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皮
1.作用
(1)行氣寬中:用于食積、氣滯、濕阻之脘腹脹悶、大便秘結或泄而不爽。
(2)利水消腫:用于水腫、小便不利、腳氣腫痛。
2.認知
(1)關于藥材:大腹皮棕毛狀,黃白色或淡棕色,質柔疏松;內果皮硬殼狀,黃棕色至棕色;內表面光滑,無臭,體輕,質松柔韌,味淡。藥材以質堅結不松散,色黃白,絲細者為佳。
(2)關于作用:大腹皮主治腹部以及皮膚水腫為宜,尤以水腫兼有氣滯者為好。根據其利水作用,也有用其治療肥胖病證者。大腹皮與檳榔同屬一物,大腹皮質輕,專行無形之滯氣,而行氣寬中;檳榔質重,善行有形之積滯,以消積行水。
(3)關于安胎與健胃:《本草匯言·卷十五》云:“大腹皮,寬中利氣之捷藥也。方龍譚曰:‘主一切冷熱之氣上攻心腹,消上下水腫之氣,四體虛浮,下大腸壅滯之氣,二便不利,開關格痰飲之氣,阻塞不通,能疏通下泄,為暢達臟腑之劑。’按宋人又有安胎之說,然此藥既為利氣之藥,又何以安其胎乎?如有余之氣勝而胎不安者,使之氣下,則胎自寬矣。又謂此藥有健胃之理,夫既為下氣之藥,又何以益其胃乎?如有余之氣壅塞不通,使之氣下,則中氣自寬,食飲可進矣。若損氣,為大腹皮之常性也,元虛氣少者,概勿施用……《斗門方》配六君子湯,治中氣虛滯而成腹脹者,服之即通,則安胎健胃之理,不外是矣。”根據倪朱謨引用諸家的解釋,是取其行氣以安胎,行氣以健胃。臨床使用來看,現一般是不將大腹皮作為安胎藥和健胃藥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