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白芷

1.作用

(1)發散風寒:用于外感風寒頭痛,或伴有鼻塞、流涕之癥。本品溫散,發散風寒之力較為溫和。

(2)祛風止痛:用于治頭痛、眉棱骨痛,牙痛證屬風寒者單用有效。本品有“陽明引經藥”之稱,尤對于前額、眉棱骨疼痛以及牙齦腫痛者多用。

(3)宣通鼻竅:用于鼻塞不通、濁涕不止、前額疼痛等,為治鼻淵要藥。其芳香以通竅,為治頭面諸疾常用藥。

(4)活血排膿:用于瘡瘍腫痛,能促使癰瘍消散或潰破。

(5)燥濕止帶:用于寒濕白帶,也可配伍用于濕熱帶下。因本品芳香溫燥,有除濕作用,但以寒濕帶下多用。

此外,還有解蛇毒或止癢的作用,可治毒蛇咬傷及皮膚風濕瘙癢證。

2.認知

(1)關于治療陽明經頭痛:《本經·中品》稱白芷為“白茝(zhǐ)”。白芷最大的特點就是治療前額頭痛,俗謂乃是治療陽明經頭痛要藥。從臨床使用來看,白芷又并不限于前額疼痛,對于其他部位的頭痛也是可以選用的。《本草求真》云白芷:“氣溫力厚,通竅行表,為足陽明經祛風散濕主藥。故能治陽明一切頭面諸疾,如頭目昏痛、眉棱骨痛、暨牙齦骨痛、面黑瘢疵者是也。”可以單用治療前額疼痛,名都粱丸。

(2)關于燥濕:根據中藥藥性理論,苦味具有燥濕之功,但白芷并不具備苦味,而在表述白芷功效時,一般都說其燥濕。從藥性理論分析,除了苦味可以燥濕以外,某些祛風的藥物也是可以燥濕的,中醫理論又有“風勝濕”之說,這就是某些具有祛風作用的藥物能治療濕邪病證的機理。白芷所以燥濕,就是因為白芷能祛風,風能勝濕,故可以治療濕邪為患的病證,如帶下、濕癢。

(3)關于活血:白芷在治療瘡瘍方面,特點是膿未成者可以使之消散,已成者可以使之潰破,如仙方活命飲。按照古代醫家解釋,這是因為白芷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本經·中品》謂主“血閉”,《藥性論》謂主“心腹血刺痛。”《日華子本草》謂其“破宿血”,所以說,白芷具有活血作用是有依據的,但現在臨床一般不將其作為活血藥使用。

(4)關于芳香氣味:白芷具有芳香氣味,又稱香白芷,而根據此特點是可以化濕的,故臨床治療濕證常選用此藥,如化濕要方藿香正氣散中就配有本品,但在用功效術語表述此藥時,一般不說白芷化濕。從應用來看,藥材具有香味者,多能散風邪,這也是白芷所以作為解表藥的依據。李東垣認為白芷療風通竅,其氣芳香,能通九竅,但從現在臨床使用來看,一般是不將白芷作為治療感冒的常用藥。正因為白芷具有芳香氣味,故又可用來治療口臭。這在《是齋百一選方》以及《濟生方》中有記載及應用。臨床治療口臭,一般可以選用諸如白芷、砂仁、白豆蔻、藿香、佩蘭、蒼術、益智仁、石菖蒲等芳香藥物。

正因為白芷具有芳香氣味,而麝香藥源少,價格貴,所以,《醫林改錯評注》認為可以用白芷來代替麝香,此說可以作為臨床選用的參考。

(5)關于美白:中醫認為皮膚的悅澤與否和臟腑功能有密切關系,如果臟腑病變,氣血不和則皮膚粗糙,面部生斑。根據中醫取類比象的說法,白芷色白,有保健美白作用,古方中許多治療諸如黃褐斑、痤瘡、雀斑等的方子中配伍有白芷。《本經》載其“潤澤”,前述《本草求真》云其治“面黑瘢疵”。作者也常用其治療此類疾病確有效果。白芷美白作用,適于皮膚粗糙、萎黃、黃褐斑、色素沉著等。

(6)關于止血。:現在有些書籍記載白芷可以止血,雖然古代本草書中有此記載,但由于白芷乃是行散之品,又有“活血”之功,若治療出血病證應持謹慎態度。作者認為白芷不能止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策勒县| 山丹县| 凤凰县| 台州市| 汉中市| 壤塘县| 和硕县| 抚松县| 沭阳县| 友谊县| 阿拉善盟| 许昌市| 八宿县| 德昌县| 仙桃市| 盐亭县| 南阳市| 乌恰县| 浠水县| 城市| 孟州市| 霍邱县| 托里县| 德庆县| 浦城县| 德江县| 大丰市| 延庆县| 云南省| 丰城市| 民丰县| 襄汾县| 舒城县| 禹州市| 古丈县| 宣恩县| 宜兰县| 丰城市| 乃东县| 葵青区| 友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