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芒硝

1.作用

(1)瀉下軟堅:用于實熱積滯,大便燥秘,燥結如羊矢,為治里熱燥結的要藥,常與大黃相須為用。

(2)清熱解毒:用于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體內外癰腫。外用具有良好的止癢作用,用治皮膚瘙癢。

2.認知

(1)關于藥名:芒硝根據加工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稱。若天然礦物含水硫酸鈉溶于熱水中,濾過冷卻后析出的結晶,統稱為皮硝,多外用;若加熱后,沉于下層者為樸硝,所謂“硫黃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指的就是此藥,其特點是如板狀,雜質較多,亦多外用;結于中間層者為牙硝,也稱馬牙硝,特點是呈柱狀,此名稱臨床少用,十九味中所謂“牙硝難合京三棱”指的就是此藥;將皮硝與蘿卜片同煮,取上層液冷卻后析出的結晶為芒硝,其特點是針狀如芒刺,內服多用此品。芒硝經風化后失去結晶水而成的白色粉末為玄明粉,也稱元明粉。取瀉下作用時,樸硝較強,芒硝較樸硝略緩,玄明粉較芒硝更緩。玄明粉多外用于五官科疾患。

古代將芒硝寫作“芒消”,這是因為古代認識“消”有遇水則消的意思,現多解釋為芒硝具有水溶性,后來認識到藥材為礦物藥,就將“消”改成“硝”。

(2)關于通便:芒硝的通便作用主要是治療大便燥結,尤以大便干燥如羊屎者為宜。在臨床中選用芒硝,關鍵是抓住一個“燥”字,若大便雖然干結,但并不燥結一般不選用芒硝。若對于其他原因所致的大便雖也可使用,但劑量不宜過大。

(3)關于止癢:作者認為,芒硝具有良好的止癢作用,現在通行的各種中藥書籍多不記載此作用。芒硝在止癢方面主要是外用煎水洗。在古代醫藥書中載治療漆瘡,也是取其止癢的作用,臨床上,芒硝為外治癮疹之佳品。根據治療接觸性皮炎的作用,對多種原因所致瘙癢均有作用。

(4)關于服法:芒硝內服宜熔化服,不宜煎煮。因其味苦而咸,口服容易引起惡心,以涼服為好。服后漱口。

(5)關于回乳:在5版《中藥學》教材中提到芒硝可以回乳,但其后幾版教材均未云芒硝回乳,其實芒硝是可以回乳的,方法是取芒硝用紗布包裹,分置于兩側乳房上,固定,經24小時取下。此法也治療乳癰。

(6)關于化石:《本經·上品》論述樸硝“能化七十二種石”,七十二種石言其多也。李時珍也說:“此物見水即消,又能消化諸物,故謂之消。”故臨床有用其治療體內結石者,如膽結石、腎結石、膀胱結石。體內結石形成雖慢,但發作必急,故多實證,正由于芒硝咸寒軟堅,取堅者消之,用芒硝治療結石病可以參考使用。

(7)關于與硝石的區別:《本經·上品》記載有消石,云“苦寒”,其別名有“芒消”、“苦消”、“焰消”、“火消”、“地霜”、“生消”。其中,“芒消”的名稱與此處所載的芒硝同名異物。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十一》認為:“諸消,自晉唐以來,諸家皆執名而猜,都無定見。唯馬志《開寶本草》,以消石為地霜煉成,而芒消、馬牙消是樸消煉出者,一言足破諸家之惑矣。諸家蓋因消石一名芒消,樸消一名消石樸,二名相混,遂致費辨不決。而不知消有水火二種,形質雖同,性氣迥別也。唯《神農本經》樸消、消石二條為正。其《別錄》芒消、《嘉祐》馬牙消、《開寶》生消,俱系多出,今并歸并之。《神農》所列樸消,即水消也,有二種,煎煉結出細芒者為芒消,結出馬牙者為牙消,其凝底成塊者通為樸消,其氣味皆咸而寒。《神農》所列消石即火消也。亦有二種,煎煉結出細芒者,亦名芒消,結出馬牙者亦名牙消,又名生消,其凝底成塊者通為消石,其氣味皆辛苦而大溫。二消皆有芒消、牙消之稱,故古方有相代之說。自唐宋以下,所用芒消、牙消,皆是水消也。南醫所辨雖明,而以凝水石、豬膽煎成者為芒消,則誤矣。今通正其誤。其石脾一名消石者,造成假消石也。”這是說現在所云芒硝為水消,也就是通導大便之品,性寒。消石就是火消,《本經》云其苦寒,現多認為性溫。根據現在的認識,水消(芒硝)的主要成分為硫酸鈉,而火消(消石)的主要成分為硝酸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京市| 中山市| 晋江市| 华宁县| 维西| 全椒县| 郧西县| 寿宁县| 横峰县| 水城县| 曲水县| 陇川县| 长武县| 和政县| 个旧市| 隆子县| 余干县| 含山县| 清徐县| 景宁| 宁夏| 收藏| 津市市| 扬州市| 高雄市| 广州市| 平湖市| 梁河县| 诸暨市| 定结县| 涞源县| 宿松县| 绵竹市| 鲁甸县| 酒泉市| 时尚| 太原市| 缙云县| 枣庄市| 阳江市| 瑞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