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互聯網大金融理論
中國的經濟改革已經進行了40年,中國的金融也隨著經濟改革的進行而變化。在這40年過程當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國家的金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幾乎從零基礎開始,形成了目前基本能夠適合中國特點的金融體系和金融運行機制。這段時間的金融改革,是我們借鑒了國外的先進經驗和理論,將其和中國特有的國家稟賦有效結合的成果。目前我們既不能完全地用西方新自由主義的金融理論來指導中國的金融,但又不能完全脫離它來重新創建中國的金融理論。所以,我們應該走一條二者相結合的道路。我們應該清楚,任何經濟理論的發展,都是在前人理論基礎上的“揚棄”。重要問題在于,是不是“揚”了應該“揚”的部分,“棄”了應該“棄”的部分?,F在世界上流行的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只是西方很多經濟流派當中的一種。它在某些問題上比較片面和極端化,沒有考慮具體的情況,比如沒有正視一些著名的經濟學家提出的某些問題。我們在后面會以實證的方法分析到,對于凱恩斯的貨幣需求范圍,對各個因素的理解不全面,對于費雪貨幣方程,目前的解釋忽視了金融工具創新引起的金融杠桿加大和貨幣變化速度加快,不夠重視貨幣變化的因素,等等,因此無法解釋西方經濟學的全部精髓。另外,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也是西方經濟學的一個重要流派,它的勞動價值論是新自由主義學派無法超越的,我們要全面、綜合地理解它,并和中國的國情相結合。所以我們必須用新的觀念來理解和解釋我們目前所處的經濟和金融環境。也就是說,在新的經濟和金融環境下,我們應該從新的角度,用新的思維來分析和理解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