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玉堂子午流注與靈龜八法講稿
- 單玉堂
- 3502字
- 2019-12-20 14:22:28
一、謹度病端,與時相應
單老經常強調按時取穴并不違背辨證施治之原則。臨床上應用流注針法并非不問病情開出時穴則百病皆治。要想學會靈活運用子午流注及靈龜八法,首要的關鍵在于學會辨證施治法則。根據辨證之結果,尋求按時取穴之施治方法。《靈樞·壽夭剛柔》說:“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審知陰陽,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謹度病端,與時相應,內合于五臟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膚。”這就是說辨證過程是十分復雜的,陰證中尚有陰,陽證中還有陽,必須在八綱辨證中,明確審知陰陽,才有可能找到合理的針治方法,只有準確得知疾病發生的原因,才能找到針刺治療之原理。因此必須“謹度病端,與時相應”。“謹度”之義有二:一是謹慎仔細之意,即對疾病之辨證要慎重;二是謹守之意,即嚴格按照辨證規律審視度量發病之端倪。“與時相應”之含義亦有二:一是辨證后,候其時而刺之。這正如《素問·六節藏象論》所說:“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又如《素問·八正神明論》所說:“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這就是根據病人病情之需要,而等待適合治療該病之時穴開,即氣盛之時再行針刺之法;二是辨證后不候時而依原開穴尋取陰陽剛柔、相濟相通之適病之穴開之而針刺之法。所以,子午流注針法是十分靈活的,這種靈活多變選取時穴即是根據辨證施治原則而來的。
(一)子午流注納甲法、納子法臨床取穴規律
1.順時相生取穴法
根據病情之需要,分經辨證之后,依循經取穴之法則,按陽日陽時開陽經穴,陰日陰時開陰經穴,恰遇本時之穴所主治病證則選取本時穴針之;若不適合本時穴所主治病證,則可依母子相生之序,將一日之內值日經之五輸穴,順開一層或數層,直至全部開出,然后再行補瀉手法。如甲日遇胃病則可將甲日之五輸穴順開三層或四層。
2.剛柔相濟取穴法
根據病情之需要,依五運的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之規律,選陰陽相合之經,取剛柔相濟之穴同開之法。如陽日取陽時陽穴,但病屬陰經之病證,則可同開陰經之穴。甲日戌時取膽井竅陰,屬金穴,若其病屬脾不運化之證,則可兼取脾經金穴商丘。這樣則可收陰陽相互協調使氣血歸于權衡之功效。
3.表里相合取穴法
根據病情之需要,按照陰陽經脈有表里相合之關系取穴,即按肺合大腸、心合小腸、脾合胃、肝合膽、腎合膀胱、心包合三焦等臟腑相通之關系取穴。臨床上如遇甲日戌時取膽井竅陰穴,但病情卻屬肝經之證,則可同時取肝經井穴大敦,丙日子時取小腸滎穴前谷,則可同時取肝經滎穴行間,余皆類推。
4.合日互用取穴法
根據病情之需要,按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之規律,稱甲己二日為合日,余干皆同,即甲己二日所開之穴可以互用,依五輸穴之名稱順序取穴。此法與剛柔相濟不同在于不依五行屬性取穴。即井穴與井穴,滎穴與滎穴,輸穴配輸穴,經穴配經穴,合穴配合穴,這是依五行相克規律而來。
5.時配病穴取穴法
根據病情之需要,先開納甲納子法之時穴后,脫開五輸穴之范圍,依循經取穴之原則,選取所病臟腑所屬經脈之有效穴,或選特定有效穴,或選經驗穴均可,同時配合時穴的方法。病穴不宜選取過多,只需一二穴即可,愈簡愈好。如按原絡、俞募、上下局部取穴者均是此法。
6.臟腑相聯取穴法
根據病情之需要,單老用子午流注納子法開時穴時,亦按臟腑陰陽表里相合之規律,將原絡配穴法靈活運用于納子法。如開肺經原穴太淵的同時,可配大腸經之絡穴偏歷。余皆仿此。
納甲與納子亦可同時應用,均按辨證施治規律來選取時穴。
(二)靈龜八法與子午流注的配合應用
單老在臨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將靈龜八法與子午流注配合起來運用。由于八脈交會穴治療范圍較廣,可在不問病情的情況下,首先開出八法時穴,然后選納甲納子適合病情之時穴配之,常可收到理想之治療效果。
1.八法納甲配合取穴法
根據患者病情表現之不同,通過分經辨證之后,符合八脈交會穴所開時穴之主治范圍者則先開八法時穴,然后再配納甲法所開時穴,組成按時取穴之配方。
如患者之病證表現為口苦、咽干、目眩,并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等證,診斷為傷寒少陽病。那么則先開八法,甲戌日甲戌時為后溪、申脈二穴夫妻相應,然后再點刺膽經井穴竅陰。
如患者病證表現為先厥而后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其喉為痹,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其喉不痹等。診斷為傷寒厥陰病。先開八法時穴,在乙酉日乙酉時為照海、列缺主客二穴相應,然后再點刺肝經井穴大敦。
2.八法納子配合取穴法
本法與上法之義相同。即是根據病情之需要,先開八法穴后,再配用子午流注納子法,補母瀉子取之。
如遇大腸經病候,即《靈樞·經脈》所述“是動則病”及“是主津所生病”之內容時,遇到甲子日丁卯時宜先開八法照海與列缺二穴主客相應,戊辰時宜開列缺與照海二穴主客相應,再以卯時瀉二間穴,辰時補陽池穴即是。
如遇肺經病候,恰為甲子日丙寅時,宜先開八法足臨泣與外關二穴主客相應,再以寅時瀉尺澤穴,卯時補太淵穴即是。
3.八法納甲原穴取穴法
根據病情之需要,先開八法時穴后,再配用子午流注納甲法之各經原穴的方法。
如患者病證屬傷寒少陽證,遇到甲戌日甲戌時,先開八法后溪、申脈二穴,再配用膽經原穴丘墟即是。
如患者患有下利而渴者,令自愈,設不瘥,必膿血,以有熱之故,診斷為厥陰病。遇到乙酉日乙酉時,宜先開八法照海、列缺二穴后,再配用肝經原穴太沖即是。
4.八法納甲五輸主病取穴法
根據病情之需要,在先開八法時穴之后,再配用子午流注納甲法所用五輸穴,即井滎輸經合,按各穴主治之證選取配穴之法。
如甲戌日甲戌時,先開八法后溪與申脈二穴,以治脈浮、喘嗽、灑淅寒熱、臍下有動氣、按之牢痛等肺經證候。如果兼見心下滿之證時,則配用手太陰經井穴少商與足太陰經井穴隱白;如兼見身熱之證,則配用手太陰經滎穴魚際與足太陰經滎穴大都;如兼見體重節痛之證,則配用手太陰經輸穴太淵與足太陰經輸穴太白;如兼見喘嗽寒熱之證,則配用手太陰經經穴經渠與足太陰經經穴商丘;如兼見逆氣而泄之證,則配用手太陰經合穴尺澤與足太陰經合穴陰陵泉。余經皆仿此。
如乙酉日乙酉時,先開八法照海與列缺二穴,以治傷寒厥陰病。如兼見他證,符合五輸穴主治范圍,則如上例選取手、足厥陰經之五輸穴相配即是。
5.八法納甲納穴取穴法
根據病情之需要,在先開八法時穴之后,再配用子午流注納甲法之“納穴”的方法。
如患者患有口苦、面青、善怒、脈弦等膽經證候,遇到乙丑日甲申時,則先開八法之照海、列缺二穴主客相應,然后再刺三焦經之納穴液門即是。
如患者有淋溲便難、轉筋、四肢滿閉、臍左有動氣、脈弦等肝經證候,遇到辛卯日乙未時,則先開八法申脈、后溪二穴主客相應,然后再刺心包經之納穴勞宮即是。
6.八法納甲陰陽相交取穴法
根據病情之需要,在先開八法時穴之后,觀其取穴時間恰與子午流注納甲法開穴時間相合,則配合開納穴之后,還可取與納穴相交之穴。即陰經納穴之后同時取陽經井穴;陽經取納穴之后同時取陰經井穴,即為陰陽之相交也。
如患者患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發熱,前熱者后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遇到乙丑日甲申時,則宜先開八法之照海、列缺二穴,然后與納甲法此時所開三焦經納穴液門配之,同時還可開肝經井穴大敦(甲申交乙酉),即是陽交陰之法。
如患者患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遇到丙子日乙未時,宜先開八法之外關、足臨泣二穴主客相應,然后取納甲法心包絡經納穴勞宮配之,同時可配用小腸經井穴少澤(乙未交丙申),即是陰交陽之法。
7.八法納甲合日互用取穴法
根據病情之需要,在先開八法時穴之后,依納甲法合日互用之規律,選取相應之穴組成配方的方法。
如患者患熱利下重與下利欲飲水等證候,遇乙丑日庚辰時,宜先開八法之照海與列缺二穴主客相應,配以曲池(大腸合)、太沖(肝輸代原),或配以合谷(大腸原)、曲泉(肝合),則是乙與庚合之法。
如患者患傷寒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蜷臥,手足溫者,遇癸亥日戊午時,宜先開八法之足臨泣與外關二穴主客相應,再配以太溪(腎輸代原)、陷谷(胃俞)或配用陰谷(腎合)與足三里(胃合),即為戊與癸合之法。
8.八法納甲時配病穴取穴法
根據病情之需要,在先開八法時穴之后,配用納甲法按時取穴,然后再配一二個特效病穴組成配方的方法。
如患者所患為傷寒太陽病,項背強,反汗出惡風等,遇到甲子日庚午時,則宜先開八法之后溪、申脈二穴主客相應,同時配用納甲法所開之陽溪穴,再配以病穴大椎即是。
如患者患傷寒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聲不出等,遇到甲子日丁卯時,宜先開八法之照海、列缺二穴主客相應,同時配用納甲法所開之神門穴,然后再配用病穴點刺少商即是。
總之,單氏流注之第一要則即是謹度病端,與時相應,按辨證論治而選取時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