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掣肘與矯正:中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十年發展省思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研究”(11&ZD034)的研究成果。本文已發表在《政治學研究》(2015年第4期)。

劉澤照 朱正威劉澤照,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風險管理、公共安全,系統科學;朱正威,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風險治理與危機管理、政府能力、區域發展與公共政策、文化遺產與創意產業。

一、引言

在當代中國,改革、發展、穩定是關系民族復興大業的戰略性命題,維護三者良性互動大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和構建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保障。實踐中,涉及較大范圍、較多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建設項目始終是牽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敏感點,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21世紀以來也留下了不少警示教訓。毫無疑問,如果沒有一系列重大事項的決策與實施,改革發展就缺少了必要的推進載體,就會缺乏有力的杠桿支撐。然而,歷史和現實同時昭示我們,創造一個穩定環境是中國改革發展的基本前提。如果重大事項的決策與實施引發了社會矛盾甚至社會沖突、破壞了地區社會穩定,那么不僅重大決策無法順利實現,改革發展事業也勢必受挫,政府公信力也將受到損害。那么,怎樣才能夠使重大事項的決策與實施既能推進改革、促進發展,又能保證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2005年來,起源于地方實踐創新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回應了這一重大理論和現實命題,成為直面當代中國問題的創造性探索,并最終上升為國家制度規范。

近年來,學界對于“穩評”給予了廣泛關注,研究者們從制度意義、評估規范、實踐框架、工具建模、學理范式等層面進行了多角度跨學科分析和探索,側重點各有不同,尚未形成統一話語體系,理論上有待進一步整合,但在政府回應決策風險這一層面卻有交叉共識,倡導風險減緩的“政府責任”。事實上在國外,社會發展中的系統風險趨于常態,針對政府公共政策的風險評價受到普遍重視,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政府大都采取有力措施將風險因子納入本國公共部門決策模式,不僅關注政策“科學性”,也融入了“社會影響”的政治考量。

在吸收外國有益經驗的同時我們應當看到,“穩評”是中國特色的時代產物,無論是“穩評”程序規范還是“穩評”運行機制,都存在于政府部門具體執行行為和治理理念之中,根植于特定環境下的政治意識、發展觀念和行政倫理文化,也必然載有鮮明的中國印跡,故“穩評”制度的研究拓展必須立足中國本土情境,立足地方發展實際,更加重視探索現實世界的公共行政實踐及行政運行過程,從而為科學推進這一創新制度提供有針對性的現實路徑。

本文論述了近十年間中國“穩評”制度的發展演進過程,揭示了這一制度創設的構建歷程及政治價值;沿著“理念—實踐—制度”的框架,分析現實“穩評”運行中的掣肘和沖突,以此為基礎提出未來健全完善“穩評”制度的基本方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鄄城县| 得荣县| 遵化市| 阿荣旗| 威信县| 天长市| 乌拉特后旗| 浮梁县| 嘉峪关市| 海原县| 承德市| 稷山县| 嘉兴市| 晋江市| 益阳市| 莱芜市| 洪江市| 桑植县| 滕州市| 鹤峰县| 鸡东县| 洪泽县| 伊金霍洛旗| 高碑店市| 清河县| 库尔勒市| 华坪县| 西藏| 石河子市| 高青县| 绿春县| 扎赉特旗| 水富县| 酒泉市| 武乡县| 开江县| 沙田区| 尤溪县| 建水县| 新竹市| 株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