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社會發展變革對道德觀念的影響

我國正經歷著歷史上最深刻的經濟關系、社會關系、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觀念等方面的轉型期變化。社會轉型是從傳統型社會向現代型社會的轉變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從“農業的、鄉村的、封閉的、半封閉的傳統型社會向工業的、城鎮的、開放的現代化社會的轉型”鄭杭生、李強:《當代中國社會和社會關系研究》,19頁,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這個過程中,必伴隨人們道德觀念的變遷。社會發展變革中,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城鎮化對社會道德的沖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城鎮化在使中國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同時,也帶來利益分化加劇、貧富差距加大、社會矛盾突出等問題,在某些方面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道德失范甚至墮落的問題。

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與此同時,由于貧富分化、分配不公引發了大量的社會矛盾,帶來了嚴重的道德危機。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城鎮化的推進,城市的擴張,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其結果是由傳統血緣關系維系的以鄉村為基本單位的農業社會正在解體,中國正在經歷從鄉土的熟人社會向城市化的陌生人社會的過渡。在這個過程中,傳統時代維系社會關系的道德作為一種社會共識,已經不能適應新型的人際關系,一些舊有的道德觀念受到新型的社會關系和道德觀念的挑戰,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城鎮化進程而逐漸擴大的公共生活領域亟須建立一種新型的文明的社會共識。與自給自足的農業時代不同,工業化時代的發展模式的原動力來自于攀比和競爭,在利益分化與貧富差距面前,人性中的貪婪與嫉妒被激活與放大,內心的寧靜被打破,從而引發了種種道德墮落。

據統計,在不到30年時間里,我國城鎮建成區總面積擴大了36000多平方公里,相當于以往2000多年形成的城鎮總面積。參見陳光金:《我國社會結構的重大變化與結構性矛盾》(上),載《學習時報》,2007-12-10。2012年國家統計局宣布我國城鎮化率為51.3%,工業化指數是46.8%。周其仁:《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后》,2012年4月25日經濟觀察報網。“城鎮化率”,即城市人口占全體人口的比例。“工業化指數”,即“工業化率”,是指工業增加值占經濟總量的比例。“這樣一種變化的社會學含義是城鄉利益關系結構的變化,即較多的鄉村人口分享較少的國民收入,其結果就是城鄉收入差距持續拉大。解決農村發展滯后,扭轉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陳光金:《結構、制度、行動的三維整合與當前中國社會和諧問題芻議》,載《江蘇社會科學》,2008(3)。

需要指出的是,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城鎮化帶來的各種道德問題有許多是發展中的問題,是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中的問題,我們需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問題,以發展的思路來解決這些問題。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市場化過程中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恩格斯談到,工業革命以來,從1805年到1842年,僅英格蘭和威爾士,因刑事犯罪而被捕的事件數字,1805年是4605件,此后逐年增長,1842年則是31309件,不到40年增長了6倍多。幾乎每天英國主要報紙都有關于犯罪事件的報道。所犯的罪行大多數是侵犯私有財產罪。越是工業化程度高的國家,犯罪率越高。英國是當時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其侵犯私有財產罪的比率也是全歐洲最高的。貧富的分化帶來了嚴重的社會不穩定。工業化、市場化過程也伴隨著誠信危機。隨著現代化進程發展,人們追求物質利益與感官享受,傳統信仰和傳統道德開始淡出人們的信仰領域和道德領域,開始出現道德真空。道德真空或道德失范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這一時期的誠信危機:假冒偽劣商品充塞于市場,食品摻假事件層出不窮。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食物摻假幾乎是當時的一種“正常”現象,他說:“法國化學家舍伐利埃的一篇論商品‘攙假’的文章中說,他所檢查過的600多種商品中,很多商品都有10、20甚至30種攙假的方法。”(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288頁注(76),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二)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城鎮化通過改變生產方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大量農民離開土地進入城市,熟人親情關系變成陌生人利益關系,進而改變了人們的傳統道德觀念。

工業化和市場化的生產方式在取代傳統社會的生產方式的同時,也改變著人的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使自足自給的農業人民,由其家族藩籬及鄉村田園移植到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擴大組織中”,人們將由“血緣社會”進入“社緣社會”,每個人的行為將與其他人密切相關。參見簡貫三:《工業化與社會改造》,載《大公報》(重慶),1943-12-06。工業化和市場化生產方式導致大批依附于土地的農民成為自由勞動者,家庭作為生產組織者的職能消失了,生產成為社會性的行動,舊有的人際關系、家庭關系、血緣關系處于消解之中。大量農民離開土地進入城市,他們的人際關系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過渡。人與人的關系不是靠血緣和地緣來維系,而是靠“業緣”或利益關系來維系。市場經濟對人際關系的最大影響是使“交換”成為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社會關系。生產方式和利益關系、人際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觀念的改變。由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過渡,意味著以家庭倫理關系為基礎的私德的約束力逐漸下降,以社會公共生活倫理為基礎的公德的約束力不斷增強,同時建立在血緣關系、人格品德基礎上的傳統道德關系逐漸消解。集體主義、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德性主義呈現多元狀態,甚至利己主義、物質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也在某些領域、某些層面大行其道。

(三)現代化進程中的信息化使各種不同的價值觀念以即時的方式得到傳播,導致道德觀念的多元化。

工業化、市場化和城鎮化的過程實質上是城鄉資源整合的過程。隨著各種要素參與分配以及人們占有的要素和資源的差異越來越大,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的社會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從絕對水平看,我國居民收入差距已排在世界前列。2012年9月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聯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的首部《社會管理藍皮書——中國社會管理創新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拉大,而且有正在進一步加大的趨勢。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基尼系數為0.275,而2010年已達到0.438。20世紀90年代以來,基尼系數在以每年0.1個百分點的速度提高,并且有進一步提高的可能。該書援引的調查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達到3.3,國際上最高在2.0左右。依照該書提供的數據,我國行業之間職工工資最高的與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上市國企高管收入與一線職工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國有企業高管工資與社會平均工資相差128倍,收入最高的10%人群與收入最低的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從1988年的7.3倍上升為2007年的23倍。參見連玉明主編:《社會管理藍皮書——中國社會管理創新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這種城鄉、地區、行業差距的不斷擴大,無疑會加劇社會階層及思想意識的分化,也成為道德標準多元化的利益基礎。

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對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和合作的交流環境都產生了深刻影響。網絡的開放性和匿名性,使人人可以自由地在網上瀏覽、下載和利用網絡資源,自由發表任何言論。網絡世界締造了一個“虛擬空間”。網絡打破了國家和地域的界限,不同社會形態、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信息,不受傳統時空限制自由地交換和傳播,使社會道德觀念呈現出多樣化多元化特點,也使得社會意識越來越復雜多變。現代人在道德觀、就業觀和生活觀及婚戀觀等方面都表現出多元性,這些社會道德觀的變化,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公務員的道德觀變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龙江省| 西和县| 克拉玛依市| 绥滨县| 盐城市| 元阳县| 安宁市| 长宁县| 红原县| 淮滨县| 扶沟县| 资溪县| 高陵县| 晋中市| 延边| 岳池县| 开远市| 神木县| 温泉县| 青川县| 思南县| 凤阳县| 义乌市| 洛宁县| 海原县| 南召县| 庄河市| 安岳县| 余庆县| 长子县| 雅江县| 台江县| 南城县| 株洲市| 甘肃省| 正阳县| 平南县| 喀什市| 报价| 新乡市| 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