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評論(2019年8/9月號)
- 《商業評論》編輯部
- 317字
- 2020-01-10 15:20:06

每個人都很強,未必能組成一支最佳團隊。
專題丨團隊管理 多樣性成就最佳團隊
■斯科特·佩奇(Scott E. Page)
假設要雇一組人來伐木,你肯定會找又高又壯、最適合伐木的人,因為最佳的伐木團隊是由最佳的伐木工人組成的。
這個邏輯行得通是因為伐木是一項獨立的工作。團隊伐木的數量是個體伐木數量的總和。而在現代信息社會中,對于面臨復雜任務的團隊來說是行不通的。在現代社會中,團隊的表現不僅取決于成員的能力,還取決于成員的多樣性。團隊也不再由“最棒的”個體組成,而是由能夠進行多樣性思考的人才組成。
而這種多樣性并不是任意的,高效的多樣性團隊建立在深謀遠慮的基礎之上。多樣性紅利也不總是存在的,多樣性只會出現在某些問題中。我們必須通過邏輯思考,來判定它什么時候存在。
推薦閱讀
- 投資中國有不少困惑,但消費增速驚人讓我著迷(證券市場紅周刊2021年12期)
- 時間的玫瑰(雪球專刊·投資1000問精選·第五輯)
- 農村財務會計(2020年第9期)
- 《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觀察:中國鄉村振興之路白皮書(2021)
- 互聯網保險新模式
- 雪球專刊第196期:2018美股投資必讀
- 《商界》2018年第8期:AI超級版圖
- 案例(第32輯):谷歌在中國
- 雪球專刊277期:2021上半年投資總結
- 《商界》2021年第8期:企業非正常死亡實錄
- 哈佛商業評論(2022年第7期):選好CEO
- 哈佛商業評論(增刊):提高職場執行力
- 哈佛商業評論(2020全年合集全12冊)
- 商業評論(2019年10月號)
- 雪球專刊240期:怎樣應對瘋狂的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