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經濟發展
經濟是金融的基礎。只有經濟高速發展才能帶動金融高速發展,而金融的高速發展又會推動經濟高速發展,二者存在辯證關系。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在經濟當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具體可由以下幾個指標來衡量。
1.1.1 居民收入
經濟發展使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收入是居民從各種來源所取得的現期收入的總和。只有居民收入增加,才會使居民有儲蓄和投資的動機,才會增加基礎貨幣,使得金融有發展的基礎。居民收入水平是直接影響市場容量大小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受制于宏觀經濟狀況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國家收入分配政策、消費政策的影響。居民收入水平直接決定消費者購買力水平,收入水平高,則購買力強,反之則弱。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居民消費取決于當前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增加,有利于提高居民整體消費水平。1990年—2015年我國人均收入變化見圖1-1-1。

圖1-1-1 1990年—2015年我國人均收入變化
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家庭總收入-所得稅支出-個人社會保障支出等等;農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農村住戶總收入-家庭經營費用支出-稅費支出-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費支出-財產性支出-轉移性支出-調查補貼支出等等。
1.1.2 居民儲蓄
經濟發展使居民儲蓄量迅速提高。居民儲蓄是城鄉居民將暫時不用或結余的貨幣收入存入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一種存款活動,又稱儲蓄存款。經濟發展使居民收入增加,人民幣結余貨幣量上升,居民存款量上升。發展儲蓄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國民經濟比例和結構的調整,聚集經濟建設資金,穩定市場物價,調節貨幣流通,引導消費,幫助群眾安排生活。1982年—2014年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變化見圖1-1-2。

圖1-1-2 1982年—2014年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變化
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年底余額=城鄉居民人民幣定期儲蓄存款年底余額+城鄉居民人民幣活期儲蓄存款年底余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