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光: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優秀校友訪談錄4
- 趙陽
- 925字
- 2020-08-14 14:00:41
新舊之間,變與不變
2017年1月1日《東方早報》正式停刊,員工整體轉入澎湃新聞網。對葛熔金來說,這是挑戰亦是機遇。
“我非常幸運,在《東方早報》經歷了紙媒黃金期的后半程。2013年年底《東方早報》開始向新媒體轉型并籌建‘澎湃新聞’,我的工作重心已經放在‘澎湃新聞’,趕上了洶涌而來的新媒體浪潮。”葛熔金說。
葛熔金表示,無論是在《東方早報》還是在“澎湃新聞”,對自己來說,有一點是沒有改變的,即立足于嚴肅的時政新聞領域、做有思想的新聞。
“在新聞越來越娛樂化的今天,我國信息傳播環境發生了劇烈變化,不斷有新媒體平臺涌現,依附于微信公眾號為載體的自媒體也迅猛發展。在此背景下,‘澎湃新聞’沒有自降格調做娛樂化新聞,而是堅持走紙媒時代嚴肅新聞的路線,從目前來看此舉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當然,在新媒體的語境下,新聞傳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在紙媒的時代里,報道的時間通常以天來計算。而當下,消息的發布可能以小時、分鐘來計,有些特定的消息甚至要以秒為單位,新信息層出不窮,舊信息迅速被新信息覆蓋。在新媒體時代,盡管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獲取信息,但信息的碎片化特點也日漸顯現。受眾僅滿足了知曉情況的要求,其他需求的滿足則更多依賴于傳統媒體來實現。
“澎湃新聞”不僅可以跟進新聞的發展進度,及時提供最新消息,而且可以通過對新聞當事人的采訪,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度挖掘,最終還原新聞事實,揭示新聞事件背后的社會意義。正是憑借許多原創性的深度時政新聞,“澎湃新聞”才能在新媒體縱橫的當下謀得一席之地。
“不過,真實性還是報道的第一要務,不能一味追求快速而忽視對真實性的驗證。同時,新聞報道越來越細分化,這就需要記者帶著專業的角度去分析和判斷,這樣才能對選題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媒體轉型期記者仍需具備很高的報道領域專業素養,這要靠平時不斷地學習和積累。”葛熔金說。
葛熔金建議,有志從事新聞事業的學生,應該盡早明確想要從事報道的領域,這樣可以在學習、實習階段有意地累積相關知識。盡可能選擇大的媒體實習平臺,這決定了你未來的格局、視野會有多大,更能培養看問題時的宏觀思維。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能力強一點的指導老師,并盡可能多地和同事一起參與較復雜的選題報道,這樣有助于新聞業務的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