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心乃大藥:行貴禪醫(yī)悟語作者名: 釋行貴本章字數(shù): 611字更新時間: 2020-01-10 10:57:58
懶惰百病生,健康須勤奮
曾經(jīng)有人問佛:“為什么你們念佛誦經(jīng)的時候要敲木魚?”
佛說:“名為敲魚,實為敲人。”
那人又問:“那為什么不敲雞呀、羊呀之類的,偏偏敲魚呢?”
佛笑著說:“因為魚晝夜未嘗合目,亦喻修行者晝夜忘寐,以至于道。”
佛說這句話的意思是:魚兒整日睜著眼睛游來游去,已經(jīng)是世界上最勤快的動物了,可對它尚且要時時敲打,何況是我們修道參佛之人?比丘們時時敲打木魚就是要不斷警眾,鞭策自己克服懶惰的毛病。正所謂天道酬勤,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不勞而獲。
修佛是這樣,養(yǎng)生也是這樣。懶惰是百病之源,人動起來,疾病就不會找上門,而人一旦懶惰,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貴病”就會找上門來。《呂氏春秋·盡數(shù)》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箴言:“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意思就是,流動的水不會腐臭,轉動的門樞不會腐爛,原因就是他們時常活動。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一個人如果懶惰,其身心得不到活動,氣血郁滯,健康就會面臨危險。
為什么現(xiàn)代人有這么多“文明病”,說到底是活動得太少,生活太安逸了。大家進門有沙發(fā),出門有轎車,四肢得不到舒展,肌肉得不到鍛煉,身體就像是墻根處見不到陽光的小草,柔軟無力,反應性和機體免疫力都非常差,疾病就會鉆空子。所以說懶于運動、缺乏鍛煉的人,其健康也難以得到良好的維護。“養(yǎng)生莫善于習動”,要想擁有健康的身體,我們就不能等、靠、要,而要多運動,莫懶惰,及早制定養(yǎng)生鍛煉計劃,并每天堅持完成,讓勤奮變成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