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君令人老 努力加餐飯
- 蔡瀾
- 1866字
- 2019-12-16 18:10:47
小曼谷
從九龍城衙前圍道五十二至六十四號這段路左轉,進入城南道二十至八十號,就是泰國商店密集的地方。當今,已有人叫它“小曼谷”了。
到了星期六和星期天早上九點半,更有一群群的泰國女人在路邊鋪了草席,雙手合十,膝前擺了奉佛的花籃,誠心地等待僧人的來臨。
僧人來自新界的泰和寺,幾位一群,前來化緣。女人把吃的、喝的、用的,放在一個塑料桶中奉獻。僧人的助手們一個個收了,放入紅藍白的巨型袋中帶回廟里,與信眾分享。這般景象和在曼谷的街頭看到的一模一樣。
香港人出去旅行,最愛去泰國。無論是泰國的食物還是購物,都是無限的誘惑,加上地道的泰式按摩,價錢又便宜到極點,讓我們對泰國有了深厚的感情。
不是每一天都能去泰國玩,但來到城南道的“小曼谷”,就可以勾起你無限的回憶。這一區已是我最愛去散步的地方之一。
一切都要拜賜當年舊啟德機場未搬走時,人們可以很方便地把新鮮食材從泰國搬運來,使泰國餐廳可以一間間地開。食客知道,要吃最地道的泰國菜,還得來九龍城。
剛開始時有“昌泰雜貨”,現在在“小曼谷”一數,店鋪遠不止十幾二十家,偏門的貨物也都出現了。
轉入城南道,就可以看到賣泰國衣服的“泰屋”,帽子、鞋子、手袋都齊全,還有數之不盡的首飾。如果要把自己扮成一個泰國女人,去這家店便好了。
隔壁的“維健”是健康食品的專賣店,最受女士們歡迎。什么美容品、減肥茶,都自稱“特效”,如果你迷信它們的作用,就能大買特買。其他貨物還有各式各樣的按摩工具,就連特制的藥包,都大大小小俱全;把它放入微波爐一熱,就可以用來熱敷肩膀和腰部,據說很有效。
再過去,是“利德泰國雜貨”,除了賣吃的,也賣爽身粉。
隔壁的“同心”,是對面公園旁同名餐廳開的雜貨店,擺著各種水果和泰國漬物,也賣一包包現成的咖喱和甜品,泰國女人便是在這里買的雜貨去供奉僧人。
水晶杧是特別香甜的杧果,比菲律賓的味濃,入口又甜又軟熟,有股特別的香味,吃了之后會上癮。
在這里還可找到一種馬來西亞人稱為“buat lonlon”的土杧果,肉是香脆的,非常酸,里面有硬筋。用刀子挖出肉來,蘸醬油、白糖和辣椒吃,味道一流。
旁邊是“昌發泰國粉面”,這家人做的食物很地道,有我愛吃的干撈面和白灼螄蚶,愛此物者不可錯過。本來也賣雜貨的,但餐廳生意一好,地方不夠用,當今兩間店面都改成小吃店了。
向前走兩步,是“Sour Goose Berry Shop”(酸油甘子),這家的食材最為齊全。我愛他們賣的烚熟花生,花生肥肥大大的,極香,給人吃炒花生享受不到的味覺體驗。烚熟花生分成一包包來賣,每包十塊,買回家后一邊看電視一邊剝來吃,多么享受!烚熟花生每星期運來三四次,天氣涼時放幾天不要緊,天熱時最好問清楚是不是當天送到的,吃當天的較為安全。
這家店也賣一種皺皮的青檸檬,那不是用來榨汁的,而是用來洗頭的。在泰國拍戲時常在河邊看到少女們洗澡,一人手上一個檸檬,往頭皮大力擦去,這樣可以防止瘙癢。
我喜歡買一瓶“Mekong”(湄公)牌的泰國威士忌,加上椰子水來當雞尾酒。其他酒是愈老愈醇,這種威士忌則要喝新鮮的,所以我把它命名為“湄公河少女”。但這家廠已倒閉,用蘇格蘭威士忌完全不是味道,只有買泰國其他牌子的代替。
店里當然也賣椰青,但威士忌牌子一換,就需要更甜的椰子水來調拌。要買甜的椰青,可買“椰皇”,那是把外層的椰絲清理后,剩下小椰殼,再拿去烘焙過的。椰子水糖化后,變成極甜的飲品。可惜椰殼還是很難敲開,聰明的泰國商人就在殼頂割開一圈,再釘上易拉扣,讓人可以一下子打開。
在其他雜貨店中,有細粒的蒜頭出售。可別小看它,其辛辣度是蒜頭中最強的,我做菜最愛用它。
稀有的食材還有香蕉花、咖喱葉、食用含羞草、酸筍和各種炸豬皮。另有制作青木瓜絲用的木頭臼子和長木棍,做“宋丹”時使用。
當胃口不佳時,我會自己動手做蔡家沙拉。把花生去皮炸香,舂成碎,加泰國小蒜頭和蝦米等,最后放炸豬皮和削薄的青瓜片,加椰糖拌一拌,上桌前擠青檸汁和魚露調味,是一道極上乘的前菜。
另有一包包用塑料網包住的羅望子,長得像巨大的豆莢,褐色。印象中羅望子很酸,其實極甜,把硬皮剝開一顆顆吃,味道很特別。
街對面,有家叫“Sweet Lemon”的店鋪,專賣佛具。你猜對了,我常背的黃色和尚袋,也可以在這里買到。
街尾的“麗思美食”,做菜水平很高,味道正宗,只是他家的生意大多被街頭那幾家大餐廳搶去了。
整個“小曼谷”,最缺乏的就是街邊小吃了。從前“利德泰國雜貨”的老板娘還開了家小店叫“中華小食”,只賣河粉和米粉,好吃得不得了,可惜后來因房租高而收檔。我叫她在雜貨店中開一檔,她說牌照不允許,遂已成絕響。
有空,到“小曼谷”走一走吧,是件愉快的事。
一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