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在冒險邊緣的人
我認為源平爭霸、楠正成、甲越兩雄爭霸,織田、豐臣、德川權力交替,以及赤穗浪士、明治維新六個故事,是日本民族的六大傳奇歷史,或許也可以說是傳奇小說的寶庫。自古以來,無數的戲曲小說取材自《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太平記》、《甲陽軍鑒》、《繪本太閣記》、《赤穗義人錄》等古典作品。若要仔細計算,恐怕是無可勝數。我雖然想證明這些故事必須廣為人知,當作日本人的教養之一,但因為學校的歷史教育與戰前不同,只把社會變遷的過程當作抽象的理論來教,因此大部分年輕國民幾乎都不知道祖先的英勇。雖然能夠直接閱讀古典最為理想,但又因為日語教育的改變,連一般大學日文科的學生也沒有順利看完一本古典作品的能力,但在以前,有閱讀能力的中學二年級學生,都能像看現代小說般地看遍《平家物語》、《太平記》等。
幸而,坊間有不少彌補閱讀古典能力不足的書籍出版,如吉川英治寫的《新平家物語》、《私本太平記》、《新書太閣記》;大佛次郎寫的《赤穗浪士》,立野信之寫的《明治大帝》;山岡莊八寫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等。這些因為是小說,雖然不盡符合史實,但也沒有忽略事實。當然,讀者如果了解史實,再來享受小說,讀書之樂,莫過于此。上述書籍在今天來看,對一般讀者而言都是非常有用的。
但不知為什么,只有武田信玄及上杉謙信兩雄相爭的故事,并未被今天的作家拿來取材。井上靖雖然寫過短篇小說,也把其中一個場面用在長篇小說中作為一個部分,但并沒有從正面取材,至少沒有達到我所認為的取材標準。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開始對歷史小說和傳記產生興趣,到今天為止,已經寫了四十多個歷史人物,也寫了武田信玄。當然我也調查過上杉謙信,我受謙信吸引甚于武田信玄,一股想要把他寫成小說的欲望,激蕩在內心。
比較人物格局及事業的大小,顯然信玄勝過謙信,但談到魅力這一點,我則認為謙信較多。武田信玄太無懈可擊,他總是精密地算計,準備永遠贏得成功,他最大的缺點是用心太過。與之相反,謙信是一輩子都在冒險邊緣的人,他那颯爽的男性氣概令人佩服。我天生任性,不愿向人低頭,因此不論生在哪個時代,都不可能做人家的家仆,寧可做個默默無聞的百姓。但如果我不幸陷于勢必從人的地步,我想我一定會選擇做謙信的家仆。雖然年過耳順,我依然欠缺男性氣概,很容易動容感傷。或許是因為我生長在充滿這種氣氛的薩摩地區,也或許是我的精神年齡還處在幼稚階段。
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我才想寫上杉謙信。當我有這個打算后,發現《甲陽軍鑒》及《甲越軍記》都只側重武田信玄,因此我更躍躍欲試,答應《周刊朝日》小說連載的要求,開始執筆,時為昭和三十四年(1959年)的秋天。
連載時間長達兩年三個月,執筆期亦長達兩年半,相當漫長。總編輯由田中利一換成木村庸太郎,再換成松島雄一郎。田中先生在兩三個月前遭逢不慮之災,令我無限感慨,除對木村、松島兩位先生深致謝意外,更要向田中先生特別致謝,并為他祈求冥福。
執筆期間,也有不少令人懷念的回憶。例如,我曾和小林干太郎先生及攝影部的秋元先生到越后地方勘察史跡,在高田市郊外,向釣魚的小孩借來釣竿,釣到大泥鰍。小說中的大瀁沼地,如今是一片寬廣平坦的稻田,田里正結滿了稻穗。
1962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