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人參之戰
努爾哈赤是女真族的可汗。他統一了女真族,建立后金,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出色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其實努爾哈赤還非常重視經濟發展,他帶領女真人通過“馬市”“貢市”等互市商貿活動,完成了財富的原始積累,不斷發展壯大,最終成為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女真是生活于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是滿族的前身。女真人耕獵并重,地區盛產人參、皮張、馬匹、東珠和海東青等,而關內的鐵器、耕牛、布匹、食鹽等是他們所稀缺的,因此對于大明朝廷允許的“馬市”非常看重。
明朝在遼東開設馬市的初衷是為了加強邊防、鞏固與女真各部的關系,同時也可以滿足自身對戰馬的需求。明王朝認為,邊疆各族“服用之物,皆賴中國,若絕之,彼必有怨心,皇祖許其互市,亦是懷遠之仁”,明朝相信與女真人互市能達到“不戰而馴攏之”的效果。這個政策理論上沒錯,但是執行后所產生的效果卻出現了重大偏差。
在明王朝的支持下,遼東馬市越來越繁榮,逐步由單一的馬市發展為大型綜合市場,商品的種類也日益增多,女真人出售貂皮、人參、蜂蜜、木耳、蘑菇等狩獵和采集品,漢族則出售布匹、絲、陶瓷、米、鹽、鐵鍋、鐵鏵等生產生活用具。
互市讓女真族獲益良多,通過貿易他們不單單獲取了糧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還引進了耕牛、鐵制的農具及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戶知稼穡,不專以射獵為生”,由采集、狩獵進入半農耕和農耕社會,女真族聚居區從不會耕種的糧食進口區變成了糧食出口區。努爾哈赤還通過馬市貿易將買回的鐵器改制成兵器,通過學習漢人的生產方式學會了冶鐵,大大提升了女真人的戰斗力。更重要的是,這種互市貿易還成了女真人學習漢文化的重要窗口,他們從漢族的書籍中汲取營養,開闊視野,升華思想認識,實現了跨越式進步。
相反,明朝卻因為互市陷入了奢靡消費的旋渦。明朝在互市中大量采購人參貂皮等奢侈品,以此滿足富裕階層的消費欲望,最終也導致國庫家財的流失,助長了浮夸和腐敗,而最終腐敗的成本又轉移到了普通百姓身上,進一步加劇了明朝的統治危機。
人參貿易是女真經濟的重要支柱,明朝曾經想用人參貿易來壓制女真——對女真實行經濟制裁,關閉人參貿易,女真的人參將大量滯銷并毀壞,經濟來源斷絕,最后就只能向明朝乞降。但是努爾哈赤卻破解了明朝的招法,在人參貿易戰中大獲全勝,不用武力就打敗了明王朝。
人參是中醫中藥中的圣品,古人相信人參甚至有輕身延年的功效,因此價格高昂。民間醫用人參主要是東北地區的野生人參,當時稱之為“遼參”,在互市貿易中,遼參也是最受漢人歡迎的商品,交易量和交易金額巨大。大到什么程度呢?當時的人參價格大約每斤在15至20兩白銀,而每年交易量有幾萬斤,年交易額達到幾十萬兩。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難怪時人說努爾哈赤“擅貂參之利”。
巨大的貿易順差使努爾哈赤的實力不斷增強,明朝在遼東的地方官也向朝廷報告說“努爾哈赤日驕”。為了遏制日益強大的努爾哈赤政權,明朝決定對努爾哈赤實行經濟制裁,具體辦法是嚴格限制人參交易的規模,同時打壓人參價格。
在人參貿易戰初期,這個方法還是很有效的,因為當時女真人還沒有掌握人參的長期儲存方法,在用水沖洗過后,人參極易腐壞,不能及時交易,就只好白白任其發霉。貿易戰開始后,努爾哈赤對明的人參貿易幾乎停滯,大量新采挖的人參賣不出去,一兩年間就腐爛十幾萬斤,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無奈之下,女真人只好向明朝商人屈服,忍痛廉價出售,甚至主動壓低價格只求脫手。
盡管在貿易戰中處于不利地位,但努爾哈赤并沒有屈服,他也不愿放棄巨大的人參外貿收入。他很清楚人參是漢人非常喜愛的珍品,在關內,人參的價格幾乎與黃金不相上下,這一點并沒有改變,只是因為女真無法長期儲存人參才會受制于人,而這一點是可以改變的。經過不斷的試驗和請教有經驗的挖參人,努爾哈赤終于發明了一種用沸水焯人參再曬干的保存方法,既可以長期存放不發霉,又不影響藥效。于是明朝對人參貿易的打壓就被破解了,努爾哈赤的人參加工方法不僅幫他渡過了難關,而且也讓女真人對他非常感激,這樣一來,他的政權自然也更加鞏固。
值得一提的是,努爾哈赤在人參貿易戰中獲勝后,并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他依然按期納貢,在表面上與明朝維持君臣關系,一方面增強自身實力,另一方面用人參貂皮等奢靡物消耗對方,等待進剿時機,可謂高瞻遠矚、深謀遠慮。
當下,經濟制裁、貿易戰在很多時候已經替代了軍事打擊,努爾哈赤與明朝的人參貿易商戰,也可能會給我們一些啟示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