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小時漫畫經濟學2:金融危機篇
- 陳磊·半小時漫畫團隊
- 2610字
- 2019-12-19 16:52:10
三、一朵花釀成的慘案:郁金香泡沫(上)

上篇咱們說了,明斯基時刻一來,各種危機也就來了,就好比你在公司上班,突然門口站著你的老板,面帶微笑地對你說:

但放眼歷史深坑,從哪兒開始講呢?
有一個詞你肯定聽過——郁金香泡沫,堪稱金融危機鼻祖。相信大家看到這詞兒,會從心底發出不屑……

但你不一定深入地了解過:

為啥郁金香泡沫發生在荷蘭?為啥荷蘭金融這么牛?一朵花何德何能成了金融產品?
這一切都離不開荷蘭的逆襲之路,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位歐洲馬車夫:

一、地形決定命運
首先搞清楚一個概念,當我們提到荷蘭的時候,它在古代只是尼德蘭王國的幾個省:

這一片區統稱為尼德蘭,在歐亞大陸的最西北邊。

平時尼德蘭人住的是海景房。

但凡海水嗷嗷漲潮,立馬變“海底撈”!

各位朋友,這種用地理特點取名的方法熟悉不?


注意啦,這個地理特征起碼是黑體加粗的重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荷蘭的命運。
你想想,荷蘭地勢低,嘩啦啦全是水,農業搞不起來,咋辦呢?
望著無邊的海景,荷蘭人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荷蘭西邊有個北海,土特產是鯡魚,荷蘭人就做起了捕魚的買賣。不過大海又不是他一家的,旁邊還有很多國家搶生意,競爭很激烈啊!

另外,那會兒冰箱保鮮還沒普及,跑遠點去捕魚,還沒運回來就臭了,所以這門生意沒那么好做。

荷蘭人很精明,他們發明了一種處理鯡魚的方法:一刀流。

這種咸魚甚至能保存一年!


技術只是一方面,還有其他因素,比如荷蘭在航運、漁業領域的細致分工都比其他國家有優勢。
荷蘭人靠著這門手藝,喜獲“市場最佳商戶”稱號,有了第一桶金,他們便做起了歐洲地區的海上貿易。

荷蘭商人開船到別的國家賣魚,空著船回家多虧,所以又裝著各地土特產回來賣。這就是荷蘭最初的商業模式。
做生意來錢快,荷蘭人嘗到了甜頭,并逐漸形成了他們很重要的一種文化——重商。這種文化的特點在于:在荷蘭人眼里,做生意賺錢第一,其他全不靠譜。
于是乎,荷蘭能獨立、崛起并擁有發達的金融業,都離不開這個重要的性格:節儉!

二、錢逼出來的尼德蘭革命
荷蘭人節儉到啥程度呢?
這么說吧,荷蘭的歷史就是一部以經濟為中心的歷史。這段歷史很短,我們來簡單瀏覽一下:

但之后西班牙開始向荷蘭人收很重的稅,以至于到后來,西班牙幾乎一半的收入都是荷蘭貢獻的。

這下荷蘭人的意見就大了,終于有一天受不了,抄起家伙跟西班牙干架,史稱:

看明白了嗎?荷蘭人簡直把節儉精神發揮到了極致,他們的人生信條大概是:


其實鬧革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宗教迫害、封建專制等。
這里混子哥只講講經濟的東西,重點就是——尼德蘭革命的地位很高。

問題來了,啥叫資本主義呢?
簡單講個小故事:
很久以前,漁民出海捕魚,大部分自己吃,多的魚偶爾賣一賣。

這種就叫自然經濟。
后來大家都喜歡買魚來吃,市場需求大了,捕魚技術也提高了。漁民一個人忙不過來,于是他就雇了很多工人,幫他捕魚,這就形成了雇主和雇傭工人的關系。

這時候的捕魚就是為了賺錢。
漁民和工人發生的這種“我發工資你本分工作,是不是很萌呀”的關系就叫:


后來成熟的資本主義差不多就是從這種關系發展起來的。
當時的荷蘭人不是喜歡經商嗎?他們老早就發了這種“芽”,但資本主義有個很重要的特點在阻礙他們:
私有制
比如漁民雖然雇人干活,但是船和賣魚的錢都是自己的私人財產。

這時候封建陣營就說話了,錢都是國王的,別搞這些亂七八糟的,不聽話打屁屁噢!

所以想搞資本主義沒那么輕松,再看看荷蘭的周邊:

歐洲大部分還是處在封建統治階段,就荷蘭率先玩主流之外的資本主義。
這就好比有這么一個開闊的場地,周圍全是大爺大媽在跳廣場舞,就你一個人——沒錯就你一個人,居然只想打籃球!

是不是很想打人?荷蘭人也這么想,這才有了尼德蘭革命,打了80年,建了個開心做生意的國家——荷蘭共和國,也就是今天荷蘭的前身。

三、荷蘭東印度公司

荷蘭的逆襲之路,就是從趕跑了西班牙人開始的。后面劇情較多,混子哥只挑與金融相關的講。
打仗是很費錢的,荷蘭人再土豪也傷不起,于是他們就發現了一個大商機:

當時新航路開辟后,看著兩個貧窮的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下海,瞬間變成土豪,荷蘭人眼紅了。

荷蘭人想建個公司,專門搞海上貿易,不過船、人都要錢,創業得先融資啊。
就在一般人融資靠抱土豪大腿的時候,荷蘭人思路清奇:土豪錢多難弄,但普通人的錢也是錢啊!

于是荷蘭商人把要融的資分成很多份,公開來賣,不管什么人,買了就是公司的老板之一。


分成好多份的公司資產就叫股份,而購買股份時給你的票據就叫股票。
賺了錢就按比例分紅,賠了錢就只承擔有限責任,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因此,荷蘭堪稱金融圈的老祖宗,這個公司也直接催生了很多金融創新:
創新1:股票交易所
荷蘭東印度公司帶著全村的希望出海賺錢,前腳剛走,后腳人們就打起了股票的主意。

于是兩撥人一拍大腿,在小酒館里買賣起了東印度公司的股票。后來干這個行當的越來越多,政府于是專門建了個地兒,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家股票交易所:

股票的出現,戳中了荷蘭人的爽點:

于是這種投資和投機的意識,悄無聲息地在荷蘭人心里扎根了。
創新2:銀行
荷蘭的造船技術超級棒,港口也多,很快就成了歐洲的貿易服務區。

歐洲各國都跑來做生意,于是問題就來了:錢不一樣,還咋愉快地賺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荷蘭人又開腦洞了,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現代意義上的銀行:

首先銀行打造出一種標準貨幣,接下來商人們做生意,就可以先把自己的貨幣換成標準貨幣。

標準貨幣是按規定的金銀含量打造的,質量可靠。


這些金融創新,讓大家都來荷蘭投資做生意,荷蘭因此變得無比有錢。
那么荷蘭最后牛到啥程度呢?
鏡頭回到東印度公司這邊,他們帶著錢載著貨,一路向東到達亞洲。

東印度公司權力相當大,能印錢有軍隊,能跟國家簽合約,但它最大的使命就是賺錢給股東分紅。

所以東印度公司到處殖民,壟斷貿易,啥賺錢干啥。

荷蘭的發家史也是別人的血淚史,它只認錢,每到一個地方就大肆掠奪,對此我們要客觀地看。
不過東印度公司一般活動在亞洲,美洲還有一塊大肥肉呢,不眼饞?于是荷蘭政府又建了個西印度公司,專跑美洲的業務。

西印度公司擴張到了北美,在那里建了座城市叫新阿姆斯特丹,他們建起了圍墻,防止印第安人和英國人來搞破壞。

提一嘴,也是在這個地方,英國人趕跑了荷蘭人,改了個名字叫紐約。

英國人還把圍墻(wa11)拆了,建了條街(street),后來好像叫華爾街(Wa11 Street)。

所以荷蘭把生意做到了全球,也把腦洞大開的金融制度傳播開,最終江湖上的兄弟都稱他為:

但是誰又能想到,這位經驗豐富的馬車夫卻栽在了一朵花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