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關羽之憂
- 斗帝天可汗之少年歌行
- 八仟羽
- 2299字
- 2020-01-25 23:05:50
關羽最近有點煩。
他也搞不清煩從何來,有點莫名其妙的感覺。
他對看銅鏡,里面那個人丹鳳眼,臥蠶眉,面若重棗,五縷長須飄逸……
跟頭發一樣,烏黑里滲透著不少灰白,不經意間發現不少皺紋悄然爬上了久經風霜的臉龐。
“唉!韶華易逝,青年不再。”
“終究還是老了!”
關羽手撫長須,神色黯然神傷。
“父親春秋正盛,何需傷感!”
“我們父子二人還要統率大軍北伐曹魏,掃清反賊,配合伯父收復中原,興復漢室呢。”
侍立一旁的關平勸慰道。
關平一臉方正,性格冷靜,太陽穴高高龍壟起,武功已是九品中階高手。
“平兒啊,桃園結義以來,屈指一數,我們一群志同道合的仁人義士在大哥的帶領下,為興復漢室,拯救蒼生,前仆后繼已奮斗四十余載了,方才擁有荊益兩州之地。”
“為父如今年近六旬,興復漢室遙遙無期,只怕是末竟事業要交給你們小輩了。”
關羽喟然長嘆。
“如今,漢室徒有其表,曹魏已占其軀,早晚要被取代。”
“曹魏實力遠勝孫劉聯盟,而孫權狡詐首鼠兩端,魯肅亡故后鷹派呂蒙得勢,恐怕聯盟會分崩離析。”
“單靠我方,要興復漢室,怕是不易。”關平道。
“江東鼠輩,一貫如此。等我們北伐成功,再回頭收拾他們。”
關羽鳳眼一瞇,殺氣迸發,不無懊惱。
“汝伯父親冒矢石,親征漢中,汝三叔、四叔他們鞍前馬后建功立業,好不快活。”
“可怕為父空有一身武藝,卻無用之地,只能坐困荊州,做這守城之將,還被那孫吳狗賊白白拿走了三郡,真是氣煞我也。”
“北伐中原刻不容緩,為父這把年紀再不興兵討賊,怕是沒機會實現這平生大愿了。”
關羽仰面向西,長嘆道:“漢中戰事如此膠著,不知大哥如何了。可有戰報。”
“漢中距荊州千里,來回快馬也要十日。”
“前幾日,據間軍來報,在大伯親自指揮下,四叔、法正、黃忠、魏延率軍在定軍山,大破夏侯淵、張郃、郭淮,陣斬益州刺史趙颙。”
“黃老將軍正要斬殺夏侯淵之際,我岳父四叔趕來生擒夏侯父子。”
“伯父率軍逼近漢水,與曹操軍隔水對峙,雙方已是拼盡全力,蜀中已是女子當運,男子當戰,戰事十分膠著。”
“安國弟來信中說他和其他勛貴子弟都紛紛參加運糧。”
關平一臉興奮,稟告道。
“打得曹操都親臨戰場,汝伯父壓力山大啊。”
“平兒,讓間軍們加速對漢中、曹方、孫方情報收集,一有異動,立即報我。”
“曹仁匹夫怕我北伐,使曹操不敢增援漢中,時常襲擾荊州。”
“看來要狠狠教訓他一下,而且要打痛,方能使曹操首尾不能相顧。”
關羽神色嚴峻,語氣沉重嚴肅。
“自漢中戰事肇起,中原各地烽煙四起,忠漢吏民紛紛起義,形勢大好。”關平興奮道。
“太好了!”關羽似乎也被關平感染了,當即下令。
“平兒,馬上讓總督府通知,四個時辰后召開議軍會議。”
一個時辰后,主薄廖化興沖沖地拿來一份塘報。
原來是趙云成功斷了曹軍糧道,并率數千鐵騎在漢水以空城計大敗曹軍,漢軍大獲全勝。
曹軍全線退卻至陽平關一線,雙方處于對峙狀態。
曹操為挽為敗局,傳檄駐守北疆的越騎將軍曹彰率鎮北鐵騎星夜來援。
“子龍真乃我軍大將之才!可喜可賀!哈哈!”
“可惜我遠在荊州,坐望兄弟們馳騁沙場,百戰建功,慕煞我也!”
關羽大喜過望,撫須大笑。
“恭喜君侯!賀喜少將軍!”
主簿廖化拱手道:“趙將軍神勇不減當年,又一次大破曹軍,為我漢軍全據漢中立下大功。”
“是啊!岳父大人真是神將,立下這蓋世奇功。今晚要告知夫人,讓她也高興高興。”關平笑道。
“走,我們這就去議事廳。”
關羽大手一揮,興奮莫名,龍行虎步向荊州總督府走去。
……
關羽、關平、廖化準時到達總督府議事廳。
參軍馬良、右副將周倉、議曹從事王甫、司馬都督趙累、零陵都尉裨將軍習珍、武陵從事樊胄等早在堂上等候。
唯獨不見荊州治中從事潘濬、南郡太守糜芳、公安太守士仁。
關羽見狀,臉色陰沉。
按理南郡、公安快馬兩個時辰即可抵達,信使兩個時辰趕到通知,時間也夠用了。
又等了半個時辰,還是不見人影,關羽等得不耐煩,開會議事。
“我軍大勝!”
眾人—聽都炸鍋了。
曹操麾下雄兵數十萬,戰將千員,謀臣無數,乃天下霸主。
幾十年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掃滅無數諸侯,除了因瘟疫敗于赤壁,何曾敗之于人。
想不到,如今竟敗于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的劉備之手。
一時間,荊州文臣武將佐吏無比震奮,興高彩烈,以手加額,紛紛向關羽道賀。
然而,道賀之后,大多數人的臉迅速陰沉下來。
戰場遠在漢中,功勞哪輪到遠在荊州的將士官吏。
想到這,他們一個個悶不作聲。
“諸位隨關某鎮守荊州,多有勞苦,就是沒功勞也有苦勞,主公大司馬、州牧大人乃仁德之主,如何會忘懷大家。”
“我料,對荊州守衛官吏、兵士的封賞很快到來,人人有份。”
他們的想法,關羽一看便知,笑著安慰道。
關羽的話,使他們重燃信心,氣氛又活躍起來。
他們深知,劉備和關羽君臣一體。
關羽的意見其實就代表了劉備的意思,沒有什么好擔心的。
隨后,關羽說出了他意欲北伐,呼應漢中戰事,以減輕劉備面臨的壓力。
馬良說道:“君侯之意,我十分理解。”
“然而,良有四個意見供君侯決斷。”
“當初主公三顧茅廬,諸葛軍師提出《隆中對》,主公深以為然,定為國策。”
“里面提到當天下有變,主公率川中主力進攻關中,將軍率荊州之兵北伐中原。”
“然這天下有變,照我理解應是曹氏父子篡位之時。此為一。”
“君侯雖總領荊州,然未獲得節鉞之權,如無主公之命,不可擅自出兵,此為二。”
“荊州兵力僅有四萬,還要分兵萬余留守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和江陵、公安二城。”
“北伐之兵滿打滿算最多只有三萬,如何敵得過曹魏南方十數萬精銳。此為三。”
“荊州作為天下腰膂,乃四戰之地,交道四通八達。”
“除北方有強魏的曹仁軍團,東邊有孫權的主力,東南方有長沙的呂蒙部,南方有柴桑的潘漳部,堪稱四面受敵,防守起來必定捉襟見肘。”
“孫劉名為聯盟,但孫權態度曖昧,與曹操眉來眼去,形勢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