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俗話說得好,虎毒不食子。然而在清開國之初,接連出現(xiàn)了父親要殺兒子的人倫悲劇。
1615年,也就是努爾哈赤稱汗建國的前一年,其長子褚英被處死。此前,褚英被圈禁了兩年。
褚英是否真的該死?被洗干凈的清朝史料,說他恃功驕縱,與努爾哈赤非常倚重的五大臣、“愛如心肝”的四貝勒爭權。五大臣和四貝勒為了所謂的自保,聯(lián)手進言,迫使努爾哈赤將原定的接班人褚英拉下馬。
褚英失勢,鋌而走險,在努爾哈赤率五大臣和諸貝勒攻打烏拉時,請薩滿巫師詛咒努爾哈赤兵敗而返,然后進行截殺。
褚英對家國不忠,對君父不孝,對諸弟不仁,對臣下不義,結果死于非命。
這些雖見諸《清太祖實錄》《滿洲老檔》及《清史稿》之類,但這些史書要么是修撰成書于清太宗年間,要么是根據太宗朝的記載而撰寫。就是說,褚英之死,死于其禍,但對這個禍的描述,卻是要根據太宗及其后世皇帝的意見完成。
史料所述,未必是真實的歷史。古往今來,無數聰明的君王,對關于自己的帝王起居錄和先帝實錄,都是很重視的。他們絕對不會留下對自己不利的材料。
當然,敵國的記載,也未免公正。前明遺老黃道周等人就認為,褚英之死,死于他多次勸止其父努爾哈赤不要叛明自立。黃道周是一個反清名臣,在他的眼里,努爾哈赤就是一個惡魔。
2
努爾哈赤殺子,無論在清宮史料中還是明人筆記里,都是不爭的事實。
努爾哈赤后來也悔恨不已。《清太祖實錄》記載,天命六年正月,努爾哈赤率四大貝勒及王公大臣,祝告天地,焚香設誓言:“吾子孫中縱有不善者,天可滅之,勿令刑傷,以開殺戮之端。如有殘忍之人,不待天誅,遽興操戈之念,天地豈不知之?若此者,亦當奪其算。昆弟中若有作亂者,明知之而不加害,俱懷禮儀之心,以化導其愚頑。”
太祖以天地為證,對其曾經囚弟殺子懊悔,并說以后出了不肖子孫,都不得以刑法處死,而是讓天來滅之。言下之意,是囚禁在高墻之內,任其自生自滅。果然,清朝后世確實出現(xiàn)了不少窺視儲位而相互傾軋的皇子,但大都是按太祖盟誓執(zhí)行祖制。即便是雍正帝斥責其八弟、九弟為“阿其那”“塞思黑”,也是圈禁起來,至于此二人死于非命,有雍正授意毒殺的傳聞,也有下臣妄為邀寵的記載。《清史稿》記載,允禟死前,“上聞胡什禮與楚宗中途械擊允禟”。
但是,太祖繼褚英之后所立的儲君代善,卻是一個要殺兒子窮追不舍的主。
3
岳托、碩托分別是代善的長子和次子,母為代善之嫡福晉李佳氏。他們自幼喪母,繼母和父親代善對待二子都很刻薄。
岳托稍微幸運些,自幼被太祖接進宮,交由大妃、皇太極生母孟古哲哲,與皇太極一同撫養(yǎng)。皇太極與岳托,名為叔侄,近乎手足,關系一直要好。
天命五年三四月間,太祖準備從界藩城遷居薩爾滸城,視察并指定各貝勒興建府邸的宅地。代善看到岳托修整好的宅地比自己的好,就先后請莽古爾泰和阿敏向太祖請命,說大貝勒所居之地狹小,意欲霸占岳托的宅地。
同年九月初三日,碩托因無法忍受代善的虐待而突然失蹤,有人說其密謀投明。代善不做調查,也不聽碩托辯白,一口咬定碩托有叛逃之心,向太祖跪下五六次請斬碩托。
努爾哈赤派人調查代善與岳托、碩托的矛盾,發(fā)現(xiàn)早年代善分家產時,將富裕的屬人都留給了繼妻所生的薩哈廉等諸幼子,卻把貧困的屬人分給岳托和碩托。
這引發(fā)了太祖的心事。太祖和弟弟舒爾哈齊幼年喪母,深受繼母虐待、父親冷落,且只分得他們很少的財產,迫使他們寄居到外祖父家,后連遭厄運,淪為明朝總兵李成梁充當炮灰的俘虜兵。后來,他在元妃佟佳氏早逝的情況下,雖然長期征戰(zhàn),但對幼年喪母的褚英、代善的待遇格外優(yōu)厚,即便立儲也是先后選定二子。
長子不爭氣欲弒父而被處死,而今次子聽讒言要殺子,更是讓太祖心痛不已。
太祖怒斥代善:你也是前妻的兒子,為何不想我是如何對你更親近的?你怎么就被繼妻蒙蔽得虐待已長大成人的兒子呢?何況我待你一直是特選良好的部民讓你專管,你為什么就不能像我一樣將優(yōu)良的部民賜給岳托、碩托呢?由于代善多有不善,太祖宣布廢除其儲位,并監(jiān)督岳托、碩托與代善再次分家。
4
在太祖、太宗二朝,岳托和碩托馳騁沙場,拼軍功,封貝勒,進王爵。
天命八年四月,岳托同七叔阿巴泰出兵征討喀爾喀扎魯特部。岳托疾馳八日,直搗敵軍駐扎地,出奇制勝,斬殺了敵軍貝勒昂安及其兒子。凱旋時,太祖率眾迎接,對岳托的善戰(zhàn)、智謀予以肯定。
天命十一年八月,太祖病逝,沒有指定接班人選。諸貝勒爭奪汗位。關鍵時刻,岳托協(xié)同三弟薩哈廉勸代善放棄登位,向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及貝勒阿巴泰、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杜度、碩托、豪格等提議,以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的形式,擁立四貝勒皇太極為新汗。皇太極登基之初,與三大貝勒仍然平起平坐。岳托積極協(xié)助皇太極加強中央集權,打擊、削弱三大貝勒的勢力。崇德元年四月,稱帝后的太宗封岳托為和碩成親王。
在諸親王貝勒中,岳托是太宗最為親近的一個。然而厄運也隨之而來。問題就出在岳托的嫡福晉身上,她是努爾哈赤第三女莽古濟的長女。
莽古濟與太宗是同父異母的兄妹,但是宿怨極深。莽古濟的胞兄莽古爾泰,雖擁立皇太極有功,但他自己也對汗位虎視眈眈,與太宗不時地沖突。《清史稿·莽古爾泰傳》記載,天聰五年,莽古爾泰跟從大軍圍攻大凌河,向太宗上奏所率正藍旗部隊被明軍重創(chuàng)。太宗詰問他:“聞爾所部兵每有違誤。”莽古爾泰生氣地說:“寧有是耶?”太宗說:“若告者誣,當治告者;果實,爾所部兵豈得無罪?”說完,皇太極將要乘馬而去。莽古爾泰說:“上何獨與我為難?我固承順,乃猶欲殺我耶?”說罷,莽古爾泰手握佩刀,數次怒視皇太極。他的胞弟、貝勒德格類怒斥莽古爾泰犯了悖逆之罪,并用拳頭打他。
莽古爾泰更加憤怒,將佩刀抽出刀鞘。皇太極怒罵莽古爾泰親手弒母邀寵的事情。其后諸貝勒商議莽古爾泰“謀上”之罪,奪去和碩貝勒爵位,降為多羅貝勒,削五牛錄,罰銀萬及甲胄、雕鞍馬十、素鞍馬二。一年后,莽古爾泰氣憤暴卒,年四十六。
又三年后,德格類病逝。《清史稿·德格類傳》云:“逾月,莽古爾泰既卒,為冷僧機所訐,以大逆削爵,德格類坐同謀,追削貝勒。”冷僧機為莽古濟的家奴,出身貧寒,但圓滑狡黠,善于鉆營取巧,在莽古爾泰、德格類相繼死后,告發(fā)莽古爾泰、德格類和莽古濟等曾跪焚誓詞,密謀篡位。冷僧機本參與密謀,眾議“以自首免坐,亦無功”,但太宗卻一反常態(tài),力排眾議,嘉獎冷僧機世襲三等梅勒章京。世襲未成,順治帝以冷僧機附逆多爾袞,挑撥皇帝與兩黃旗大臣的關系,在多爾袞死后,將其作為黨羽斬首。這是后話,算作奴婢告主不得善終的一個說明。
太宗對莽古濟的恨,不僅僅在于其被冷僧機告發(fā)參與密謀。天聰九年,太宗將歸順的蒙古察哈爾汗的伯奇福晉賜予兒子豪格為側福晉,引起同為豪格岳母的莽古濟不滿:“吾女尚在,何得又與豪格貝勒一妻也?”后來,莽古濟路過代善營帳,被代善邀入虧待饋贈,兄妹之正常禮節(jié)也惹怒了太宗。(王先謙《東華錄》)
足見,太宗對姐姐莽古濟恨之入骨,找了一個理由將莽古濟和她的兒子額必倫處死。岳托為莽古爾泰、德格類抱不平,太宗責備他“偏聽哈達公主”,即莽古濟。莽古濟也是一個政治聯(lián)姻的犧牲品,最初嫁給哈達部貝勒孟格卜鹵為妻,故稱哈達公主,后孟格卜鹵被殺,太祖又將她嫁給孟格卜鹵的兒子吳兒戶代。吳兒戶代死后,又嫁給蒙古敖漢部長瑣諾木。
太宗處死姐姐之后,豪格將妻子(即莽古濟的女兒)殺死,但岳托沒做這等權斗之下變態(tài)的蠢事,而是向太宗求情:“豪格既殺其妻,臣妻亦難姑容。”太宗制止,但不久又為岳托娶了一個蒙古女為福晉。第二年,蒙古女向刑部控告莽古濟女“摘其額上一發(fā),似是魘魅之術”。大福晉辯白無效,群臣議罪定斬不赦。太宗下旨免死,但責令岳托與之分居,不得往視。其實,又是一起圈禁案。
崇德三年,被重新起用的岳托在征明之戰(zhàn)中連克十九城,但第二年正月攻陷濟南時,岳托因染天花病逝。多爾袞率領滿載而歸的遠征軍回到盛京,匯報戰(zhàn)績時,沒有岳托的名字。太宗驚問為何,才知其早在濟南去世,悲痛萬分,輟朝三天,以示哀悼。等到岳托靈柩運回,太宗親至盛京城外的沙嶺遙奠;還宮后,再次輟朝三日。詔封岳托為克勤郡王,賜駱駝五匹、馬二匹、白銀萬兩。
岳托剛剛下葬還不足兩月,其原來的部下、蒙古人阿蘭柴等說岳托生前曾將岳母莽古濟的第三任丈夫瑣諾木召入內室密語良久,給過瑣諾木“刀一口,弓二張”,瑣諾木則送岳托一匹馬。本是翁婿之間的禮尚往來,卻被告發(fā)為謀逆之舉。
此事上奏后,岳托生父代善為首,聯(lián)合濟爾哈朗、多爾袞奏稱:“當按律懲治,拋其骨,戮其子。”太宗說他早年對岳托“愛而撫之”,即使其萌生“不軌之心”,他亦不忍心對岳托施以身后之刑,這才避免了對岳托毀尸滅門的慘劇。
5
代善對長子岳托沒有毀尸滅門成功,但在太宗死后,他還是弄死了次子碩托和一個孫子。
崇德八年,皇太極暴崩,皇家內部又因皇位繼承問題爆發(fā)了尖銳的矛盾。豪格與多爾袞成為強勁的競爭對手。迫于兩黃旗和代善的壓力,多爾袞最初同意立太宗第九子福臨繼位,由他與濟爾哈朗輔政。
代善的次子碩托和第三子薩哈廉之子阿達禮在擬定新君的形勢下,還是力挺多爾袞繼位。阿達禮先往睿王府,告訴多爾袞:“王如坐大位,我當從王。”碩托派親信告知多爾袞:“內大臣圖爾格及御前侍衛(wèi)等,都贊同我的謀劃,王可自立為君。”
碩托與薩哈廉同往代善家,借探視足疾,尋求支持:“今立幼兒,國事可知,請速做決斷。眾人已決定立和碩睿親王,王為何還默不做聲?”
代善卻不為他們的勸說所動:“既然已對天立誓,為什么又說這話?不要再改變主意!”二人見代善不從,又前往豫王多鐸家,多鐸閉門不見。阿達禮、碩托吃了閉門羹,不得已返回禮王府重申前意。
代善決定拿子孫開刀,稱碩托、阿達禮“擾亂國政”,以叛逆罪論死。
這個情節(jié),出現(xiàn)在電視劇《孝莊秘史》中,碩托與阿達禮參與多爾袞自立密謀。此舉被深恨多爾袞的豪格察知,用計于代善處拿到多爾袞親筆書信,證明了碩托與阿達禮確實鼓動多爾袞稱帝。豪格趁機威脅多爾袞。莊妃得知此事將牽動大清將來,跪地求代善,代善為顧全大局,沉痛答應大義滅親,殺了碩托與阿達禮,讓事情有個交代,也讓多爾袞打消稱帝念頭。
《孝莊秘史》把代善塑造成了一心為了大清朝的大忠臣形象,甚至死前還威逼多爾袞對天盟誓效忠幼主,不得謀逆,動不動就說他不能讓他的兒子和孫子白死。但是,他卻曾反復跪求太祖誅殺其次子碩托,在其長子岳托死后還要將他挫骨揚灰、誅滅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