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幼帝登基和兩宮喋血

歷史是連續的,是不能割斷的。每個歷史中的人物都處于這種連續不斷的歷史運動之中,因而也都受到歷史的制約。人的主觀能動性,主要表現在認清歷史潮流、順應歷史發展趨勢上。人不能超越歷史,還表現在人類的一切歷史創造活動,都是以繼承前人的一切的歷史創造成果為前提的。失去了這個前提,人類的歷史創造活動也就失去了基礎。我們的主人公司馬懿當然也不能例外。所以對于東漢末年的亂局以及造成精彩紛呈三國時代的歷史背景,筆者也需要先費些筆墨交代一下。

東漢王朝仿佛是一個被神秘力量詛咒的帝國,與歐洲中世紀吸血鬼家族的驚悚故事一般黑暗的劇本不斷上演,不斷重復。

東漢王朝從漢光武帝中興漢室開始,一直到中央威權瓦解、天下大亂,時間是從公元25年到220年,歷時近兩百年。其實在公元189年漢靈帝死后,兩宮喋血以及后來董卓之亂爆發,使得東漢作為中央集權的國家,威權已墜,后邊只是茍延殘喘而已,其真正的壽命,從開創到衰亡,只有一百六十五年左右。東漢一朝共十三帝,除了開國的光武帝劉秀和后來所謂開創明章之治的漢明帝和漢章帝還算正常以外,其他的皇帝都是短命得讓人匪夷所思。這里整理了東漢的這十三個皇帝的簡要生平,讓我們來看下這些天子驕子有多么短命,感受一下這種似乎受詛咒了一般的東漢王朝。

漢和帝劉肇,十歲繼位,二十七歲駕崩,在位十七年。

漢殤帝劉隆,繼位的時候剛出生一百余日,在位八個月就駕崩,創下封建中國歷史上年齡最小皇帝的紀錄。大概是東漢的人都覺得這孩子太可憐了,給了他一個殤帝的謚號。

漢安帝劉祜,十三歲繼位,三十二歲駕崩,共在位十九年。

嬰帝劉懿,甚至沒有活過漢安帝駕崩這一年,四歲繼位,不到五歲就駕崩,連廟號都沒有。

漢順帝劉保,十一歲繼位,三十歲駕崩,在位十九年。

漢沖帝劉炳,兩歲繼位,在位不足一年,三歲駕崩。

漢質帝劉纘,八歲繼位,不到九歲駕崩,在位不足一年,

漢桓帝劉志,十五歲繼位,三十六歲駕崩,在位二十一年。

漢靈帝劉宏,十歲繼位,三十三歲駕崩,在位二十三年。

少帝劉辯,十四歲繼位,在位五個月,被董卓逼死。


定一個標準,如果我們認為四十歲之前死算是短命,那么東漢的皇帝除了光武帝劉秀、明帝劉莊之外就沒有一個能夠算是正常死亡了。如果我們認為三十歲之前死算是短命,那么只能加上漢安帝、漢桓帝、漢靈帝勉強不算短命。而且還有一半都是不到十歲登基、一年之內就駕崩的,這就簡直算是夭折了。

于是,在一百九十多年的東漢歷史里,這個中央王朝的最高統治集團無一例外地陷入幼帝繼位,然后外戚與閹黨輪流坐莊的怪圈。小皇帝無法掌控大臣,無法維持政權穩定,就只能依靠皇太后,于是皇太后的兄弟、叔叔、大爺們就權勢熏天,成為外戚勢力。小皇帝慢慢長大,面對外戚的咄咄逼人,就只能依靠最親近的太監們來對付這些惡狠狠的長輩。于是閹黨又打掉外戚,成為朝政的主導者。就像是有人編寫的程序那樣毫無新意,一個劇本在這一百多年里基本上就沒改過。幾乎所有的皇帝都是在壯年之前就非正常死亡了。再爛的編劇也編不出來這樣蹩腳的劇情,如果這不是見于史籍的確鑿記載的話。

就連《后漢書》的作者南北朝時期的宋國人范曄,都不得不感嘆“天厭漢德久矣”。對此,似乎作為史官,他也已經無法給出更準確的評價,只能徒呼奈何。

首先,這種“幼帝登基”的現象肯定是不正常的,其背后肯定隱藏著深刻的原因。個人的看法是,這種現象與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立國的一大致命缺陷有關。西漢末年劉氏大宗已經在遮天蔽日的動亂中消散殆盡,光武帝劉秀是以劉氏旁系的身份起事的。

也就是說,漢光武帝劉秀是西漢末代皇帝劉嬰的遠房親戚。這個遠房親戚到底有多遠呢?在中國,自古以來表示親戚的遠近關系有所謂“五服之城”,也就是說五代還可以稱得上親戚,出了“五服”嚴格地來說連親戚都不算了,是可以通婚的。這個劉秀是漢景帝的兒子長沙王劉發那一支的后人,而劉嬰是漢武帝劉邦那一支嫡傳下來的,兩者之間別說五服了,九服都出了。也就是說,劉秀和西漢末代皇帝劉嬰唯一的關系是十幾代以前有著共同的始祖劉邦,僅此而已,兩人的親疏跟老鄉的關系差不多。

雖然說是中興,其實跟白手起家沒有太大區別,而且劉秀童年境遇凄慘,幼年喪父,從小在叔父家寄養。他出生在南陽郡蔡陽縣,雖然說有著皇親國戚的名頭,但是早已沒有了封地,跟普通的農民沒有太大區別。與漢高祖劉邦靠著一幫出身草莽的將相通過軍功爵制度激勵取得天下不同,光武帝劉秀是依靠地方豪強勢力的鼎力支持獲得“革命”成功的?!案锩背煞值牟粔騿渭儯斐闪撕髞頄|漢王朝中各種豪族勢力的尾大不掉。就像公司上市前拿了風投的錢,公司上市了必然要受到風投的掣肘,而且東漢這個上市公司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辦法回購,因為關系太復雜,除非公司倒閉。

由于光武帝劉秀這一支是劉氏旁支,而且是非常遠的旁支,所以,東漢皇帝非但不能依靠宗室的力量,而且還要極盡所能地打擊宗室力量。因為是個宗室基本上都比他更加根正苗紅,比他更有資格擁有漢室政權。在所謂的明章之治時,政府更是掀起了迫害宗室的高潮,屢次大興牢獄,手段之慘烈堪稱史無前例。宗室力量凋敝后,為了駕馭關系復雜的統治集團、鞏固皇權,東漢皇帝只能依靠內廷的力量。


根據東漢皇室“幼帝登基”的光榮傳統,小皇帝繼位之時大多尚未成年,有的甚至生活還不能自理,那就只能依靠他媽,也就是太后了。為了對抗各大豪門所把持的官員集團,也就是外廷,太后只能靠自己的娘家人。于是,這些依靠血緣關系結成的勢力就成為“外戚一黨”。小皇帝長大后,不甘心當傀儡,就要想辦法奪權。這時候小皇帝發現大臣們跟自己顯然不是一伙的,而自己似乎也對付不了這些舅舅姥爺們,于是就選擇拉攏身邊最親近的人——太監。小皇帝依靠太監滅了外戚勢力之后,太監開始掌權,于是就形成了“閹黨”。再過幾年,這位皇帝駕崩了,又換一個未成年的小皇帝繼位,于是外戚就再次得勢,前面的劇本就再演一遍。

只是這樣的劇本每演一次,就是一番血雨腥風。

漢和帝十歲即位,太后的哥哥竇憲把持朝政。閹黨控制小皇帝,使之與朝臣隔絕,他只能依靠宦官。后來漢和帝用宦官鄭眾所掌握的禁軍,消滅竇氏勢力。在皇帝的支持下,宦官從此干政弄權。漢和帝死后,漢安帝繼位,換了一撥外戚。鄧太后的兄弟鄧騭等掌權,鏟除了閹黨。等到鄧太后死,漢安帝與宦官李閏、江京等合謀消滅鄧氏勢力,宦官又開始專政。之后,到了漢順帝的時代,還沒等到梁皇后熬成梁太后,就因皇帝寵愛梁皇后,把她的父親梁商、弟弟梁冀先后封為大將軍。但梁冀專權后,漢順帝被梁冀勢力逼迫得毫無辦法,后來因為把梁冀稱作“跋扈將軍”而被梁冀直接毒死,皇權之衰微可見一斑。這位跋扈將軍在弄死漢順帝之后,連續立漢沖帝、漢質帝、漢桓帝三個傀儡皇帝。沖帝和質帝都是不到十歲繼位,上臺不足一年就夭亡,估計這里面有梁翼的“功勞”。等到漢桓帝終于成年之后,與宦官單超等合謀消滅梁氏勢力,宦官又開始獨攬政權。漢桓帝去世后,漢靈帝劉宏被外戚竇氏挑選為皇位繼承人,從此外戚竇武把持朝政,并密謀鏟除閹黨。但不料被宦官勢力反撲,外戚竇氏被滅。

同時,放眼東漢一百多年的歷史,其實所謂的外戚的選擇范圍也是很有限的,基本上都是光武帝的妻族陰家、郭家,以及后來的鄧、馬、宋、梁、竇這些家族。外戚黨勢力完全依附于以太后為代表的皇權,又自成體系,和外朝的官員集團不是一路人,在內部還要與閹黨勾心斗角,防止大權旁落,因此導致東漢的太后專權成為一種慣例。其背后復雜的身份和家族背景都會對帝國政治以及接班人的選擇施加深遠的影響。

因此,東漢自明章二帝之后再無成年君主繼位,就是這種慘烈的宮廷斗爭所致。

想想東漢王朝的龍子龍孫們,每天面對的就是隨時準備掐死自己的舅舅姥爺們,說是人間地獄也不過如此吧,真是悲慘。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江县| 蒙阴县| 从化市| 凌云县| 河西区| 牟定县| 锡林浩特市| 平顺县| 赤壁市| 沙湾县| 江山市| 龙泉市| 新干县| 永泰县| 郧西县| 百色市| 永康市| 瑞安市| 长汀县| 朝阳区| 屏东市| 永年县| 西藏| 运城市| 托克逊县| 景泰县| 昌宁县| 宜城市| 灵武市| 四会市| 广昌县| 大连市| 晋宁县| 莱州市| 襄垣县| 湘阴县| 汾西县| 岐山县| 鲁山县| 涞源县| 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