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玉堂子午流注與靈龜八法講稿
- 單玉堂
- 13字
- 2019-12-20 14:22:31
第二章 子午流注的概念與組成
第一節 子午流注的概念
“子午”兩字,原是對立的名詞,可代表天地、山澤、風雷、水火、春秋、寒暑、日月、夜半與日中兩個時辰的符號等。如天文學家測諸曜經度所用之儀器叫“子午儀”;地球上通過某地點及南北極之經線,即為某地之“子午線”;《群芳譜》所載之金錢花,以其午開子落,名“子午花”。凡此皆以陰陽對立表示子午二字的含義。
用在醫學尤其是用在針灸學上,“子午”有下列幾種含義。
一、子午代表地支
地支子午之外如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雖能代表六氣,而莫不以子午為推算的開始。
二、子午代表陰陽
《華氏中藏經》說:“陽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陰始于午后,末于子前;陰陽盛衰,各在其時,更始更末,無有休息,人能從之亦智也。”據此,子午是代表陰陽的。
三、子午代表時間
《靈樞·衛氣行》篇云:“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子午指一年十二個月中陰陽盛衰的轉折點,每年冬至一陽生在子月(農歷十一月),夏至一陰生在午月(農歷五月);一日十二個時辰,子為夜半,午在日中,是為陰陽的分界點。
四、子午代表寒熱
暑往則寒來,夜往則晝來,子時寒極,午時熱極,事實如此,凡此皆代表氣候的寒熱。
五、子午代表經脈
以十二地支表示一日十二時辰的循環來反映人體十二經脈氣血流行的盛衰,一時一經,周而復始,與天同紀。
由于以上的幾種含義,可知子午和人體是有密切關系的。
“流注”一詞,最早是經脈循行的代稱。據《中國醫籍考》記載,至隋朝已有專以“流注”命名的醫學著作,如《黃帝流注脈經》《亡名氏明堂流注》《流注針經》等。至唐·王燾《外臺秘要·卷三十九》中始載有“五臟流注傍通”與“六腑流注傍通”,并明確指出: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所過為原。表明“流”是水流,“注”是灌注;流注二字在這里是用來代表人體氣血運行如水流灌注的意思。至金·何若愚撰《子午流注針經》,其卷上《流注指微針賦》中明確指出:“知本時之氣開,說經絡之流注。”至明·楊繼洲《針灸大成》載:“項氏曰:所出為井,井象水之泉;所溜為滎,滎象水之陂;所注為輸,輸象水之窬;所行為經,經象水之流;所入為合,合象水之歸;皆取水義也。”歸者言氣血歸于正經,如川谷之于江海一樣,故稱為流注。
“子午流注針法”,則是針灸于辨證、循經取穴外,采用按時取穴的一種操作規程(或者說方法)。它的含義,是指人身氣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時,《針灸大成》載有徐氏《論子午流注法》一文,起首有“剛柔相配,陰陽相合,氣血循環,時穴開闔”之說。血氣應時而至為盛,血氣過時而去為衰,逢時為開,過時為闔,泄則乘其盛,即經所謂刺實者刺其來;補則隨其去,即經所謂刺虛者刺其去;刺其來迎而奪之,刺其去隨而濟之。按照這個原則取穴,可以取得更好的療效,這就叫子午流注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