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生理學(案例版)
- 王萬鐵
- 687字
- 2020-06-05 17:15:50
第三章 水、電解質代謝紊亂

二維碼3-1 本章課件
【學習目標】
掌握:低滲性脫水、高滲性脫水、等滲性脫水和低滲性水過多(水中毒)的概念、原因、機制及其對機體的影響;等滲性水過多(水腫)的機制;高鉀血癥和低鉀血癥的原因、機制及其對機體的影響。
熟悉:水腫的特點及其對機體的影響。
了解:高容量性高鈉血癥的原因、機制及其對機體的影響;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的防治原則;鎂代謝障礙和鈣磷代謝障礙。
【案例導入】
案例3-1
患者,男性,45歲,嘔吐、腹瀉伴發熱、口渴、尿少,4d前入院。體格檢查:體溫38.5℃,血壓110/80mmHg,汗少,皮膚黏膜干燥。實驗室檢查:血鈉155mmol/L,血漿滲透壓320mmol/L,尿比重(尿相對密度,SG)>1.020,其余化驗檢查基本正常。住院后立即給予靜脈滴注5%葡萄糖溶液2500mL/d和抗生素等治療。2d后體溫、尿量恢復,口不渴,但出現眼窩凹陷、皮膚彈性明顯降低、頭暈、厭食、肌肉軟弱無力、腸鳴音減弱、腹壁反射消失、淺表靜脈塌陷、脈搏110次/min、血壓75/50mmHg等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血鈉120mol/L,血漿滲透壓255mmol/L,血鉀3.0mmol/L,尿比重<1.010,尿鈉8mmol/L。
思考題
1.患者在治療前發生了何種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為什么?
2.患者在治療后發生了何種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為什么?
3.入院前出現口渴、尿少的原因是什么?
4.入院治療后出現厭食、肌肉軟弱無力、腸鳴音減弱、腹壁反射消失等癥狀的原因是什么?
5.入院治療后出現血壓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水、電解質代謝紊亂是臨床上常見的病理過程。一些全身性的病理變化、某些重要器官的疾病或外界環境的某些劇烈變化都可引起或伴有水、電解質代謝紊亂。若得不到及時的糾正,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又可引起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物質代謝發生相應的障礙,嚴重時可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