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跨學科研究方法論
- 戴鋼書等
- 3477字
- 2020-06-05 19:32:19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跨學科研究方法論的性質
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跨學科研究方法論對象的界定與剖析,可以看出它具有意識形態性、人民性、創新性的性質。
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跨學科研究方法論具有意識形態性。意識形態是社會科學知識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核心內容。從社會結構的存在形式上看,世界上只有兩種意識形態:一種是為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意識形態,另一種是為被統治階級利益抗爭的意識形態。現實中存在的各種理論體系、思想觀念,在原則上都可以劃分到這兩種意識形態之中。“馬克思考察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后,發現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始終占據社會意識形態的統治地位,處于一種顯學狀態,而被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始終沒有獨立的形態,處于隱性狀態。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就是建立在這一發現基礎之上的。作為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其基本特征有二:第一,馬克思主義是批判性的理論體系;第二,馬克思主義的主旨在于勞動解放,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是被統治階級的 ‘代言人’。”在今天中國勞動解放已經實現的歷史條件下,作為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它在保存原有特征基礎之上又產生出指導、建設與維護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跨學科研究方法論圍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開研究。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強調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和國家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做好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是一項戰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事關黨對高校的領導,事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意見》還指出,“要切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要建設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干渠道,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課程。”
課程的意識形態性決定了課程教學方法的意識形態性。如同“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的道理一般,定量方法、質性方法、信息化方法、腦科學方法可以為資本主義國家某些研究所用,也可以為社會主義國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所用。在馬克思那個時代,當問卷法為資產階級學者所用時,馬克思就敏銳地抓住了它的一般科學性質,把它用于掌握無產階級工作、思想、生活情況,啟發無產階級的思想政治覺悟,認識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馬克思指出:“由工人階級自己所進行的對各國工人階級狀況的統計調查將是 ‘國際聯合行動’的偉大范例。為了行動起來有些把握,應該熟悉所要涉及的資料。工人一旦開始這項巨大的勞動,就會證明:他們能夠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跨學科研究方法論將各種現代方法吸收進來,是自覺堅持意識形態規律的必然要求,是堅持這一規律的必由之路。
第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跨學科研究方法論具有人民性。這種人民性具有三層含義:其一,這種人民性由它所依據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一般理論觀念的黨性以及在發展科學與實際運用科學結論方面的目的性所決定。黨性是思想體系本身的標志,這種黨性不是從法律學屬性來分析某一位學者屬于哪一個政黨和哪一個階級,而是從最一般的思想立場和一般的世界觀方面分析這一問題。同時,哲學上的黨派斗爭,歸根到底表現著并且往往以極其復雜而間接的方式反映著整個社會的階級關系和階級的思想傾向。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一切剝削階級哲學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公開申明自己是為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的利益服務。從發展科學與實際運用科學結論方面的目的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跨學科研究方法論隸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方法論三個單元之一,它的目的就是“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科學化和取得正確認識”
,為做好工作提供保證,因而它具有人民性。其二,這種人民性表現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基礎,堅決捍衛這個理論的純潔性,反對把相互對立的思想傾向加以調和的觀點,反對建立某種中間派或超階級、超黨派思想的立場。“對于過去和當代流行于西方的有關學科,我們需要研究和借鑒,但不能模糊和抹殺馬克思主義和這些學科之間的原則界限和本質區別”
。馬克思主義最強大的思想力量就在于它代表著人類思想的先進方面、科學方面和發展趨勢。這種思想絕對不是為狹隘的小集團或個別社會階層的利益服務,它具有全人類的和全部歷史的意義。其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跨學科研究方法論的應用決定了它的人民性。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用定量方法、質性方法、腦科學方法、信息化方法研究教學法時,將會有更大的把握教會學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論。列寧在回答當時蘇維埃人民委員會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提出的“統計學是一門精確的科學,還是一種技巧”這一問題時,說道:“那要看統計掌握在誰的手里。如果統計掌握在工農政府手里它就是一門嚴肅而精確的科學,它有助于確定資本家和地主使我們遭受多么深重的苦難,并把我們這場不可避免的運動推向前進,幫助我們去奪取勝利。如果統計掌握在剝削階級手中,它就成為一種技巧,用來掩飾有產階級攫取超額利潤并使勞動群眾陷于極端貧困,或者是掩飾日益迫近的經濟危機和造成可怕的失業現象。這種統計完全是一種假統計。”
當我們否定資產階級科學的一般思想觀點時,應該肯定非馬克思主義者科學家在這一或那一科學活動領域內取得的大量具體研究成果的價值。我們要善于吸取和改造資產階級學者取得的成就,要善于消除他們的反動傾向,貫徹自己的路線。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跨學科研究方法論具有創新性,這種創新性體現在承接歷史和展望未來的研究思路和跨學科研究方法的整合上。其一,使用腦科學實驗方法,為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規律提供實證基礎。以當代社會腦認知科學理論為科學支撐,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為實驗手段,為揭開人類的道德、意識、理想、價值、法律和藝術的意識本質之謎提供了可行的實證性研究方式,使科學與理論在這一領域找到了一個新的結合點,這種結合并不是實證對思辨的否定,而是思辨完善實證,實證支持思辨,將科學的可證偽性引入了傳統思辨的理論研究中,以大學生學習思考中國夢、中國價值、中國精神等重大思想政治理論問題的高級認知神經系統的激活運行機制為研究對象,依據科學合理的刺激方案、實驗方案和統計方案進行實驗操作,整理和分析數據,歸納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學方法群與接收效果之間的關系。其二,探索出的方法群,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從研究思路來說,它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貫徹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的“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的總體要求,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為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做出了探索。其三,方法群成果為構建未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體系的跨學科研究做了前瞻性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跨學科研究方法處于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研究的前沿,融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定量方法、質性方法、腦科學方法、信息化方法等一系列眾多新的研究方法的成果,不僅開辟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心理學、腦科學等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新道路,創造性地把自然科學研究方法引入社會科學領域,而且構建了未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跨學科研究方法體系,必將推動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新發展,助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意識形態性、人民性、創新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的意識形態性決定了它是朝著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方向,朝著人類社會未來歷史方向發展的。它的人民性決定了它是為了把大學生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它的創新性決定了它有能力、方法、手段把意識形態性堅持好,把人民性保護好,實現自身價值。正是意識形態性、人民性、創新性三者的統一,才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跨學科研究方法論在當下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