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嬰護理技能(初級)
- 崔戴飛
- 12字
- 2021-04-07 18:04:08
第四節 新生兒常用護理技術
項目一 人工喂養
一、目的
當母親因各種原因不能喂哺新生兒時,可選用新生兒配方奶粉喂養,以滿足新生兒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
二、操作重點強調
1.選擇合適的喂奶時間、次數和量。
2.根據新生兒每日需要量,進行奶粉的配制。
3.給新生兒喂奶時,應選擇正確的人工喂養姿勢。
4.對新生兒嗆奶進行正確處理。
三、用物準備
奶瓶、奶嘴、奶瓶刷、奶瓶專用清潔劑、消毒鍋(蒸汽鍋、微波爐)、奶瓶夾、奶瓶晾置架、新生兒配方奶。
四、操作流程
(一)奶粉的選擇
建議選擇新生兒配方奶粉,其將全脂奶粉經改變成分使之接近人乳,適合于喂養新生兒。
(二)奶粉的沖調
1.準備開水,將水涼至50~60℃備用(見圖2-1)。

圖2-1 備開水
2.洗凈雙手,取已消毒過的奶瓶,將備用的溫開水倒至所需奶量的刻度位置(見圖2-2)。

圖2-2 倒溫開水
3.打開新生兒配方奶粉,按照說明書,用奶粉里附帶的量匙取合適奶粉加入奶瓶中(見圖2-3)。

圖2-3 加奶粉
4.套上奶嘴,旋緊蓋子,輕輕搖晃奶瓶,使奶粉充分溶解(見圖2-4)。

圖2-4 搖勻奶粉
(三)選擇喂奶姿勢
人工喂養有以下3種方式可以選擇:
1.斜抱位(見圖2-5)。

圖2-5 斜抱位
2.半臥位(見圖2-6)。

圖2-6 半臥位
3.坐位(見圖2-7)。

圖2-7 坐位
(四)正確喂奶
1.檢查奶水溫度(見圖2-8)。

圖2-8 測溫度
2.稍微松開奶蓋,允許空氣進入,補充吸奶后奶瓶內減小的氣壓。
3.誘發吸吮反射(見圖2-9)。

圖2-9 誘發吸吮反射
4.喂哺時,持奶瓶呈斜位,使奶嘴及奶瓶的前半部分充滿乳汁,預防空氣吸入(見圖2-10)。

圖2-10 喂奶
5.喂奶后,輕輕而果斷地移去奶瓶。
(五)奶具的消毒處理
對于新生兒,每次喂奶后均需消毒奶具。對于稍大兒,建議每3天消毒奶具一次,平時喂奶前用開水燙一下。奶具的消毒處理包括清洗、消毒、晾干、組裝四個步驟。
1.奶具清洗
(1)倒掉殘余奶液,用清水沖洗奶瓶內、外壁。
(2)用奶瓶刷清理奶瓶內壁、瓶頸和螺旋的奶瓣(可選擇使用奶瓶專用清潔劑)(見圖2-11)。

圖2-11 清潔奶瓶
(3)將奶嘴反過來,用專用奶嘴刷清洗奶嘴(見圖2-12)。

圖2-12 清潔奶嘴
(4)再次用清水沖洗奶瓶和奶嘴。
2.奶具消毒
(1)煮沸消毒:最常用,把玻璃奶瓶(塑膠奶瓶在水開5~10分鐘后再放入)放入煮鍋內,加入沒過奶瓶的水,大火燒開后繼續煮5~10分鐘,然后放入奶嘴等塑膠制品,蓋上鍋蓋繼續煮3~5分鐘關火(見圖2-13)。

圖2-13 煮沸消毒
(2)蒸汽消毒:將徹底清洗的奶瓶、奶嘴、瓶蓋口朝下放入蒸汽鍋內,蒸5分鐘左右即可(見圖2-14);

圖2-14 蒸汽消毒
(3)微波爐消毒:向適合用微波爐加熱的奶瓶(奶頭及連接蓋不可用微波爐消毒)內加滿水,打開高火10分鐘即可(見圖2-15)。

圖2-15 微波消毒
3.晾干奶具
將消毒好的奶瓶、奶嘴用消毒過的奶瓶夾取出來,放置在晾置架上,讓其自然晾干(見圖2-16)。

圖2-16 晾干奶具
4.組裝奶具
晾干后的奶瓶、奶嘴要組裝好,蓋好奶瓶蓋子,防止被灰塵、細菌污染(見圖2-17)。

圖2-17 組裝奶具
知識鏈接
一、喂奶后拍嗝
根據嬰兒年齡可采用以下3種拍嗝方式:
1.俯臥位拍嗝(見圖2-18),該方法比較適合新生兒。

圖2-18 俯臥位
2.豎抱位拍嗝(見圖2-19),該方法比較適合新生兒和稍微大點的嬰兒。

圖2-19 豎抱位
3.坐位拍嗝(見圖2-20),該方法比較適合大嬰兒。

圖2-20 坐位
二、嗆奶的處理
輕微嗆奶新生兒會自己調整呼吸及吞咽動作,不會吸入氣管,只要密切觀察新生兒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即可;嚴重嗆奶需要按照以下方式處理。
1.體位擺放
(1)若新生兒飽腹平躺時發生嘔吐,則迅速將新生兒側臥,臉側向一邊(見圖2-21)。

圖2-21 飽腹時取側臥位
(2)若新生兒吃奶之初咽奶過急發生嗆奶窒息(胃內空虛),應將其俯臥在搶救者腿上,上身前傾45°~60°角(見圖2-22)。

圖2-22 饑餓時取俯臥位
2.清除異物
將手帕纏在手指上,清除口腔異物,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見圖2-23、圖2-24)。

圖2-23 清除口腔異物

圖2-24 清除鼻腔異物
3.刺激反應
(1)新生兒出現呼吸困難時,讓其俯臥在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新生兒將奶水咳出來(見圖2-25)。

圖2-25 拍背部
(2)若無用,馬上彈擊新生兒腳底板,刺激新生兒反應,讓新生兒恢復呼吸(見圖2-26)。

圖2-26 彈腳底
4.輔助呼吸(見圖2-27)。

圖2-27 輔助呼吸
一旦出現嚴重嗆奶導致呼吸困難,要及時送醫。
三、添加輔食指導
人工喂養兒應該最早從滿4個月開始添加輔食;母乳喂養嬰兒應從滿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輔食種類如圖2-28所示。輔食的添加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①從少到多;②由稀到稠,即從流質開始到半流質,再到固體;③由細到粗,即從泥狀食物到末狀食物,到碎狀食物,到固體食物,再到普食;④由一種到多種,即嬰兒習慣一種食物后,再引入另外一種;⑤當天氣炎熱或嬰兒患病時,應暫緩添加新的食物。

圖2-28 輔食添加
1.6個月 按需母乳喂養,并開始添加輔食,2次/天,2~3勺/次,以泥狀食物為主。
2.7~9個月 按需母乳喂養,添加輔食3次/天,2/3碗/次,以沫狀食物為主。
3.10~12個月 繼續母乳喂養,3次正餐+1次加餐/天,3/4碗/次,以碎狀食物為主。
4.1~2歲 繼續母乳喂養,3次正餐+2次加餐/天,1碗/次,以碎狀和固體食物為主。
5.2歲以后 可斷母乳喂養,3次正餐+1次加餐/天,1碗/次,食普食。
五、操作注意事項
1.選擇合適的奶嘴 奶嘴軟硬度與奶嘴孔大小應合適,喝水時選擇圓孔奶嘴,喝奶時選擇十字孔奶嘴。
2.奶量 出生1周內30~45毫升/次,2周內45~60毫升/次,半個月以上75~100毫升/次,每隔3小時左右喂養一次;個別嬰兒奶量視消化功能和需要而定;嬰兒足月后,應按需喂養。
3.清潔消毒 配奶和喂奶前均應洗凈雙手,若無冷藏條件,奶液要現配現喂;若有冷藏條件,配制好的奶液應在12小時內飲用,從冰箱內取出后,應先用溫奶器加溫再食用。
4.調整奶量 在初次配乳后,根據新生兒食欲、體重和糞便性狀,隨時調整乳量。吃奶后嬰兒精神活潑,能安靜入睡3~4小時,體重增長在0.5千克/月以上,說明奶量夠;如果嬰兒吃奶后吵鬧,伴吸吮動作,說明奶量不足,需增加奶量。
思考題
人工喂養嬰兒需要補水嗎,怎么補?
參考答案:人工喂養嬰兒容易發生便秘,需要補充一定量水分。嬰兒每日液體需要量是每千克體重150毫升,包含配制奶粉時的水量;補水盡量安排在兩次喂奶之間,以免影響嬰兒的食量;其次,喂奶后再飲水,可以幫助嬰兒清潔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