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氏三世醫驗
- (明)陸士龍
- 754字
- 2019-12-26 12:58:36
校注說明
《陸氏三世醫驗》,又名《習醫鈐法》,為明代嘉靖年間醫家陸岳、陸桂、陸士龍祖孫三代的驗案,成書于明崇禎十二年(1639),初刊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此后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大酉山房書坊鐫刻,1914年、1915年上海會文堂翻刻。
本次校注以清道光戊戌年(1838)刻本為底本,以1915年上海會文堂石印本(簡稱“會文堂本”)為校本。主要校注原則說明如下:
1.底本為繁體字豎排本,現采用簡體字橫排,加新式標點符號,并做校勘和注釋。
2.底本第一世和第二世醫驗每案后俱有按語,而第三世醫驗案后則無按語,考慮到第三世醫驗每案的末段俱為議論,且作者為陸士龍(字祖愚)本人,為保持全書體例一致,添加“陸祖愚曰”字樣。
3.異體字、俗體字,徑改不出注。
4.古體字、通假字,習見易懂者不出校,冷僻罕見且有礙一般讀者閱讀者,于首見處注明。凡避諱字一般不改動,若有礙閱讀,則出注說明;遇有缺筆者補之。
5.部分中藥名稱不規范者徑改不出注。如“石羔”“梹榔”之類。
6.凡難字、僻字、容易誤解的異讀字,酌加注音并釋義;凡文義費解,或有歧義,或有僻義的詞匯,適當予以注釋,但不作煩瑣考證。
7.凡底本原文中明引前代文獻,簡注說明。
8.原文中表示上下文的“右”“左”,徑改為“上”“下”。
9.底本目錄各案條目無“治驗”二字,不予補入,保持目錄原貌。正文前三卷各案標題原有“治驗”二字刪去,與目錄律齊。
10.底本原“三世醫驗目錄”改為“目錄”,正文卷一至卷五“卷”后原有“之”字刪去,與目錄律齊。
11.正文卷一至三世醫驗卷五之后“習醫鈐法”四字刪去。
12.底本目錄卷一、卷二后原有“第一世”,卷三后原有“第二世”,卷四、卷五后原有“第三世”字樣,今刪去,與正文律齊。
13.底本卷首原有“前明吳興陸岳養愚著;子桂肖愚,孫士龍祖愚輯;盧明銓紹庵發明;國朝同郡后學李沐素軒重訂;石門后學馬佩忞敏夫校刊”,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