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Foreword

致學習者

為什么要寫這本書

課程能夠集中體現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是實施培養目標的施工藍圖,是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在職業教育領域,職業教育課程無疑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對象。然而,職業教育至今仍是一個思想貧瘠的領域,職業教育課程的基礎研究亟待加強。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前言.

如果從職業課程的基本構成看,課程評價更是其中常被忽略的一個研究內容。這種忽略使得我們把目光更多地聚焦于學生到底學得怎么樣,而遮蔽了評價與學習的豐富關系。平心而論,關注學生到底學得怎么樣也能激勵學生學習,例如給予學生一個等級,甚至在學生之間進行成績排名,這樣做并非一無是處。但是這些做法作用十分有限,有時甚至會削弱學生學習的動力,應該說并非長久之計。我們更需要關注如何聯結評價與教學,如何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學習。這是改進當前職業課程評價的重中之重,也是完善職業教育課程的核心環節。

要開啟職業教育評價的破冰之旅,我們首先需要充分認識評價的目的與功能。課程評價,尤其是課堂評價,本應具有“形成性評價”的內涵。事實上,課堂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它對于學生學業成就的作用超乎人們想象。1998年,布萊克和威廉(P.Black &D.William)在綜合250多項研究的基礎上,得出這樣的結論:眾多教育報告顯示,形成性評價是提高學生學業成就的最有效因素,其效應值高達0.7。Black P, William D.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J].Assessment in Education,1998,5(1):7-75.這是迄今為止所有教育研究所發現的最大效果。雖然這項研究主要來自基礎教育,但是我們認為,課堂評價對職業教育同樣具有促進學生學習的重大作用。就實際情況而言,已有一些職業學校開始關注課堂評價,試圖發揮課堂評價促進學習的功能。

但是,這并非靠一時的心血來潮就能完成的,我們需要對課堂評價做出有效的變革。當然,課堂評價變革不能只停留在理論層面,也要重視探討關鍵的技術問題。這種探討自然需要考慮職業教育的特征。從學習目標的角度看,職業教育的課程目標定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樣的課程目標需要教師采用一些新的評價方法,特別是表現性評價或真實性評價。

無論對于表現性評價還是真實性評價,教師不僅要設計一個表現性任務或真實性任務,還要開發出一套具體、細致、可操作的評價標準。這樣的評價標準不再是用來簡單判斷學生表現的對與錯,更不是局限于甄別學生表現,而是用來幫助教師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幫助學生理解學習目標,幫助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同伴互評來確定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激發出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而實現深度學習。

評分規則就是這樣一種評價標準。國外的廣泛實踐表明,評分規則在教育領域已獲得巨大的成功。當前我國職業教育領域也存在一些關于評價量規的研究與實踐,這里的評價量規的實質就是本書關注的評分規則。客觀地說,我國當前這些研究與實踐對于評分規則還缺乏足夠的重視,認識上還存在不少問題,即使部分教師開發出評分規則,但由于不夠細致、操作性不強,嚴重制約了評分規則的使用效果。就此,本書將盡量展現關于評分規則的各個方面的內容,澄清一些關于評分規則的理解誤區,以便使評分規則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學習。由此可見,評分規則并非只是簡單的評價工具,實質上它是對學習目標的具體化,它為教學與評價提供清晰的目標,進而實現教學與評價的聯結。評分規則看似為一種教學評價工具,實際上集中體現了課程教學的本質。因此,無論對于從事一線教學的職教教師還是正在接受職教師范教育的學生,評分規則都是一項重要的專業學習內容,學習評分規則有助于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與評價。

這本書想與您分享什么

本書主要由6章構成,可粗略分為兩大部分。第1、2、3章論述了評分規則的理論基礎,第4、5、6章探討了評分規則的實踐應用。

第1章概述了評分規則的基本樣貌。它分別論述了評分規則的含義與指向、類型與結構,以及評分規則對我國職業教育學生學習評價的意義。通過本章的閱讀,讀者將對評分規則有個直觀整體的認識,進而為后續學習奠定必要的知識基礎。

第2章則討論了評分規則的理論背景。為了應對知識轉型的時代現狀,教育需要立足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素養,而不是使其記憶大量的簡單知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表明,學習是在社會化情境中的個人建構,學習者必須承擔起學習任務。在這樣的學習理論背景下,教育評價的教育性得以彰顯,使得教育評價取向從對學習的評價走向促進學習的評價。表現性評價是評價取向轉換的重要體現,其體現了人們對走出工具理性式傳統評價的期待,評分規則恰恰是表現性評價的重要組成。

第3章探討了如何開發高質量的評分規則。在梳理了當前各種典型的評分規則開發程序后,接著探討了一個問題:高質量的評分規則應具備什么特征?本章從四個維度描述了高質量評分規則的特征,即基于目標、描述清晰、使用可行、關注公平。依據這樣的認識,本章最后部分呈現了關于評分規則的元規則。

第4章聚焦于教師怎樣應用評分規則評價學生的學習。本章首先從確定評分規則談起,指出優先確定評分規則的必要性及其基本途徑;接著探討了表現性任務的研制,這主要從研制表現性任務的原則、流程、質量標準三個方面展開;然后從解釋學生學習表現的定位與基于評分規則解釋學生學習表現兩個方面,剖析了如何解釋學生的學習表現;最后從學習反饋的內在訴求與基于評分規則開展學習反饋兩個方面,討論了教師如何向學生提供學習反饋。

第5章討論了學生深度參與課堂評價的兩種重要方式——自我評價、同伴互評。自我評價部分指出:自我評價所需條件、評分規則對自我評價的作用有哪些;學生擁有了評分規則,還需要得到教師有關技能等方面的指導;設計自我評價方案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同伴互評部分指出:學生互評技能包括制訂學習契約、確定評價標準、判斷同伴表現、提供后續學習建議四項技能;無論是對于“確定評價標準”技能,還是“判斷同伴表現”或“提供后續學習建議”技能,評分規則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制訂學習契約”涉及有關社會學習方面的技能,判斷學生是否進行了良好的合作、養成了相關的合作意識與技能,也需要一種契約性的評分規則;同伴互評需要教師的指導;設計同伴互評方案需要考慮的其他因素有哪些。

第6章的主題是關于如何應用評分規則開展等級評分。等級評分具有多重目的,不僅可用于評定學生等級,更需要用于促進學生學習,后者是課堂評價的主要目的。本章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分別是等級評分的基本問題、評分規則分數轉化為等級的思路與形式、評分規則分數轉化為等級的建議。

在附錄部分,我們給出了26個評分規則,期望為教師教學、評價提供切實的幫助。鑒于教學情境的差異,建議教師改編所選評分規則,使之更適合于自己的教學現場。

必須承認,企圖通過一本書來把評分規則與課程教學的方方面面關聯起來,實在是不容易做到的,希望讀者不要這樣來要求本書。坦白地講,寫作本書的念頭緣于筆者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與課程教學專業的學習經歷,它們提醒筆者評分規則可作為聯結課程、教學、評價的有力武器,是提升教師專業實踐的適切抓手。本書的使命就在于盡量揭示出這些關系,讓讀者通過理解與應用評分規則形成關于課程教學的更為整體與宏大的觀念。這是本書背后的真正思考起點。

我們堅信,本書介紹的這些內容將使得學生更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課堂評價,也讓教師更智慧地開展評價。伴隨課堂評價日益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教師將不斷地開發、應用評分規則于自己的課堂評價實踐。這些專業實踐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這并非是一種空想,大量的研究與實踐都已表明這是教育評價發展的方向之一,而評分規則恰恰是開展教育評價的有力工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报价| 富川| 北川| 龙南县| 莱阳市| 方城县| 永定县| 巴青县| 永新县| 桃江县| 施秉县| 吉木萨尔县| 江都市| 岑巩县| 中阳县| 印江| 霍林郭勒市| 邵阳县| 新兴县| 福泉市| 玉山县| 左云县| 凤冈县| 德格县| 崇阳县| 丰县| 安龙县| 浦江县| 镇原县| 梁山县| 商河县| 乡宁县| 宜昌市| 香格里拉县| 东源县| 美姑县| 鄂托克旗| 贺州市| 格尔木市| 家居| 普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