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風濕病患者臨床440問
- 婁玉鈐 李滿意
- 486字
- 2019-12-20 12:50:27
3.中醫對風濕病是怎樣認識的?
中醫學認為,風濕病也稱痹證、痹病,是人體正氣不足或臟腑功能失調,風、寒、濕、熱、燥等邪氣為患,痰濁瘀血留滯,引起經脈氣血不通、不榮,出現以肢體關節疼痛、重著、麻木、腫脹、屈伸不利等,甚則關節變形、肢體痿廢或累及臟腑為特征的一類疾病的總稱。臨床上多有慢性、反復發作性、漸進性等特點,為疑難病。
“痹”作為風濕病最早的病名,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之痹泛指機體為病邪閉阻,而致氣血運行不利,或臟氣不宣所發生的各種病癥。狹義之痹即指“痹證”“痹病”“風濕病”,是因風、寒、濕等邪雜合為患,造成機體氣血閉阻,出現肢體關節疼痛、重著等甚或累及臟腑的一類疾病。如《黃帝內經》稱風濕病為“痹”,其又可分為風痹、寒痹、濕痹、熱痹、燥痹等多種痹病。而漢·張仲景則使用“風濕”一名,“痹”字奧僻,而“風濕”更大眾化,使用“風濕病”之名更有利于學科建設,故目前倡用該名。然而,痹證、痹病與風濕病三名在歷史文獻中長期并存,有的已融入經典名言或已成為習慣,故本書有不少地方仍使用了痹、痹證、痹病等名。“風濕病”本系中醫名稱,但有時也稱“中醫風濕病”,以便與西醫風濕病相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