性平,祛風濕,固下焦。

土茯苓,甘淡平,除濕熱,健脾胃,利小便,治楊梅瘡毒[18]

白斂,苦辛甘寒,除熱散結氣,治瘡腫。

谷精草,辛溫,明目退翳。

草決明,苦微寒,瀉肝明目。

決明子,甘苦咸平,除風熱,明目。

卷柏,生用辛平,破血通經,炙用辛溫,止血。

img茹,辛寒有小毒,破血,蝕惡肉,排膿血。

img子,苦辛微寒,行水散血。

芭蕉根[19],味甘大寒,瀉熱[20]

天仙藤,苦溫,疏氣活血消腫。

瑣陽,甘溫,補陰益精,興陽潤燥養筋。

煙草,辛溫有毒,行氣辟寒。

預知子,苦寒,補勞瀉熱。

旱蓮草,甘咸,補腎止血,黑發烏髭。

劉寄奴草,苦溫,破血通經,止金瘡血。

馬鞭草,味苦微寒,破血通經殺蟲。

青相子,味苦微寒,祛風熱,明目,治青盲障翳。

蓼實,辛溫,溫中明目。

馬勃,辛平,清肺解熱散血,治喉痹。

木鱉子,苦溫微甘有小毒,利大腸,消腫追毒。


[1]白術:逍本注:一名吃力伽。

[2]惡(è餓)血:指瘀血,壞血,因病損而郁積的血。屬病理產物,又能進一步導致其他病變。《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有所墮墜,惡血留內。”

[3]翳(yì億)膜:是指眼內所生遮蔽視線之目障。

[4]旋覆花:逍本注:又名金弗草。

[5]百部根:逍本注:通名。意即日本名和漢名相同。下同。

[6]薺苨:逍本注:沙參一種。

[7]馬兜鈴:逍本注:一名土青木香。

[8]白前:逍本注:一名石藍。

[9]白芨:逍本注:一名連芨草。

[10]天南星:逍本注:通名。

[11]癭:發生于頸前區結喉兩側漫腫或結塊性病變的總稱。

[12]眩掉:證名,即掉眩,指頭搖、肢體震顫、頭暈目眩之證。

[13]大小薊:逍本注:二種。

[14]三七:逍本注:山漆,甘苦微溫,散血定痛,治吐衄。

[15]痃癖(xuánpǐ玄僻):病名。臍腹偏側或脅肋部時有筋脈攻撐急痛的病癥。

[16]截瘧:治瘧疾方法之一。在瘧疾發作前的適當時間,使用內服藥或針刺等方法,以制止瘧疾的發作。

[17]風痹:指因風寒濕侵襲而引起的肢節疼痛或麻木的病癥。

[18]楊梅瘡毒:即梅毒,因瘡的外形似楊梅,故名。本病包括梅毒的各種皮膚病變。

[19]芭蕉根:逍本此下注有“和漢通名”四字,意即日本名和漢名相同。

[20]瀉熱:逍本此下有“漢人說主治甚粗,凡醫之誤治亦不可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顺市| 吴忠市| 平安县| 万宁市| 山东| 平陆县| 资兴市| 洞口县| 磴口县| 大连市| 涟水县| 望都县| 韶关市| 色达县| 华坪县| 蒙山县| 上栗县| 连南| 渑池县| 南开区| 广东省| 旬阳县| 霞浦县| 北安市| 徐闻县| 临武县| 石河子市| 淮南市| 邵东县| 黑龙江省| 安塞县| 崇左市| 嘉祥县| 清水县| 大洼县| 平定县| 盱眙县| 巴里| 比如县| 慈溪市| 中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