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研究主體框架

1.線性文化遺產理論與保護運動的再研究

線性文化遺產比其他類型的文化遺產要顯得復雜,因為它包羅了“線狀”“線型”“線形”的文化線路、遺產廊道、文化景觀、遺產運河、線路遺產等新型的文化遺產。其構成要素既有物質文化遺產,也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其遺產對象既有傳統的建筑、建筑群、遺址類文物古跡。研究的開篇應首先對線性文化遺產的緣起、概念和判別等進行再研究和再解讀,要對國內外與線性文化遺產相關的保護理念進行系統的對比研究和深入分析,從文化遺產保護運動發展的總結中,尋找當前我國線性文化遺產保護存在的問題。

2.西南地區線性文化遺產保存現狀研究

對西南地區線性文化遺產保存現狀的梳理和研究是本書研究的基礎和前提。按說沿線文化遺產應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大部分,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牽涉面較廣,故暫不作為研究的主要內容納入本研究。該部分研究內容涉及文化遺產本體保存現狀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現狀兩個部分。

文化遺產本體保存現狀研究,首先是要對線性文化遺產中保留著一定傳統自然格局和地理風貌,能夠部分反映本地區建筑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城市、鄉鎮、村落和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系統梳理,其中包括已獲準的國家級、省級的名城名鎮名村和尚未申報的城鎮和村落,以及已核定級別的國家級、省級、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尚未核定的不可移動文物;其次是研究這些城鎮、村落和不可移動文物受外部和內部因素影響的生存現狀,分析使它們遭受嚴峻挑戰的原因。

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現狀研究,主要是針對有級別的名城名鎮名村、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管理狀況和線性文化遺產作為一個整體加以保護與管理的現狀研究。研究要建立在大量田野調查和資料查閱上,了解并掌握線性遺產保護管理現狀,才能與國外文化線路和遺產廊道等先進的保護管理經驗進行對比,探索適合于西南地區線性文化遺產管理的方法和模式,使文化遺產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和合理的開發利用。

3.線性文化遺產判別和分類研究

西南地區至少存在三個線性文化遺產類型。但目前除文化線路、遺產廊道有較為清晰的判別標準可供參考之外,其余遺產的判別含混不清。特別是線性文化遺產把文化線路、遺產廊道、文化景觀、文化廊道、遺產運河、線路遺產、線狀遺跡、歷史路徑等“線狀”“線型”“線形”及“帶狀”遺產類型納入旗下,使判別難度加大。因此,判別標準的研究顯得十分重要,是否可以互相借鑒、相互結合;是否可以突破固定的模式,不一定完全滿足所有條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是否可以容忍部分的重疊、關聯和差異等等,都是研究中的主要節點,這些節點如能在研究中得到合理的解釋,辨析、判斷西南地區線性文化遺產的類型將在學術上具有重大意義。

關于線性文化遺產的分類國內專家眾說紛紜,有根據遺產本身的意義劃分的,也有根據線路功能劃分的,還有根據線路的物質形態進行劃分的。事實上,每一個線性文化遺產在它形成、發展和衰敗的過程中,其線路本身的意義、功能都會或多或少地發生變化,有時同一條遺產線路甚至會同時具有兩個以上的功能和意義。故在線性遺產的分類研究上需要更多的考慮線路角色的轉變。

4.線性文化遺產價值構成和資源評估研究

首先,我們認為,物質文化遺產是線性文化遺產形成的基礎,除此之外,它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因此我們要更多地關注線性遺產中的物質構成要素,研究物質遺產的特征、價值,分析它在整個西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學、藝術等領域中產生的重大影響,特別是在統一邊疆、穩定政局、治國安邦方面;在促成和繁榮沿線城鎮、活躍商貿活動方面;在傳播先進的知識和文化、促進各民族的團結互助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

其次,研究構建一個較為科學的遺產資源評估體系,尋找適合評估文化遺產的方法,對西南地區線性文化遺產進行綜合評估也是本書研究的重點之一。目前,國內外對于文化遺產定性評估方法主要有層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判法三種。比較這些方法的優、缺點,擬從中選取一種,并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對文化遺產在歷史、藝術、科學、文化等方面的價值認同,以及《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操作指南》中評估世界遺產的6條規定,對西南地區線性文化遺產資源的價值、保護現狀和管理現狀進行科學的綜合評估,為制定西南地區線性文化遺產的分類、分級保護提供理論支撐和科學依據。

5.線性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該問題的研究事實上是要尋求適合于西南地區線性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模式,這是本書研究的核心問題。

該部分研究內容首先涉及線性遺產保護理念、保護原則和保護方法的研究。20世紀中葉,文化遺產保護的區域化和文化遺產保護的整體化,在歐洲的文化線路和美國的遺產廊道中得到較好的體現和運用。上百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已經能夠較好地處理以遺產保護促進社會穩定發展,以社會發展確保遺產得到有效保護的關系,尤其在將遺產保護與文化旅游緊密結合,促進地方社會、經濟、文化的協調發展方面。西南地區線性文化遺產在時間、空間、體量、主題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在保護和利用問題上,并不一定要照搬硬套,但需要研究如何引入歐洲的文化線路和美國的遺產廊道跨區域、整體性保護的理念,如何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探索可持續發展的保護方法和手段。事實上,保護文化遺產就是要讓其價值得到進一步的延伸和體現,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向世人開放遺產地和到遺產地休閑度假,享用遺產帶來的文化盛宴已經是很普及的事。雖然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上升,人們出行選擇旅游的機會比較多,遺產地也開始注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文化遺產保護和社會發展之間的協調并不十分盡人意。目前,西南地區線性遺產都不同程度地與旅游進行了結合,但管理、監督是否到位,利用是否把握有尺度,文化遺產的經營是否可以持續,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西南地區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奇特典型的喀斯特景觀、最完好的三疊紀古生物化石群、眾多的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以及歷史悠久的古城鎮、古村落、古建筑,且線路清晰,主題文化既明確又富于地域特色。如何評估、選取、整合跨區域的遺產資源,使文化遺產的保護在政府的引導和大眾的參與下能與區域社會發展協調起來,互惠互利,實現共贏。本書擬通過案例分析的形式,嘗試借鑒美國遺產廊道概念對具有代表性的西南地區中、小型線性遺產進行研究,使歷史文化遺產、自然生態的保護與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能夠相得益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州区| 荥阳市| 绥滨县| 利川市| 浮山县| 华阴市| 罗平县| 贵定县| 息烽县| 蓬溪县| 边坝县| 红河县| 荔浦县| 外汇| 塔河县| 乳源| 井陉县| 绥江县| 榆中县| 五寨县| 富源县| 海兴县| 乐昌市| 法库县| 惠水县| 天长市| 峨山| 景泰县| 延长县| 沁阳市| 高台县| 松原市| 凤山市| 葫芦岛市| 文山县| 永春县| 阿鲁科尔沁旗| 霞浦县| 忻城县| 蒲城县| 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