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斷拓展的保護視野:西南地區線性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 吳曉秋
- 2721字
- 2021-04-07 17:38:17
第二節 國外線性文化遺產保護實踐
一、歐洲文化線路保護經驗——以圣地亞哥朝圣之路為例
1.歷史的過往
在線性遺產的保護上,歐洲涉足比較早。1987年,歐盟委員會便提出了“歐洲文化線路”的概念,并于當年確認了首條文化線路——圣地亞哥朝圣之路。歐洲文化線路的提出的背景實際上是歐洲一體化進程在文化遺產保護上的體現,目的是為了展現歐洲記憶、歷史和遺產的多樣性。1993年,“圣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西班牙段”作為歐洲首條文化線路,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使文化線路成為世界關注的一種遺產保護新理念。1997年,“歐洲文化線路委員會”成立,總部設于盧森堡,委員會對“歐洲文化線路”的定義,在2010年版《擴大“文化線路”的部分協議的規定》和2013年版《“歐洲文化線路”授予條件修訂》中被描述為:無論是任何形式的水、陸交流線路,只要它服務的目標明確而特殊,有自身清晰的物理界限及特殊的動態和歷史功能,并且能滿足以下條件的線路類遺產,都可稱為文化線路:a)必須來自并反映人類的互動和跨越較長歷史時期的民族、國家、地區或大陸間的多維、持續、互惠的貨物、思想、知識和價值觀的交流;b)必須在時空上促進涉及的所有文化間的交流互惠,并反映在其物質和非物質遺產中;c)必須將相關聯的歷史關系與文化遺產有機融入一個動態系統中。截至2015年,已經有33條不同主題的“歐洲文化線路”被確認。
圣地亞哥朝圣之路起源于900多年前,傳說耶穌十二門徒之一圣雅各去世時埋葬在西班牙的圣地亞哥。由于戰爭原因,人們無法到耶路撒冷或是羅馬朝圣,于是,從12、13世紀開始,圣地亞哥成為全歐洲朝圣之地,每年都有大批朝拜者前往,直到17世紀西班牙帝國沒落。圣地亞哥朝圣之路穿越了西班牙、法國兩個國家上千公里的路途,沿線自然、文化遺產被公認為綜合了多種藝術的“活”的遺產。1987年西班牙政府決定重新恢復這條朝圣之路,直至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作為開啟歐洲文化線路遺產保護新里程碑的圣地亞哥朝圣之路,目前它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歐洲的一條顯著的文化旅游線路,每年除來自世界各地的朝拜者外,更有大量的旅游者被西班牙北部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朝圣者虔誠之心而吸引至此。據圣地亞哥大教堂樞密院統計,1987年到達圣地的朝圣者不足3000人,1994年達到了15863人,2004年這一數據達到了180000人。為了向全世界推出該線路,西班牙政府和法國政府聯手在沿線的七個大片區組成城市聯盟,統一設計旅游標志,聯合宣傳這一文化旅游線。可見,朝圣之路存在的意義已遠遠超越了宗教本身的含義。
2.線路的保護與利用
在西班牙境內,朝圣之路跨越了阿拉貢自治省、納瓦拉省、里奧哈省、卡斯蒂利亞-萊昂,以及加得西來5個省區。沿線的建筑物包括為宗教服務的建筑設施和為朝拜者服務的建筑設施,共有百余處文化線路遺產體系。其中有遺存下來的道路遺跡及與交通系統相關的橋梁遺址;軍事建筑遺址,包括瞭望塔、城堡遺址和城墻;商業建筑舊址和遺址,包括客棧、餐飲店、小賣部;宗教建筑,包括教堂、修道院及附屬醫院;受保護的城鎮,包括歷史村落、歷史街區和歷史地段,以及市場、庫房、辦公場所等其他類型建筑物。
這些文化遺產體系分屬于政府各個行政級別的管理局,以及私人和研究機構。由于遺產歸屬的不統一,給單體遺產和整體遺產的管理增加了難度。為了實現線路的有效管理,1992年,西班牙政府成立了圣詹姆斯委員會(Council of St James)(1997年委員會的設置作了新一輪調整)。委員會下設常設理事會和執行委員會。常設理事會主席由文化部部長擔任,副主席由遺產地地方政府文化體育局的負責人擔任。理事會的成員中有來自外事局、商貿旅游局、文化局、公共事務局、財政部、教育部等中央政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和各州政府職能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委員會主要職責是負責整條線路遺產的管理、宣傳、利用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其中常設理事會的職能包括對遺產線路實施必要的維護,如界定并公布遺產保護范圍、樹立保護牌等;對遺產采取必要的保護管理措施;策劃國內外的宣傳策略;組織圣詹姆斯委員會的年慶典活動;線路遺產沿線的環境整治工程。執行委員會隸屬于理事會,其主要職能包括協調各研究單位和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確保理事會諸多功能的實現;實施理事會各項決議;審批不同管理機構和政府職能部門提交的文化保護項目、法規;收集、匯總、整理出版與朝圣之路管理、保護、利用相關的各類信息、資料;負責制定和宣傳文化線路;吸納社會及公眾資金用于文化線路保護;制定應急措施等。
在法國境內,朝圣之路也匯集了大量的道路、橋梁等交通體系相關遺址、宗教相關建筑和遺址,以及少量保護道路的軍事建筑物和為接待旅行者而建造的客棧。它們是人類交流和對話的無形資產,見證了成千上萬的歐洲朝拜者懷揣著懺悔和贖罪之心,通過比利牛斯山口,前往西班牙圣地亞哥朝拜的過程。
法國境內朝圣之路文化遺產擁有者包括政府機構,國家、地區、部門和社區及政府派出機構、教堂管理者、研究機構和個人。朝圣之路由文化部下設的建筑與遺產司管理。建筑與遺產司由交流檔案處、建筑遺產總監、總秘書長、建筑與生活品質分司、建筑教育培訓和研究分司、考古人類學普查和信息系統分司及文物建筑和保護空間分司7個機構組成。建筑與遺產司主要負責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的編制和遺產保護管理決策的制定工作,同時還監管法國國立古跡建筑物協會、古跡信托、信息收集及其他文化遺產研究機構。古跡信托受中央政府的委托,負責古跡的管理與營運,財務有自主權利,國家不予干涉。此外,遺產所在地的每個行政區都設置有文化事務部(DRAC),專門負責行政區內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如何展示和利用好這條著名的朝圣之路、文旅之路和探險之路?朝圣之路由所經國家聯手整體打造。每年在近1000公里的朝圣路上都有幾十萬人在徒步前行,歷史時期,通常朝圣者返回家鄉時都要帶回一個貝殼,以證實他們曾到達過目的地。遺產保護委員會利用朝拜者的這一傳統習慣,將貝殼作為引導人們通向朝拜圣地的統一標志,無論從哪里出發,都可找到指向圣地的貝殼標志,只要沿著標志所指的方向走就不會迷路。這一統一的標志系統是圣地亞哥文化線路旅游的最大亮點。另外,“繁地之星”榮譽證書的頒發也是極具特色,榮譽證書上用拉丁文寫著朝圣者名字,要想獲取榮譽證書必須徒步行走100公里以上,并出示由沿途不同教區、旅客執行所、安全場所或鄉村代表的簽名或蓋章的旅游證件。除此之外,對外宣傳也十分貼心、到位,人們只要進入圣地亞哥朝圣路線的門戶網站,就能快速獲取關于這條線路的所有信息,包括該路線不同主題的自助旅游項目,比如從某地到達某地自主旅游的地理信息、主要景點、天氣情況、旅游的形式、距離時長;沿途住宿、餐飲服務設施和花費相關信息等。西班牙、法國正是通過這種旅游組織形式,串聯起了人們對線路沿線遺產的記憶,同時實現了文化遺產整體利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