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公務員道德規范建設的現實背景

近年來社會道德問題已成為公眾關注和討論的熱點,許多惡性的食品安全、醫療安全事件表明,社會中誠信缺失、良心失落、道德冷漠、價值錯位已到了嚴重地步,也引發了世人的深刻反思。而公務員的道德狀況和建設狀況,更是道德問題反思中的重中之重。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民主法制的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極大成就,然而,在這一系列輝煌成就的背后,道德卻付出了各種代價。在市場經濟領域,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大行其道,社會誠信嚴重缺損,假冒偽劣欺詐行為比比皆是;在社會生活領域,損人利己、道德冷漠、“不敢扶”現象屢屢發生;在思想文化領域,價值錯位、道德虛無、榮辱不明已在蔓延;在政治生活領域,領導干部失德問題突出,官僚主義盛行,一些官員濫用公權力,貪圖享樂,以權謀私,嚴重損害了國家和人民利益,也嚴重損害了政府在公民心中的形象。一個國家沒有道德正能量,尤其是掌握運作公權力的公務員缺少德性,公權力運行缺少行政道德,何來國家強盛、社會和諧、人民幸福?!因此,公權力規范和公務員道德亟須強力治理和建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河南考察時強調,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執政骨干隊伍,是我們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務必把加強道德修養作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課,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贏得人心,贏得事業的成就。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強調“德政”,認為政治清明、社會風氣與做官之人的品德、操守及清廉息息相關。“君子之德風,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顏淵》。“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為官者道德高尚能夠垂范社會,促進社會風氣的向善,反之,則會引起社會道德的敗壞。目前我國行政管理改革中的“嚴治官”趨勢和反腐態勢,是現實國家治理的需要與自覺,也是中國傳統“德政”文化的體現。

針對社會道德領域的問題,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呼吁遏制道德滑坡要從加強官德建設入手。“我們社會的道德環境惡化,官德敗壞是重要原因。如今,一些官員在臺上宣講道德頭頭是道,但當其以權謀私、生活腐化墮落的行徑被查處后,百姓們發現,這些官員如此言行不一,甚至連基本的法律法規都不遵守,實在太不可信了。這樣的事情多了,大家就對官員的道德水準整體上失望了。官員的行為對老百姓有示范效應,官德敗壞對老百姓的社會信任感沖擊很大。他們會覺得,社會管理者和精英都不講道德,憑什么要求我們講道德?”孫春晨:《社會的道德環境惡化 官德敗壞是重要原因》,見黨建網:http://www.wenming.cn/djw/syjj/mtjj/201110/t20111027_367285.shtml。“政府誠信是社會誠信體系的關鍵。誠信政府是誠信社會的定心石,政府只有做誠信的楷模,才能增強公眾的信任感、歸屬感和責任感,并帶動整個社會的誠信建設。”《拿什么拯救道德滑坡》,載《南方日報》,2011-04-25。

水門事件的發生推動了美國《政府道德法》的通過,為美國公務員道德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在中國,隨著服務型政府的構建和依法行政的不斷完善,政府職能開始由“管理”向“服務”轉變,公務員的“為人民服務”意識不斷提升,公務員的權力越來越受到法律的有效約束,權力運用更加透明、公開、公正。公務員的道德建設也會隨著政府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而超越爬坡與滑坡的論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公務員行使的是公權力,正確的行政行為,不僅要靠工作紀律和法律規范進行制約,而且要有一定的道德規范內在引導。法規和工作紀律以“禁止”的形式告訴公務員不能做什么,道德規范則以“應當”的形式為公務員提供判斷是非、評價善惡的標準。90%的公務員認為需要政府為公務員提供道德規范與道德準則。見圖2—1。說明目前必須重視行政道德規范建設,各級政府對公務員的各個職位均應制定切實可行、內容具體、易于操作的道德規范,為公務員提供明確的行為標準。只有盡快建立起明確的公務員職業道德規范體系,才可使公務員有可以參照并具體指導自己言行的道德準則。

圖2—1 對政府制定道德準則的實際需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泽县| 塘沽区| 星座| 汪清县| 阜康市| 共和县| 平邑县| 班玛县| 海兴县| 缙云县| 旺苍县| 容城县| 五常市| 文登市| 巫溪县| 博乐市| 壶关县| 辽源市| 株洲市| 东丽区| 曲周县| 东乌珠穆沁旗| 天柱县| 玉门市| 东平县| 龙南县| 五莲县| 白山市| 德钦县| 涟源市| 大冶市| 沛县| 喀喇| 渝北区| 罗平县| 新蔡县| 托克托县| 通辽市| 民丰县| 黄龙县| 上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