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與皮膚的顏色是九種特征中最容易看得出來的。(本章所論述的白皮膚金發和褐皮膚黑發的人的分析,對評判歐美人最為恰當,對東方人種也許不太適合,不過其論據很有事實道理,因而也譯出來作為參考。——譯者注)最近筆者曾聽到兩個年輕人爭辯,一個人說凱·弗蘭西絲是好萊塢最紅的女影星,另一個青年則斷然說道,瓊·班妮是非其他女明星所能及的。后者說的瓊·班妮,引起了我的極大注意,因為一個月之前我才替她分析過個性。
瓊·班妮與凱·弗蘭西絲恰好是白膚色與褐膚色人的最好的代表。但是他二人爭辯又有何用,除非他們明白這兩種人的性格個性的不同的科學與歷史背景。
“為什么你會喜愛金發女郎?”“小姐,為什么你愛面皮褐色黑眼珠的男子?”要了解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要深究心理學與歷史的全部經緯。這關系到一個民族的興衰和帝王國運的長短。
在學完第一課科學個性分析法之后,大多數的人你都可以將他們分類為白或褐膚色。當然人群之中也有正好介于中間的既不太白也不太褐的,這時候我們只能由別的形體特征去判斷了。目前我們只說純粹的白或褐膚色人的個性。
據大科學家海克爾說,所有的人種都可以分為兩大類:深色皮膚與淺色皮膚。我們可以再分得精細一些,按頭發,眼珠,皮膚與胡須(假如是男性)四樣的顏色分。西方人把白發淺色眼珠、金發灰色眼珠、紅發藍色眼珠的人都算作白色。淺褐發藍灰眼珠、褐發深藍眼珠、褐發淺褐眼珠的人是介于白黑之間的人。深褐發深褐眼珠、黑發黑眼珠、棕或黃種人及黑種人均歸為黑膚色人。
當你剛開始分析自己時,首先看看你是屬于哪一種顏色的。但是為什么是白或者黑色呢?你的頭發眼珠皮膚的顏色是從何而來的呢?為什么人類并不都是一樣的顏色?這難道不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嗎?但大多數人都不明白,只會回答,噢,我生來就是這樣的。
人類學家在研究原始人類進化所得出的結論中,確定了最初的人類是生長在熱帶與亞熱帶的地域。許多人類學研究專家都公認,原始人的膚色是極褐的并且他們最初生活在沿地中海、紅海以及印度洋一帶。
近赤道地帶為地球上最熱陽光最強的區域。科學家研究得知,大自然為原始褐色人種的發膚、眼珠賦以黑色素,以抗拒太陽強烈的紫外光。而且,各大人種的色素深淺均與其所在地域光線的強弱有關。換言之,假如你是褐膚色人,則你的先祖很可能是來自拉丁、地中海或近熱帶的種族。
然而在遠古時代,大概是由于人口密集或因漫游天性,以及航船的發明,這些原始的褐膚色人種向四處漫游。后來他們竟漫游到西北歐洲及波羅的海周圍地帶。但是,這些地方的水土氣候與他們習慣的南方樂土大不相同,天氣嚴冷,陽光不足,這里為地球上多霧多云最陰暗的地帶。這些褐色人身體中的黑色素便因為用途不大而日漸消失。若干世紀之后褐色褪去的人種即成為了白膚色的人。
因此,你可以明了所有白膚色人的先祖都能推源到地球的這一區域。現在我們已經曉得人為什么和怎么樣會是白膚色與褐膚色的,以及他們天生的特性。我們也已明了的是白膚色人的先祖多來自北部寒冷地帶,他們因與嚴冷的環境相搏斗以求生存,所以他們的能力才得以發展。現代白膚色人種的先祖必定是能夠適應當初的環境而由物競天擇留下的人。
反之,褐膚色人的生活就比較容易。因為他們的先祖的環境與心理狀態的遺傳,他們的天性多是不好動而消極的,愛家庭而不愿冒險的。他們因為不必像住在寒帶的人們那樣奮斗,于是就有暇養成一些智慧方面的嗜好。以上所述均可證明,白膚色人種是比較積極好動而不愿安逸的。接著,讓我們來看看為什么白膚色人的特性是這樣的呢?
這些北方穴居的人必須靠奮斗始能生存。他們要與別的種族打仗方能獲得漁獵之地。生命存亡是朝不保夕的,他們的生存欲是急切的,結果他們就成為人類中最健壯有力的民族的祖先。大自然磨煉成他們積極進取,有活力,好爭斗,重物質,有眼光等天性,又因為他們所在的地域多霧陰暗,他們的黑色素日減,遂成為了白膚色人。
研究人性學的人請特別注意,我們現在研討的白膚色人的氣質性情,亦可用于日常實際的個性分析。為了維持生命,居住在寒帶的白膚色人需要消化大量的食物并呼吸大量的氧氣。在打獵與航海或打仗時,這些古代的白膚色人需要迅速敏捷地集中精力,工作完成之后接著需要長時期的休養恢復。他們天生不適于持久忍耐的動作,因此他們缺乏忍耐與智力的集中。白膚色人可以老羅斯福為代表。一個白膚色型的人在工作上是激進的,能克服障礙,抑制別人并推動自己。他活潑積極并能激勵和鼓舞別人。概括地說,就全體的白膚色人論之,他們是樂觀,易變,無耐心,有時無恒心,并永遠在尋找征服新的領域。從遺傳特性上,白膚色人的天性喜愛征服,總想統治領導別人。
這時可能有人會問我:“你自己是怎樣應用的呢?”那我就姑且舉一個例子。1931年德特羅城某汽車公司經理領著一位年輕的技師來見我。他說,那個小伙子很能干,但是他對自己的工作總是不感興趣,不愿意踏踏實實地干下去。先生,請你分析一下他的個性,并告訴我如何管理和安排他,因為他是我的一個至親,我很關心他,希望他能上進。那位經理對我說完之后,就從接待室里把那個青年叫了進來。我望了他一眼之后,便立刻說道,喂,朋友,我看得出你非常討厭汽車廠里的那些機器,他們到底每天都讓你做了些什么呢?
那個青年聳了聳肩,答道,哼,先生,我是在組裝車間,如果我不能早日脫離那里,這工作就會把我累瘋了!
那個青年并非言過其實。他是一位白膚色型的人,他的個性應該是:不能靜,沸騰,喜變化,著急,易變,機敏,但他卻每天站在自動板前把一樣的螺絲釘擰進鋼孔中。
那個青年走了之后我請他的經理進來。我說道,老兄,你的那個技師確實很有才干,可惜你把他錯用了,你不會把他留住的。他對機械有很深的了解,但此外他還喜歡變化與新奇。你必須把他的工作改換一下,否則他會辭職的。給他一個類似總稽查之類的工作或是讓他介紹新車,或是總技師,只要是常有變化的工作都可以。因為單調的工作對他來說只是毒藥。經過調動之后,那位技師果然很愉快,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