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斷拓展的保護視野:西南地區線性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 吳曉秋
- 2207字
- 2021-04-07 17:38:19
一、關于蜀道
關于蜀道的保護研究,目前僅限于西南地區少數省份的部分學者,梳理有付文軍的《論劍門蜀道文化線路的保護(上)(下)》(《中國名城》,2009年,第12期);劉煜《劍門蜀道的保護模式審視》(《中國文化遺產》,2010年,第6期);陶喻之《蜀道文化遺產保護紀實》(《中國文化遺產》2010年,第6期);翟峰《四川蜀道申報世界文化線路遺產淺探》(《中國旅游報》2010年3月22日)、《關于蜀道文化路線整體保護暨申遺工作的調查與建議》(《旅游調研》,2011年,第11期);趙靜、陸武《淺議蜀道從歷史名詞到文化遺產的轉變》(《文博》2012年,第5期);林向《蜀道文化線路的保護與申遺中的幾個問題》(《中華文化論壇》,2014年,第2期);王子令的《蜀道文化線路的歷史學認知》(《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1O月第32卷第5期);陳韻羽《古蜀道基于線性文化遺產的“三位一體”保護模式再探——以劍門蜀道為中心》;李萬濤《從考古遺存看蜀道的保護——以金牛道廣元段為例》(《大眾文藝》,2016年,第1期);王倩,李小波,劉艷梅《文化線路旅游開發與保護——以蜀道為例》(《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6年,第1期)等。
其中付文軍的《論劍門蜀道文化線路的保護(上)(下)》文中,以文化線路的視角,分析研究了劍門蜀道文化線路在背景、內容、跨文化整體的重要性、動態特征、環境等方面的構成要素,闡述了劍門蜀道文化遺產的保護現狀、亟待解決的保護方法,并提出保護模式設想,為推進蜀道的保護研究提供了借鑒和參考。劉煜在《劍門蜀道的保護模式審視》一文中,對劍門蜀道的形成、演變和遺產的構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線路的保護應著重于整體性、動態性,首先要做好前期資料的收集整理及文獻、考古的研究,其次要針對現有遺產體系進行有效的保護,最后要加強管理,進行合理利用。
林向在《蜀道文化線路的保護與申遺中的幾個問題》中特別強調蜀道作為重要的文化線路具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潛在價值,申報不是終極目標,即便申遺成功也并不代表蜀道保護及研究工作的結束,而是通過申報的方式使蜀道得到有效的保護,并建立起日常保護和監管機制。
陳韻羽《古蜀道基于線性文化遺產的“三位一體”保護模式再探——以劍門蜀道為中心》分析了蜀道作為線性文化遺產的主要內涵,探討了古蜀道在整體保護模式上,應用物質、非物質與文化線路相結合“三位一體”進行保護的可行性,對于蜀道文化線路的保護和開發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蜀道的學術研討與考察活動,最早始于20世紀90年代在古城漢中舉行的“第四屆蜀道及石門石刻國際學術討論會”,參加會議的有來自日本及我國國內的160余位專家學者。會議交流了蜀道及石門石刻保護研究的信息和動態研究成果,并對蜀道遺跡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提出了積極的建設性意見。
2006年國務院公布劍門蜀道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汶川地震后,廣元政府在開展對劍門關蜀道旅游業災后重建的同時,提出了啟動蜀道申報世界文化路線遺產工作的設想。2009年1月,應廣元市政府邀請,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十多所高校的專家教授,組成了6個課題小組,深入古蜀道沿線進行田野考察,并提出了古蜀道沿線城市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建議。7月28日,國內知名文化遺產專家鄭孝燮、羅哲文、阮儀三、劉魁立、謝凝高、舒乙、葛劍雄、鄭時齡、王景惠又聯合發出《關于中國蜀道文化線路整體保護及聯合申遺的公開信》,專家們在公開信中一致認為,中國古蜀道具有極其特別的世界遺產價值,應通過申報世界文化線路遺產加以保護。
同年,蜀道的研究和保護提升到國家及地方政府層面。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的重要文章《蜀道文化線路保護沒有得到應有重視現狀堪憂》和新華網的重要新聞報道《川陜聯合開展蜀道保護和申遺》,說明了文化、文物部門對該項工作的重視。2009年11月,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廳、建設廳、旅游局和廣元市政府主辦了以“中國蜀道文化線路保護與申遺”為主題的“中國蜀道·廣元國際論壇”。會議圍繞“世界遺產與中國文化線路、蜀道的文化遺產價值、蜀道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文化線路的保護規劃、蜀道文化線路與文化繼承、蜀道文化線路總體研究報告”等議題開展研討,會后,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業內人士與蜀道沿線12個城市聯合發表了《中國蜀道文化線路保護與申遺廣元宣言》,標志著中國蜀道申報世界文化線路遺產工作正式啟動。
2011年9月,蜀道文化線路保護與申遺活動啟動儀式在古都西安隆重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出席啟動儀式并表示,全國政協將通過此次活動,把蜀道文化線路的保護與申遺推向新階段。隨后,由全國政協委員、蜀道研究專家和新聞工作者組成的聯合調研組一行60多人,對陜西、四川兩省蜀道沿線的7個重要城市展開了為期9天的調研活動。
2012年4月,“廣元蜀道文化研究中心”在四川省廣元市元壩區昭化古城宣告成立。作為四川省第一家蜀道文化研究機構和一個非營利性社會組織,該中心的主要目的是助推蜀道申遺事業,搶救、挖掘、傳承、弘揚蜀道文化。
2013年11月,“中國蜀道學術研討會”在陜西漢中隆重舉行,會議期間展示了近年來蜀道研究的新成果,相關專家學者就蜀道歷史、文化、申遺等問題作了深入而廣泛的交流。
2014年8月,由成都旅游協會與成都廣元商會聯合主辦的四川省蜀道申遺研討會在成都舉行。會上來自政府相關部門的官員及文博、旅游和商界的嘉賓,對蜀道申遺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研討會還制定了成都—德陽—綿陽—廣元的考察線路,重點考察名勝古跡、民俗民風、飲食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