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藝企業商業模式研究:理論和個案
- 林潔
- 1085字
- 2020-08-14 14:06:40
第一節 演藝產業分類
一、演藝產業分類綜述
從本質上看,產業是一些具有相同生產技術或產品特性的企業集合。產業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產業指國民經濟中的各行各業,包括農業、工業、服務業等一切領域,每一個具體產業如農業、工業等,又是由同類型企業的集合而成;狹義的產業專指工業或稱為制造業內部的各種工業部門或行業。本文取廣義上的產業概念,即演藝產業是從事表演藝術及相關活動的企業集合。
在《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家統計局對演藝產業統計主要集中在第23部分的“23-23全國藝術表演場館基本情況”和“23-24藝術表演團體基本情況”,如表2-1、2-2所示。
表2-1 全國藝術表演場館基本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7》。
表2-2 藝術表演團體基本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7》。
以上分類只涉及藝術表演場館和藝術表演團體,覆蓋面較為狹窄。2012年國家統計局頒布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規定“文化及相關產業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活動的集合”,根據此分類,演藝產業分布于第一大類“文化藝術服務”和第二大類“文化產品生產的輔助生產”,具體表現為文藝創作與表演、藝術表演場館、文化娛樂經紀、其他文化藝術經紀代理、票務服務等子行業,如表2-3所示。
表2-3 國家統計局《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中的演藝產業統計項目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
二、演藝產業類別的細分
除上述統計角度外,還可從以下角度對演藝產業分類:
1.按產品分類
我國現有演藝產品主要可分為音樂、舞蹈、戲劇、戲曲及其他五大類,如表2-4所示。
表2-4 我國現有演藝產品分類

2.按產業鏈環節分類
演藝產業鏈各環節的主體包括藝術表演團體、演出場館、演出公司和票務公司等,如表2-5所示。關于各主體的具體分析,將在下一節“演藝產業相關主體概述”展開。
表2-5 演藝產業鏈各環節主體

3.按組織的營利性質分類
組織可分為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兩種。營利性組織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以組織自身的利益回報為出發點;非營利組織不以謀取利潤為目的,但既可以吸收社會資金,享受免稅,也可以通過經營行為創造收入和利潤,只是必須將盈利全部用于進一步的發展和建設,是一種禁止將其凈盈余分配給享有控制權組織的制度安排。
在國際上,非營利組織是與政府(第一部門)和企業(第二部門)并存的第三部門,多存在于教育、衛生、文化、科技、社會福利等領域中,也是演藝產業的重要主體,它們的收入主要來自于:自身票房和投資等營業性收入、社會捐贈、政府補助等。我國在文化領域使用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提法,文化事業單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組織制度安排,但在具備一定的公益性質這點上,事業單位與非營利組織有相近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