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早期三本書中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

1990年至1992年,我先后出版了《心理衛生學》《輔導人生——心理咨詢學》《大學生心理衛生》三本書。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心理咨詢、心理健康類的書極度缺乏,這三本書的出版,很快受到了大家的歡迎。直到今天,還常有一些中老年同行談到這三本書對他們從業的影響。在這三本書中,我就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看法,這些看法不僅影響到我對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的理解,而且成了我探討兩者關系的重要依據。

(一)《心理衛生學》與心理衛生“三級功能”

1990年,我主編的《心理衛生學》著作出版。這是國內第一部心理衛生學方面的著作,出版后,曾作為當時我國心理衛生學研究的重要成果,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的領導送去參加在加拿大召開的國際心理衛生大會成果展覽。在該書中,我以心理衛生“三級功能”的思想統帥全書。“三級功能”的觀點是我在1990年發表的文章《心理衛生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建青.心理衛生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J].中國健康教育,1990(1).中首次提出的。

我提出的心理衛生“三級功能”是指:初級功能防治心理疾病;中級功能完善心理調節;高級功能發展、健全個體和社會。這是針對當時流行的心理衛生“三級預防”的模式而提出的,“三級預防”是指:初級預防,向人們提供心理衛生知識,以防止和減少心理疾病的發生;二級預防,盡早發現心理疾病患者并提供心理和醫學的干預,同時也包括設法縮短病人的病程和降低復發率;三級預防,防止住院病人的精神異常轉為慢性,使他們盡快地回到社會生產和獨立自主的生活中去,同時對已進入慢性期的病人設法減輕其殘疾程度,適當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我認為,心理衛生的三級預防的著眼點依然是“病”,是防病、治病,即以不病、少病及病了能得到迅速治愈為目標,這是傳統健康觀的反映,即無病就是健康。然而僅僅做到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健康的本質涵義應該是生理、心理、社會諸方面良好適應、充分發展。我所提出的心理衛生“三級功能”思想強調心理衛生的教育、發展、完善的價值,把它視為心理衛生的最高價值、最終目標,從而把心理衛生工作的重心從防治心理疾病轉到增進心理健康,從服務于少數人轉到服務于多數人。我在書中提出,如果我們能更重視發揮心理衛生的中級功能和高級功能,不僅有助于人的心理發展和健全——人的心理發展和健全也是防止心理異常的最根本的辦法,亦將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心理衛生價值的核心就在于它的中級功能和高級功能。

在該書中,我一再強調:“理解以下幾點將有助于我們更完整深刻地理解心理衛生的涵義:第一,心理衛生對于人的作用不可能僅僅孤立地局限于或表現于心理方面的健康,而是立足于整體的健康,即一個人的完善。心理衛生是通過改善心理而對整個人起作用,并表現在各方面;第二,健康的心理既是心理衛生的目的,又是手段,即作為個體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手段,兩者是統一的;第三,心理衛生只是健全個人和社會的工作系統的組成部分,因此,它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和各項工作的配合。”馬建青.心理衛生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0:3-5.我在該書中提出的一系列觀點在20世紀90年代初還是很新穎的,即使放在30年后的今天依然具有現實意義。心理衛生“三級功能”的思想得到了心理衛生界領導、專家和同行的關注和肯定。

心理衛生“三級功能”的思想與我1988年6月在上海交大召開的“全國高校咨詢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上所發表的《高校心理咨詢的現狀及特點》馬建青.高校心理咨詢的現狀及特點[J].思想教育研究,1989(4).一文中把心理咨詢的內容劃分為心理疾病咨詢、情緒障礙咨詢、心理發展咨詢三層次是有聯系的,兩者具有內在的對應關系。心理衛生“三級功能”的提出,有助于使心理衛生超越了醫學尤其是精神醫學的范疇,成為醫學、心理、教育、社會工作者等人群及多領域共同關注、從事的工作,對象由面向心理障礙者為主、面向心理健康者為輔轉變為面向心理健康者為主、心理障礙者為輔,工作目標由預防、減少心理疾病為主轉變為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和發展為主。因此,它適應了世界范圍內心理衛生事業的發展趨勢,也是心理衛生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是現代社會發展對心理衛生提出的客觀要求。心理咨詢作為心理衛生的重要部分,其功能同樣要滿足心理衛生“三級功能”的要求。

我在1990年之后的有關文章中又相應提出了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三級功能”的概念。正是因為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級功能,尤其是因為它們所具有的中級功能和高級功能,因而,使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教育、學生工作、思想教育有了內在的聯系。我想,如果心理衛生、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面向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那么,它們或許永遠不可能與學生工作、思想工作發生直接的聯系,自然也就不會有兩者關系及其結合的探索了。

(二)《輔導人生——心理咨詢師》與發展性咨詢的觀點

1992年,我的個人著作《輔導人生——心理咨詢學》在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是當時國內最早的心理咨詢著作之一。該書較集中地體現了我的心理咨詢觀,其中強調發展性咨詢的意義是本書的最大特點之一。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班華教授主編的《心育論》班華.心育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24-25.中對此作了肯定:“近年,我國青年學者馬建青在其《輔導人生——心理咨詢學》一書中,對發展咨詢給予了比較充分的重視,其心理咨詢的定義就包涵了發展與潛能開發的內容。他認為,心理咨詢是‘運用有關心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通過解除咨詢對象(即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包括發展性心理問題和障礙性心理問題)來維護和增進心理健康,促進個性發展和潛能開發的過程’。他所說的發展咨詢是對希望開發自己潛能作出更好選擇的來訪者的咨詢。他把‘立足于促進心理的健康與發展,充分實現人的潛能,達到人格完善,作為咨詢的集中目標’《心育論》此處引用有誤,應為“終極目標”而非“集中目標”。;他還把‘開發潛力原則’作為首條咨詢原則提了出來;此外還指出‘矯正和發展相結合原則’,指出促進發展的‘意義深遠’。”

雖然我的這本書是心理咨詢著作,但其中所闡述的思想、原則、態度、方法等與學校教育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觀點有很多吻合之處,因此出版后不僅受到心理咨詢界的歡迎,而且還被不少大中學校作為思想教育、管理人員的學習資料,受到老師們的好評。發展性咨詢的理念是我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時很重要的一個支撐點。

(三)《大學生心理衛生》與心理健康課程的建設

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既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浙江大學是國內最早開設此課程的。1987年2月,我在浙江大學首開這門課程,之后,與德育教研室、心理咨詢中心的老師們一起每年開課。對此,1990年10月,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陳學詩教授在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全國代表大會上所作的《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工作報告》中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浙大是全國最先開設心理衛生課的學校,由德育教研室開設的《青年心理健康》及由醫院組織的《大學生心理衛生》已開辦數期,約有幾千人接受過較系統的心理衛生教育,受到學生和國內專家及同行的好評。為了普及心理衛生知識,他們于88年4月創辦了《心理咨詢》刊物……”

1992年我主編、國內十余所著名重點大學的專家和學者共同協作完成的我國第一本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教材《大學生心理衛生》由浙江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教材以大學校園生活為背景,以現代社會對人的心理素質要求為參照,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重點關注青年學生心身發展過程中的心理發展課題和具有普遍性的心理衛生問題,充滿了教育、發展的色彩。正如書中所說,心理健康教育是“幫助大學生認清自己的潛力所在及影響因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積極的生活方式,從而保持充沛的精力,有效率地工作,全面而充分地發展自己,幸福而有創造性地生活。這是大學生心理衛生的積極意義和最高目標”馬建青.大學生心理衛生[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2:11.。該教材成了之后許多年全國高校德育教研室、心理咨詢中心等部門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師、學生用書,并被同行認為奠定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基本框架。

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這一方式逐漸在全國高校得到推廣,并于2011年被教育部文件規定為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受到了大學生的歡迎和好評,其教學效果不僅表現為心理健康層面的收獲,也表現在思想品德層面的進步,而這正是當初我們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選修課開設所希望達到的結果。我對上課學生的調查顯示,大學生理解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成分,但他們愉快地接受了。該課程的開設及其所取得的效果和所積累的大量學生心理健康材料對我深入地理解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影響,它不僅使我進一步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復雜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巨大潛力,也使我看到了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的幫助、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持。

我經常想,如果沒有30余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教學實踐和心理咨詢工作的經驗,如果離開了我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訓練以及30余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和研究,那么,我對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之間關系的體會、理解就不可能如此深切、全面和自信,也不會有那么強烈的探索愿望,不會對實現兩者結合那么充滿感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噶尔县| 白银市| 陆丰市| 吴桥县| 龙游县| 阿荣旗| 榆树市| 伊通| 汾阳市| 盖州市| 山丹县| 鲁甸县| 建始县| 瓦房店市| 高尔夫| 宜兰市| 靖西县| 莱西市| 故城县| 陆丰市| 彰化市| 克山县| 宜宾县| 唐山市| 安乡县| 合作市| 泰安市| 塔城市| 仙游县| 定安县| 纳雍县| 徐闻县| 额尔古纳市| 密云县| 平湖市| 淮安市| 招远市| 荔波县| 娄底市| 永新县| 鄂托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