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三 半枕松風茶未熟,吟懷瀟灑滿腔春

——拜讀管老師詩文有感

陳更陳更,女,北京大學工學院工程博士生,古詩詞愛好者,曾獲中國詩詞大會優勝獎。

我總是很驚異于一位老人的詩意的。管老師是校友學長,顯示出老北大人愛做學問、終生不倦的精神。

因為時光太漫長了,如簡媜所說:“時間,會一寸寸地,把凡人的身軀,烘成枯草色。”所以,當我從這本《山居吟詩集》中讀到今年已82歲的管老師的滿腔熱血與情懷,不禁驚嘆于他生命的“保鮮”。我無法想象,當我穿越了大半個世紀的人間煙火,于恩怨擾攘的俗世,走到白發蒼蒼兒孫滿堂時,還能不能有管老師這樣細膩輕靈的心,可以寫出如許詩行。管老師對國家和人民的愛,管老師體察世界與自然的敏感,洋溢于字里行間。從這個角度上說,管老師其實始終是個年輕人。

讀管老師的詩文,會讓我想起陸游。他在書里的“獻詞”與“前言”中,多次提到祖國和母校對自己的培養,拳拳赤子之心令人感動。他對祖國和母校赤誠的愛,其縈心不忘,為我們晚輩樹立了榜樣。管老師編著了多部農林生物科普著作,旨在激發當代大學生建設美好新農村的志向,他對下一代抱有殷切期望。管老師將年輕人該有的擔當與對國家未來的思考,傾注于筆下豪端,如《詠脫貧致富》即是。這是管老師如陸游般“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地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的熱情。而在管老師的詩行之中,有他遍覽過的神州山水物華,《滇池大觀樓》是“登臨樓臺攬大觀,滇池潑墨不勝畫”,《潯陽樓》是“楓葉明月邀想別,千古哀怨聞琵琶”,風景總帶有人文情懷;在管老師的詩行之中,有他觀察到的生活的千姿百態,其樂融融的村居日子是“池邊婦女忙洗衣,連槌聲處閑說話”,活靈活現的鄉下黃昏是“日落群鴉又聒噪,老農銜煙牧童歸”。或許他的童年少年是在農村度過的,寫了許多親近可讀的田園詩,視為對古典田園詩詞的繼承發展。

管老師畢業于北大生物學系,對生命科學充滿熱愛。所以在管老師的詩行之中,有他熱愛的自然生物的可愛模樣,花開紅一片的紅花檵木是“一片紅霞飄落處,贏得小園春光稠”,亭亭玉立的水仙是“縷縷清香沖寒氣,凌波仙子報春開”,他讓我們看到,原來科學家眼中的植物,不只有細胞和化學元素。這是管老師如陸游般“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的情懷與逸氣。但是,在《禽鳥和鳴》篇中,管老師對杜鵑鳥的三重唱,將鳥文化與自然生物屬性有效結合。《杜鵑》其一,“傳聞蜀王是明君,化作杜鵑催耕耘;又道望帝含冤死,似訴春風亡國恨!”杜鵑啼血典故出于《蜀王本紀》,自唐宋以來,文人墨客把杜鵑當作一種悲鳥,稱為悲愁的象征物了。如李商隱詩云“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中的“暮春滴血一聲聲,花落年年不忍聽”。《杜鵑》其三,“清明時節聞杜鵑,南山遍野杜鵑開,花鳥同心添春色,莫為啼血生悲哀!”反其意用之,全無悲傷之感。

在管老師百度百科的詞條里,你會看到他為祖國的呼吸代謝理論基礎研究、農林生物學研究、種子生理學研究、發育生理研究等科學事業所付出的整個青春和他取得的著作等身的成果。管老師的晚年,非常關心“生命起源與演化”問題,在他的詩集中有《嘆宇宙生命》《詠生命起源》和《人類演化吟》等,無不化為詩情進行了科學探討。管老師在《論基因》中吟道,“電腦時代人已老,莫望克隆換新生;傳統科學奠基礎,不信天才靠基因”,何等至理名言。這些讓我們看到一位詩情洋溢的科學家的形象。詩心不老,創作猶存。

管老師在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工作多年,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在《山居吟詩集》中的《西雙版納風情》篇,《瀾滄江史話》詩云“瀾滄江谷水蜿蜒,季風氣候帶雨來;資源富足宜人居,刀耕火種世代傳”,道出了傣族民族的發祥地——西雙版納是個神奇美麗的地方,是為孔雀之鄉、大象之鄉、普洱茶之鄉,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于是民族風情、雨林風情和科學風情在管老師筆下盡情流淌。管老師的《雨林之殤》和《西園憶舊游》則表達了詩人艱苦歲月的回眸之笑。總之,生動優美的詩篇既帶來一縷清新的風,又寄托希望,如“徒此揖清芬”。向管老師致敬!

2017年12月10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浪县| 互助| 营山县| 贵州省| 三江| 海伦市| 色达县| 方正县| 南江县| 灵寿县| 株洲市| 黄骅市| 无锡市| 平果县| 民勤县| 巧家县| 拉孜县| 凌云县| 台山市| 荣昌县| 万宁市| 紫阳县| 卓尼县| 阜新| 锦州市| 女性| 务川| 深水埗区| 昌吉市| 吉隆县| 虞城县| 满洲里市| 西乡县| 商城县| 中宁县| 嵩明县| 桐城市| 贵定县| 汾西县| 平舆县| 芒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