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童年的民主啟蒙

李琯卿(居中)與長子李偉民(右一)、次子李俠民(左一)、三子李價民(李琯卿懷抱者)合照,攝于民國元年(1912年)。

成年是童年的延伸,童年時看似不起眼的經歷中,卻隱藏著人格成長的密碼。成年人的性格特點,大都有童年的影子,童年時期細微的影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與外在環境的互動,逐漸地成長和固化。關于李價民童年生活的細節,可供參考的資料少之又少,但是我們依然盡量把視線投注到他的童年。關注李價民的童年,最重要的是要尋找李價民精神世界的童年根源,發現他孩提時的家庭背景在塑造他性格中的關鍵影響。

李價民剛出生時,家庭正處于經濟上最富有的階段。父親李琯卿與伯父李覲丹分家析產,自立門戶,手里握著當時來說是巨大的產業。因上海有產業,父親奉祖母曹氏在上海居住,李價民就是在上海出生的。不過,到李價民略懂事的時候,他已經逐漸感受到家庭經濟的變化。父親年紀輕輕便掌握經濟大權,實際并非好事。伯父年長父親許多,早在民國初年為繼承祖業而遷居上海發展,性格老成持重,擁有豐富的經商經驗。其投資謹慎,以兢兢業業的守成精神,維護和發展著家庭的產業。但父親的情形則相反,分家后父親在上海自立門戶,年紀輕輕缺乏商業經驗,易于受人慫恿而輕率地投資。伯父在寧波和上海經營的是米行和房地產業等較為穩當的產業,父親則主要是因為受了資本主義的啟蒙并教條地受到實業救國論和科技救國論的影響,喜歡投資各種新型產業,例如曾投資于南通張騫的肯鹽公司,也曾投資于儀器公司。這些投資,都因父親年輕缺乏經驗,屢屢受騙于人而失敗,終至遷回家鄉橫河,僅有投資范旭東、侯德榜等開辦的久大精鹽與永利公司(這是當時中國唯一的現代化工企業),算是僅剩的有成之舉,但數度破產清理后,股權終亦落于他人之手。這些投資,在李價民的記憶中,從未見有年度報告和盈利。雪上加霜的是,在岳家方氏錢莊搖搖欲倒時,不擅投資的父親在同樣不善理財的母親的鼓動下,盡出資產以作支持,但錢莊沒有免于倒閉,而自身的家業算是受到了最后致命的一擊。一系列的投資失敗后,父親乃知難而退,在商業上不再作他想,之后轉向教育救國以寄其理想和熱情。

如此年復一年,自己一家在整個橫河小李家大家族的經濟較量中逐漸落了下風,至少就東邊壎房后代來說,伯父一家穩健發展,而父親則在經濟上敗落下來并轉向政治和教育領域。童年時的李價民,逐漸感受到了因自己家庭經濟狀況的變化而產生的來自家族中其他家庭的異樣目光。例如,因為伯父李覲丹一家早已搬去上海居住,極少回鄉,因此橫河小李家東房只有自己一家,隔著大堂與西邊一家相鄰。那家的孩子與李價民兄弟年齡相仿,因為自己家家道中落,那家的幾個孩子似乎很輕視李價民他們。堂前天井是大家共同玩耍的空間,兩家的孩子在一起時就不免斗氣生事。那一家有一輛包橡皮圈的三輪自行車,李價民自己家這邊則是一輛鐵輪的,在家族堂前天井里,大家常騎著三輪車尋事相撞。按照李價民自己的說法,這大概也是階級分化,在兒童心理上所起的一種反映。

方蟾卿,攝于民國元年(1912年)

很難確定父親李琯卿對童年時的李價民影響到底有多大,因為忙碌在外的父親無暇顧及孩子們的撫養和教育,李價民回憶說當時自己“一年之中很少有與他見面的機會”李價民.憶先父李琯卿[EB/OL].[2018-03-04].http://xiaolijia.xyz/index.php/Category/news_detail/id/14/tid/33.html.。但是從記事起,李價民就知道自己有一個不一樣的父親和家庭。雖然父親鮮少直接教導子女,但是父親身體力行投入社會活動的形象無疑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的性格特點和價值選擇。強烈的家國關懷意識是父親給予子女最好的家庭教育影響,在童年時種下的種子會隨著子女們的成長而逐漸地成長,后來李價民自己和家里的諸多兄弟姐妹無人再從事具體的商業活動,而是紛紛熱情地投入革命事業和教育事業,就是對此最好的證明。

因為父親常年在外,家庭生活的實際組織者是母親方蟾卿,看護和教育子女的重任也自然落在了母親身上。應該說,在李價民的性格養成過程中,母親的影響是直接而有力的,李價民后來為人處世的方式,都明顯有母親的影子。

母親方蟾卿是出身鎮海三大姓之一方家的大家閨秀。鎮海方家是發跡于上海的著名資本家家族,以經營錢莊業著稱,曾被稱之為“執上海商界之牛耳”“上海寧波幫中最有權勢和最負盛名的家族”。現小李家后人還保留著方蟾卿唯一的一張照片,照片攝于民國元年,從照片中可以看出來,方氏確實有大戶人家女子的氣質。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照片中方蟾卿身上有一個不太引人注目的特點,即她的雙腳似乎不同于當時一般女子的三寸金蓮,而是大了許多。纏足是嚴重約束中國傳統婦女生活的枷鎖,社會上視“三寸金蓮”為美,視“金蓮碎步”為雅,此種扭曲之審美,陳陳相因,延續千年,親戚朋友秉持這樣一種扭曲的審美觀,譏笑方蟾卿為“大足三姐”。實際上,不見得方蟾卿的腳有多大,她只是沒有裹足而已。方蟾卿幼時即不愿纏足,長大后長成的一雙天足就在一堆小腳女人中格外扎眼。不過,雖遭親戚朋友譏諷嫌棄,嫁到小李家后,方蟾卿有幸碰到了一個十分開明的婆婆。曹氏對這個兒媳倍加愛護,別人眼中丑陋的大腳,曹氏卻視若珍寶。當時曹氏在當地發起天足運動,這個兒媳成了最好的示范,而方蟾卿先前得了不纏足的好處,現又得了新風尚的認同,在婆婆的鼓動下,也積極參與運動之中。但是,方蟾卿的現代眼光和開明程度倒反而不如婆婆,例如,長子李偉民因患傷寒去世,他患病時,方蟾卿不聽於梨華之父、留法前輩於升峰先生的建議請西醫診斷,寧可相信同善社的江湖騙子,致病情耽誤而惡化,最后才從寧波延請名醫范文虎弟子吳涵秋來治,但已無力回天。

母親留在李價民心目中最深刻的印象是熱情好客和慷慨大方。實際上,關于方蟾卿的這種性格特征,恐怕再沒有比丈夫李琯卿了解得更清楚的了。方蟾卿在1938年就早早過世,年僅48歲,比多病的丈夫還早走了七年。方蟾卿去世時,李琯卿曾親做一副挽聯:“能濟我之所長,不能濟我之所短,三字定評賢外助。為利他而累病,又為利他而累死,一生無愧善女人。”挽聯中的評價,點出了方蟾卿的性格特征及其優劣,可謂準確到位。兩“卿”的結合,可算門當戶對,但是單從家庭經濟來說,兩人都沒有遺傳家族的商業頭腦,李琯卿不擅投資經營,方蟾卿也不擅持家理財。大概是在20世紀初的一段時間,上海的錢莊歇業倒閉者不計其數,岳父家的方氏錢莊也岌岌可危,方家在此危急關頭,決定不惜一切代價,保住錢莊聲譽。李琯卿應妻子的要求和鼓動,盡出資產加以支持以維護錢莊信用,但是錢莊還是沒能幸免于難,投出去的錢打了水漂,這是導致家庭經濟破產的致命一擊。

不過,父母雖然都缺乏持家理財的本領,卻都有救世濟眾的胸懷。父親在外為救濟天下而奔走,母親在鄉里也以樂善好施、慷慨助人而聞名。當時鄉下竟流傳著“沒有飯吃,去找李師母”的話,所謂李師母即母親方蟾卿,由此可見母親樂善好施的程度。在李價民的印象中,母親心腸很好,好客殷殷。這從李價民兒時發生的一件事可以說明。1917年前后,與章太炎并稱為“南章北景”的景梅久是父親的朋友,景梅久字定成,是現代著名的學者、詩人、文學家、書法家。他在文字訓詁方面的造詣,與章太炎齊名。他是辛亥革命時的著名人士,草擬的《討袁世凱檄文》,被推為“討袁檄中第一文字”。在父親李琯卿的安排下,他曾避禍藏身在小李家幾個月。景梅久是北方名士、民主革命家和紅學家,在小李家安頓時,和李琯卿很是談得來。名士多有怪癖之處,景梅久不修邊幅,穿襪子就一雙穿到底,不破不會換,尤其是腳臭嚴重。于是母親就特地為他買了新襪子,塞滿他床邊的抽屜,這樣景梅久可以經常輪換著穿,既舒服,又可解腳臭之困。

不過,“沒有飯吃,去找李師母”的說法,固然說明母親的熱情好客并為小李家贏得了好名聲,但凡事有利也有弊,其好客的名聲,也招來許多“打秋風”的食客,家境好時這固然沒有問題,但及家境變差,過多的食客對家庭經濟來說確實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八妹李偀民曾說,母親心腸很好,卻不怎么擅長理家,并還常常受騙。小李家雖然是地主家庭,但在物質生活上,也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豐厚,以后家道中落,逢年過節時,家中總是坐滿了拉長著臉要債的客人,母親就常常指使大點的哥哥去外地的親戚朋友家借債,由此更導致家庭財政每況愈下。最終素以孝順聞名的二哥和三哥不得不一起向母親提出必須壓縮開支的要求,必須謝絕那些說不出什么關系卻端著客人架子長期吃閑飯的食客。但母親卻是個極好面子的人,她的好客多少也有講面子的因素,她雖然被迫向兒子們做了讓步,但進退窘迫的狀況令她無所適從,最后算是離家出走了,住到了她表姐妹家,從此很少回家。總之,父母兩人都缺少理財的本領,卻都有散財的特性,因此父親感嘆母親不能濟自己之所短,稱其為“賢外助”而非“賢內助”。

母親的樂善好施和慷慨大方,更鮮明地體現在家里收租子的事例之中。每年收地租山租的生動場景,是李價民童年記憶中最有趣的畫面之一,它包含了李價民童年時許多有趣的體驗。在抽象的階級理論中,地主和農民之間是一種尖銳對立的剝削關系,人們習慣把這種構想的對立關系絕對化和格式化。這種對立關系,在許多影視作品和小說中,往往通過收租這個環節加以刻畫,通過這種刻畫,得到的是一種程式化的印象,即地主和農民之間的關系,處處都是劍拔弩張的沖突,地主家庭及其子女對農民家庭總是保持著一種身份上的傲慢和歧視。但對于童年時的李價民來說,卻并沒有感受到這樣的沖突和對立,他只是把收租看成是一件好玩的大事,是一場熱鬧的嘉年華,收租時會有許多有趣的節目,例如玩谷袋頭、學搖船、學曬收谷雜等。對那些來交租的佃農,李價民不但沒有優越感,反而有一種親戚走動的親近感。收租時請來的雇工,和雇主家自然地有說有笑,作為雇主的小李家會提供豐盛的飯食和比平常更多的工資。李價民喜歡和這些雇工中的年輕人打伙在一起。雇工們忙活一天后傍晚到河里洗澡,李價民記得,家里請來的雇工中有一個叫阿滿的,水性極好,能露近半截身子游泳,是李價民在鄉下看到的第一個游自由式的人。童年的李價民,看到雇工們下河游泳,自己總也恨不得一同下水,但母親出于安全上的考慮,對孩子們看管得很嚴,明令禁止價民和兄弟們下河暢游。

收租的過程中不但不存在劍拔弩張的階級對立,反而還時時透露著一種溫暖的人情體驗。例如在李價民的記憶中,有個叫張阿文的山農,租種了小李家祀田中的一片山,山上有多樣的收成,楊梅是其中的一項。山地也要交租,說好的是年年送楊梅來結算。每年楊梅時節,張阿文會挑著經過挑揀的楊梅到家里,楊梅是好中選好,大而烏黑,好吃得很,兒時的李價民年年系念這個,因為此時能吃到最好的楊梅。母親的“氣度”很大,在收山租這件事情上,一方面體現出她的慷慨大方,另一方面卻也體現出她不太擅長理財。除了抵山租部分的楊梅外,母親還把張阿文挑來的次貨一起收下,折算成谷,到收租時扣除,這些楊梅當時不需付錢,如同白吃,家里的男女雇工因為有的吃,自然也會為張阿文說好話。這對山農自然是有利的,而對于小李家來說,一年的山租就基本被吃進肚里了。最好的楊梅拿來供祖和做楊梅酒,其他選好的楊梅分送族內各家,家里大人孩子大碗大碗地分著吃,次貨也大碗大碗地分給雇工們,最后吃不了剩下的曬干做成蜜餞。

總之,小李家的收租活動中,雖然存在著地主和佃農、雇工的身份和經濟關系,但是他們之間卻沒有表現出多少階級的對立和情感的緊張,那看起來和諧的、熱熱鬧鬧的收租場面讓李價民的童年平添了很多快樂,他從中感受不到地主和農民之間有冷冰冰的對抗,體認不到地主和農民之間存在什么嚴重的剝削和壓迫,反而變成了帶有類似親戚關系的狀態。這種奇特的收租感受,部分可以從當時當地的社會政治經濟背景中得到解釋。一般來說,地租是地主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但在當時的江南包括寧波和鎮海卻有一些特殊性。這些地方的地主,許多已兼營工商業,土地收租已經不是經濟的唯一或主要來源;這些地方的農民,也不以租種土地作為維持家庭經濟的主要手段,隨著工商業的發展以及城鄉交流,農民多了許多求食謀生之路。也就是說,對于像當時的寧波和鎮海這樣的地方來說,地主和農民之間通過土地租賃而形成的依附關系并不緊密。另外就鎮海江南地區來說,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之前,曾有過國民黨左派領導影響下的農民運動,成立了農會,經過斗爭并取得了二五減租的勝利,斗爭使得地主和農民的階級對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和。

不過,小李家和佃戶及雇工之間建立的這種較為溫馨的關系,也在在顯示了小李家的家庭文化的自身特點。父親李琯卿有濃厚的民主主義思想和傾向,而母親雖出身于大戶之家,對他人卻不拘泥于身份高低之分,天性慷慨大方、樂善好施。父母親的意識里并沒有多少階級和身份差別觀念,從而這個家庭呈現出來的一個鮮明特點是開放和包容。這種家庭文化特點從另一個事例可得到進一步確證。那就是,在以小李家為中心的兒童玩耍和游戲中,也沒有身份的限制,鄰家的孩子,即使是窮人家的孩子,只要他們的父母允許,都可以參加進來,在玩耍過程中,也沒有因身份而發生欺凌的問題。李價民后來的人格特質和教育管理理念,很大程度上可以從這種家庭文化中得到解釋。

李價民在回憶中是帶著反省的態度來看待自己對土地租賃關系的感受,即認為收租過程中的那種歡快和溫暖的體驗妨礙了他對地主和農民之間的剝削關系的認知。但實際上,這種童年體驗對他的人格養成具有格外積極的意義,正是因為李價民的童年體驗里沒有階級對立的感受,沒有觀察到地主和農民之間有什么嚴重的剝削和掠奪關系,他看待地主和農民之間的關系的眼光就變得純凈而自然,他沒有多少地主家庭子女相對于農民或佃戶家庭子女的身份優越感和傲慢,沒有什么做少爺的體驗和心態。李價民妻子於侃民和女兒李曉山,都格外強調李價民對工農的感情。這個地主家庭出身的文化人,較之一般人更愿意與工農打成一片,更愿意善待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李曉山回憶說,常有家鄉來的農戶登門拜訪,這些客人在自己家總會受到父親和全家熱情地歡迎,母親會盡可能地拿出家里的好東西招待客人。李價民任鎮中校長時,一直強調全校師生要平等對待校工,他自己常常找學校的食堂師傅和花匠等工友聊天,工友俞汝發、林直生師傅與他相交甚深,俞汝發退休后雖然腿腳不方便,卻時常一瘸一拐地到李價民家里探望。李價民對待工農的這種感情和態度,表現了他鮮明的人格特質,這種人格可被概括為大眾取向的平民化人格,擁有這種平民化人格的人,會主動融入大眾和百姓。根本上來說,平民化也即民主化,擁有平民化人格的人,往往會擁有民主的信念和思維,李價民后來把民主植入學校的文化,他治校秉持的就是民主的方式和風格。這種人格特質的形成,應該與他童年的經歷和體驗,尤其是對租賃關系的感受以及與雇工相處的經歷有某種淵源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黎县| 扶余县| 崇阳县| 莲花县| 门源| 太白县| 通榆县| 探索| 青浦区| 永丰县| 保德县| 淮阳县| 肥东县| 盖州市| 安泽县| 买车| 肃宁县| 文登市| 东光县| 广灵县| 安平县| 观塘区| 台北县| 桃园县| 田东县| 遂平县| 泗洪县| 格尔木市| 嘉峪关市| 边坝县| 开平市| 车致| 彭州市| 农安县| 佛坪县| 梨树县| 巩义市| 石河子市| 滕州市| 沧源| 华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