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韭秋菘二集:四十年飲食生活雜記
- 戴愛群
- 605字
- 2021-11-24 18:04:26
端陽話粽
記憶里最早吃的粽子就是北京街頭小吃店里的出品,所謂江米小棗的,米多棗少,淡而無味,要蘸白糖吃。棗都煮到極爛——棗煮過火了味極怪——偶爾吃到個把壞棗,食粽的興致即被破壞殆盡。
幼時初到上海,看到當地人用醬油泡裹粽的糯米,往粽子里包五花肉,詫為異事——粽子可以是咸的嗎?粽子里居然可以放肥肉啊!
當然可以,而且好吃。不過,我總以為粽子還是甜的好吃,糯米類的食品大率如是。最愛吃的粽子是豆沙餡的,紅豆煮至酥爛,過籮去殼,加豬油、白糖炒過;粽子裹得要緊,箬葉特有的清新鮮香與糯米的軟糯、豆沙的細膩甜香配合,斷少不了豬油的濃腴——說來奇怪,南方不少糯米制的吃食都要加豬油,如八寶飯、寧波湯團之屬,豬油絕不可少,似為甜糯食品的點睛之筆。
去年端午,母親從上海帶回一點南貨,我家的粽子裹出了六種花樣,豆沙、紅豆之外,還有鮮肉、咸肉、火腿、馬蘭頭干的。馬蘭頭是滬上春蔬,一般用來拌香干的,吃起來嘴里有點發麻,曬成干菜裹入粽子是鄉下的吃法,沒想到會如此好吃而味道難以形容,勉強要講,只好說有咸鮮之外的異香。
粽子總以裹得緊為好,剝出來完整,半透明的糯米似乎凝成一體,軟糯中略帶彈性,口感才妙。梅蘭芳先生的秘書許姬傳回憶他家裹的粽子“包得松,煮得爛,餡大”,頗為梅先生所欣賞。許先生家下廚的女眷多宜興人,大約宜興人裹粽另有獨得之秘吧。許家的豆瓣粽裹入鮮蠶豆瓣,吃時蘸自家熬的鮮玫瑰醬,“白、青、紫三色頗為鮮艷”,斯為最美的粽子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