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1 “黃金十年”

前文說過,中國是一個傳統的銀本位國家,即使在清朝滅亡后,中國仍舊以白銀為本位貨幣。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于1913年公布《國幣條例》,規定銀元為我國的貨幣單位,但事實上民間是銀元和銀兩并用,此外在一些地區,銅幣和一些紙幣也在流通。這一時期幣制極其混亂,既阻礙了商品交換和貿易發展,也為軍閥割據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到了20世紀30年代,國民黨政府試圖結束這種混亂的狀態,統一貨幣。

1933年3月8日,南京國民政府公布的《銀本位幣鑄造條例》規定,銀本位幣定名為“元”;同年4月,國民政府實行“廢兩改元”,發行全國統一的銀元,訓令中說:“自四月六日起,所有款項之收付及一切交易須一律改用銀幣,不得再用銀兩。”新銀元按照舊銀元的成色來鑄造,每塊含銀88%,含銅12%,每元兌銀七錢一分五厘。由此,沿襲了數百年的銀兩制退出歷史舞臺,這使得之前的通貨種類大大簡化,規格、重量、成色統一的新銀元成為流通的主要貨幣。客觀地說,這次“廢兩改元”完成了對幣制的有效簡化。

當時,中國還處在“黃金十年”又稱南京十年、十年建設,是學界一種比較流行的表達。指的是1927—1937年間建都于南京由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執政時期,這十年內,工業產值年平均增長9%,是同期日本的三倍。這一時期中華民國在政治、經濟、基建、文化、教育、社會政策、邊疆民族政策、外交以及軍政建設各方面均有新的取向和建樹。但同一時期,中國農村卻處于嚴重的危機當中,農民終年不得溫飽,處于赤貧狀態,死亡率甚至超過了印度。,經濟增長迅速,中國工業雛形初現,工業投資額迅速增加:“自民國十六年以來,七八年之內國人投資一種新工業資本超過百萬元者,幾如鳳毛麟角,而二十四年以后,則百萬元之工廠,乃至千萬元之工廠,均甚多。如中央機器廠、中國酒精廠、永利公司铔廠,以及最近籌備之各工廠,資本即以千萬元計。”

不僅經濟繁榮發展,社會文化也在迅速發展,一些以后影響力巨大的大師級人物如魯迅、胡適、錢鐘書、華羅庚也在這一時期嶄露頭角。1935年,一個美國來華國情觀察小組在報告中寫道:“中國在所有領域里,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與十年前甚至是五年前完全不同,現代化將給中國帶來長達幾個世紀的深遠影響。”

表面上看,形勢一片大好,但是“黃金十年”也危機暗涌。首先,對國家發展至關重要的鋼鐵制造業、機械制造業并沒有大發展,國民政府主要依靠國外大量進口,而在這一過程中,中間經手人大發其財;其次,中國的現代工業,主要還是掌握在外國資本手中,其中日資占有很大比重;再次,“黃金十年”國民黨政府熱衷于搞工業化、城市化,導致金融資本進入鄉土社會推行產業化規模經濟,實物地租轉化為貨幣地租,傳統中國糧食收獲后按收成交租,而這一現代化時期地主要求春種前就得交現錢,農民生產生活的貨幣化壓力增大,在事實上摧垮了當時的鄉土社會,導致農民大量破產;最后, 20世紀二三十年代,西方資本主義世界陷入了嚴重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蕭條中,中國如何能獨善其身?

1934年下半年,還沉浸在經濟快速發展美夢中的國民政府突然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場生死攸關的金融危機:白銀大量流出,先是銀行、錢莊及工商企業大規模倒閉,各行業迅速走入蕭條,最糟糕的是農村經濟,可謂全面破敗:“魯東向稱富庶之區,地價每畝百元者,刻已低落至四五十元;魯西、魯南貧瘠之區,向之每畝五十元者,刻竟落至二十元或十元尚無人過問,農民破產之普通、痛苦之深刻,實為近古以來所未有。”

導致這場危機的最直接因素不是來自國內,而是來自國外,將中國推入嚴重金融危機中的正是美國的《白銀收購法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阳县| 蒙城县| 东兴市| 绥棱县| 双峰县| 祁门县| 盐亭县| 海南省| 长丰县| 扶余县| 麦盖提县| 芜湖市| 兰考县| 内黄县| 依安县| 平江县| 突泉县| 会理县| 图木舒克市| 丁青县| 奇台县| 辽阳市| 怀化市| 岗巴县| 芷江| 阿城市| 津市市| 佛冈县| 如东县| 金坛市| 上思县| 宜章县| 淅川县| 上杭县| 错那县| 乐平市| 城固县| 阿拉善左旗| 公主岭市| 长顺县|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