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獸部
象
肉:味淡,無毒。啖之令體重。
牙:味平。治箭頭或針鐵、竹木等刺入骨中,刮取末,水調(diào)傅[1]上,立出。煎服又能利小便。
虎[2]
肉:味酸,平,無毒。治瘧疾,主惡心,益氣力。食之入山,辟三十六種精魅,虎見而畏之。
頭骨:驅(qū)邪辟惡,除鬼壓[3],作枕祛瘧。
脛骨:壯筋骨,去風(fēng)邪,辟惡氣,殺鬼疰[4],止驚悸。
仙方:虎骨須治諸風(fēng)癱瘓,筋骨緩縱,及歷節(jié)風(fēng),周身疼痛。用虎脛骨一對,酥炙打碎,以生絹袋盛,用清酒四五十斤連壇煮過,每日隨性飲之。
古方:治肛門凸出不收,以虎骨燒存性,為末,水調(diào)方寸匕,日進二服。
鹿
肉:味溫,無毒。補中,強五臟,益氣力。
血:味甘,平。補陰,益榮氣。
腎:補腰腎。
茸:味甘、酸,溫。主漏下惡血,療虛勞羸瘦,骨中寒熱,灑灑如瘧,四肢酸疼,腰脊疼痛,遺精溺血,散石淋。
角:味咸,無毒。補腰脊疼痛,續(xù)筋骨損傷,消惡毒癰瘇[5]。
《千金方》:治婦人吹乳妒乳[6],結(jié)瘇疼,欲成膿者,以鹿角磨水,敷之。
秘方:治魚骨鯁,以鹿角剉屑,含津咽下。
《魯般方》:治竹木刺入皮肉中不出,燒鹿角末,水調(diào)敷,立出,久者不過一夕。
獐
肉:味甘,溫,無毒。平補五臟。
骨:味咸,平。補虛損泄精,釀酒有補下之功。
貍
肉:療諸疰、諸風(fēng)及鼠瘺。
兔
肉:味辛,平,無毒。不與姜同食,成霍亂。補中益氣。多食令人痿黃,損陽事。
肝:明目退翳,和決明子末為丸,白湯每晚送下。
骨:主消渴中熱。
頭:治頭眩痛,顛疾,及催生落產(chǎn)。
《日華子》云:頭骨一個,和毛髓燒存性,為丸,催生落胎,并下產(chǎn)后惡露。
腦髓:治凍瘡皸裂。
神仙催生丹:臘月初八日取兔頭一個,取凈腦髓,和乳香細末一兩,于凈室中齋沐焚香,拜告上帝,祝曰:大道弟子厶修合世上婦人難產(chǎn)藥,愿降靈佑助此藥力,速令生產(chǎn),急急如律令勒。丸如芡實大,以布袋盛,陰干,臨產(chǎn)用醋湯送下一丸,神效。
牛
肉:味甘,平,無毒。安中,益氣力,養(yǎng)脾胃,止吐泄,療消渴。
肝:味甘,涼。能明目,平肝氣。
肚:味甘,平。和中,益脾胃。
膽:味苦,寒。除心腹邪熱煩渴,治口舌焦燥,益目[7]精[8],治小兒驚風(fēng)痰熱。
黃:治大人小兒驚癇搐搦煩熱之疾,清心化熱,利痰涼驚。
馬
肉:味苦辛,冷,有小毒。凡自死、病死,斷不可食。壯筋骨,強腰脊,強志輕身,消熱下氣。
莖:味酸甘,平,無毒。白者最良。主男子陰痿不起,益精氣,有子。
騾
肉:味辛,溫,有小毒。性頑劣,食之不益人,孕婦忌食。
驢
肉:味甘,微涼,無毒。黑者最良。療風(fēng)狂,解心煩,治憂愁不樂。
頭:味甘,微涼。黑者為上。治頭風(fēng)眩暈,口眼斜,語言蹇澀,一身動搖,筋骨酸疼,心肺浮熱。用驢頭一個,燖[9]洗去毛,蒸令爛熟,細切。少助以五味食之。
尿:主翻胃吐不止,治牙齒疼,下水毒癥癖。
古方:治反胃轉(zhuǎn)食,每服二合,早晚洫食[10]飲之,大效。
豬
肉:味甘,溫。閉血脈,軟筋骨。發(fā)風(fēng)氣、金瘡、瘧痢。久食虛人。
四蹄:味甘,小涼。下乳汁,補中氣。煮汁,洗一切瘡疽撻傷[11]。
肚:性溫,平。補脾胃,益氣力,止渴治痢,殺小兒疳蟲。
膽:苦,寒。治大便不通,及傷寒熱渴。
腎:暖水臟,利膀胱,補腰腎。
脂:治男子女人五疸,耳目遍身盡生黃衣,或出黃汗,胃中熱脹,飲食不消。用豬脂一斤,溫化服之,日三次,下去惡物,為妙。
羊
肉:味甘,大熱,無毒。治五勞七傷,臟氣虛寒,腰膝羸弱。壯筋骨,厚腸胃。
頭:性微涼。治骨蒸腦熱,頭眩目昏,及小兒驚癇。
乳:味甘,溫。潤心肺,補虛勞,止消渴。
肝:味甘,涼。治目中諸疾。
《醫(yī)鏡》:治患目久不愈,赤[12]澀昏花,翳膜遮障,羞明有淚。用羊子肝一具,竹刀刮切,砂臼搗細,和黃連凈末四兩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粒,茶湯吞,食遠送下。
蹄脛骨:以火煉為細末,入飛鹽二錢和均,每早擦牙齒上,漱,去牙齒疏活疼痛。
腎:補腎氣,益精髓。
牡犬
肉:味咸、酸,溫。黃者為上,不與大蒜同食。益氣血,厚腸胃,補下元,壯陽事,填精髓,續(xù)絕傷。食近腰連腎者極佳。
陰莖:味咸,平。六月上伏日取,陰干百日用。治勞傷,陰痿不起,令強大有子,除女人帶下十二疾。
膽:味苦,有小毒。去鼻中息肉并癰,鼻瘡,及刀箭傷損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