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杉講透《資治通鑒》2
- 華杉
- 10444字
- 2019-12-06 21:18:08
高帝元年(乙未,公元前206年)
1 冬,十月,劉邦到了霸上,秦王子嬰坐著白馬拉的素車(也就是用白土涂刷、代表兇喪之事的車),脖子上系著一條繩索,代表自己是個囚犯,封裝皇帝的御璽、符、節,放在軹道旁。劉邦下車迎降,諸將中有人建議誅殺他。劉邦說:“當初懷王派我入關,就是因為我能對人寬容。如今他已經投降了,殺俘虜是不祥之事。”于是將子嬰交付屬吏監管。
【賈誼曰】
秦國以小小的土地起家,而得到天子的權柄,讓八州諸侯都來向他朝拜,總共有一百多年。然后以六合為家(六合,指天、地、東、西、南、北,都歸他家了),崤山、函谷關都成為宮殿。結果,一個匹夫發難反叛,竟然就使秦國天子七廟全部墮毀,身死人手,為天下恥笑,為什么呢?因為不施仁義,攻守的形勢就改變了。
【張居正曰】
劉邦將子嬰交給有司收管,等待楚懷王的命令再行處置,這是他的仁義。等到項羽入關,坑降卒,殺子嬰,燒秦國宮室,秦國人于是懷念劉邦的恩德,而怨恨項羽之暴虐。楚漢成敗之機,在這時候就已經決定了。
2 劉邦進入咸陽,諸將都爭相沖進秦國貯藏金帛財物的府庫,瓜分勝利果實。只有蕭何,先入丞相府,收集山川地圖和全國戶籍檔案,因此劉邦就能對天下之地形險要、各地戶口多少,以及強弱之處了如指掌。劉邦看見秦國宮室、帷帳、狗馬、重寶、美女以千數,心動神搖,想留在宮中居住。樊噲進諫說:“沛公您是想擁有天下呢,還是想做一個富家翁呢?這些奢侈之物,正是秦朝滅亡的原因,沛公拿來做什么呢?希望您趕快回軍霸上,不要停留在宮中。”劉邦不聽,還是不想走。張良說:“秦為無道,所以沛公您得以至此。我們為天下除殘暴,應該穿著喪服,全軍縞素才對。如今您剛剛進入秦國,就急不可待地去享受秦國的寶物,這不是助紂為虐嗎?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聽樊噲的意見!”劉邦于是還軍霸上。
【張居正曰】
蕭何收圖籍,讓劉邦掌握天下形勢險阻、戶口多少、貧富差異,所以后來用兵,知道何處可攻,何處可守。征發糧食勞役,也知道各處戶口糧食的多寡。這就是蕭何志慮高遠,迥出尋常之處。漢高祖能成帝業,蕭何出力最多,史稱其為一代宗臣,豈不信哉!
十一月,劉邦召集各縣的父老、豪杰,說:“父老鄉親們苦于秦國法制的嚴苛,已經很久了。我與諸侯定約,先入關者為關中之王,我將要成為你們的王了。我現在與你們約法,就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除此之外,所有秦國法律,全部廢除。所有的官吏,職位都不作變動。我們來,只是為民除害,不是來侵略搶掠,大家不要恐慌!況且我之所以還軍霸上,也是為了等待其他諸侯將領到來,一起約定法令,安定人民。”于是派人與秦國官吏到各縣、鄉、邑,廣而告之。秦國人民大喜,爭相持牛、羊、酒食獻給劉邦的軍士。劉邦又推辭不受,說:“軍中糧草很多,啥也不缺,不愿讓人民破費。”秦國百姓更加喜悅,唯恐劉邦不當秦王。
【張居正曰】
漢家四百年基業,就在這三章約法中奠定了。秦為無道,百姓正患苦不已,而劉邦代之以寬,秦國人民如大旱之得時雨,無不歡欣擁戴。《尚書》說:“撫我則后,虐我則仇。”秦國人民都愿意跟隨在劉邦身后,而都以項羽為怨仇。
【華杉講透】
在此一百年前,孟子和梁襄王的一場對話,預言了今日之事變。
孟子見梁襄王。梁襄王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孰能與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梁襄王問孟子:“天下怎么能安定下來?”
孟子回答:“天下歸于一統,就能安定下來。”
“那誰能一統天下呢?”
“不好殺人的國君,就能一統天下。”
“那誰會來跟隨他呢?”
“全天下沒有人不想跟隨他。你曉得那禾苗生長的情況嗎?七八月間,如果長期不下雨,那禾苗都枯槁了。假如一陣烏云出現,嘩啦嘩啦大雨沛然而下,那禾苗就猛然茂盛地生長起來。像這樣,誰又能夠阻擋得住呢?如今各國的君王,沒有一個不好殺人的。如果有一位不好殺人的君王,那么,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伸長脖子等著他解救。若真是這樣,百姓都歸附于他,跟隨著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樣,沛然之勢,誰能阻擋?”
孟子在戰國時期到處宣傳他的仁義王道,但是沒有一個國君能聽懂。那個時代的國君,連霸道都不愿意做,因為霸道還要主持公道,他們不想主持公道,只想要強道,不是以仁義王天下,也不要以霸道保護天下,而是想以強道吞并天下。結果是最強的秦國贏了。但強道吞并來的天下,十五年就亡了。如今,又是劉邦的王道,和項羽的強道對決。這場對決其實開始于一百多年前,商鞅的強道和孟子的王道的對決。
劉邦贏了,應驗了孟子和梁襄王的對話,孟子的話中說了兩遍“沛然”——沛然下雨,沛然誰能御之——這沛然而來者,就是沛公劉邦吧!
項羽平定了河北,率諸侯軍隊準備向西進入函谷關。從前,諸侯官吏士卒和那些因徭役、戍邊經過秦國的人,都被秦國官吏虐待過。等到章邯帶他們投降諸侯時,諸侯士卒們也乘勝去奴役秦軍士卒,欺辱他們。秦軍士卒怨恨,私下說:“章將軍欺騙我們,投降諸侯,如果能入關破秦倒還好,如果不能,諸侯軍將我們脅迫向東,秦國又誅殺我們的父母妻子,那該怎么辦?”
諸將聽到這些傳言消息,告訴了項羽。項羽召英布、蒲將軍商議說:“秦軍吏卒人數眾多,心中不服,如果到了函谷關,不聽命令,事情就危險了,不如殺死他們,只帶章邯、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入秦。”于是楚軍夜襲,在新安城南坑殺秦士卒二十萬人。
3 有人游說劉邦:“秦國之富,十倍于天下,地形易守難攻。聽說項王封章邯為雍王,王關中。如今他們來,沛公恐怕就不能擁有關中了。可以緊急派兵把守函谷關,不要讓諸侯軍隊進來。然后在關中征兵自益,阻擋他們。”劉邦聽從,依計而行。
等到項羽抵達函谷關,關門緊閉,聽說劉邦已經平定關中,項羽大怒,派英布攻破函谷關。十二月,項羽進兵到“戲”這個地方。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以子嬰為丞相,關中珍寶,全都歸他所有了。”項羽大怒,讓士卒們吃得飽飽的,準備第二天就攻擊劉邦。當時,項羽軍四十萬,號稱百萬,在新豐鴻門。劉邦軍十萬,號稱二十萬,在霸上。
范增對項羽說:“劉邦在崤山以東時,貪財好色,如今進了函谷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可見其志向不小!我派人望他的氣,都是龍虎之形,五彩之色,這是天子之氣,趕快殺了他!不要錯失良機!”
楚軍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和張良是老朋友,于是夜里飛馬到劉邦軍中,私下找到張良,將項羽要進攻劉邦的事告訴了他,想叫張良跟他一起逃走,說:“不要留在這里和他們一起死!”張良說:“我奉韓王之命,送沛公入關,如今沛公有難,我卻逃跑了,這是不義之事,不能不把這個消息告訴他!”于是張良去告訴劉邦,劉邦大驚。張良說:“您看您的士卒能抵擋項羽嗎?”劉邦默然,說:“的確是不如他,那怎么辦呢?”張良說:“請您去見項伯,跟他說您絕不敢背叛。”劉邦說:“你怎么跟項伯有交情呢?”張良說:“秦朝的時候我就和他有交往,他曾經殺人犯罪,我救了他一命,所以如今事情緊急,他便特意來告訴我。”劉邦問:“項伯和你誰年紀大?”張良說:“他比我年長。”劉邦說:“你請他進來,我像侍奉兄長一樣侍奉他。”
張良出去,請項伯去見劉邦。項伯不肯,張良反復堅持,于是項伯入見。劉邦恭敬地雙手舉杯,向項伯祝福,要求跟項伯結為兒女親家,說:“我入關之后,連毫毛般微小的東西都不敢沾手,秦國官吏人民,都留在原位,秦國財寶府庫,全部打上封條,就是為了等待項將軍來發落。之所以派將領把守函谷關,是為了防備盜賊出入以及非常情況的發生。我日夜盼望項將軍快來,哪里敢反叛呢?希望項伯兄長跟將軍解釋啊!”項伯許諾,說:“我去跟將軍說,但是您明天不可不親自來謝罪。”劉邦說:“是!”
于是項伯又連夜趕回楚軍大營,跟項羽匯報劉邦第二天要來謝罪,說:“劉邦不先破關中,您能進來嗎?如今別人有大功,咱們卻去攻打他,這是不義之事,他既然服軟,咱們不如好好地善待他。”項羽許諾。
【華杉講透】
成大事必以禮。很多人的成功,就在一個“禮”字上,那種無微不至的恭敬,能征服接近他的人,心甘情愿為他效勞。人們常說劉邦是個流氓、粗人,只記得他要把儒者的帽子扯下來往里面撒尿的事,卻沒注意史書中大家一直稱他為仁厚長者。這次見項伯,他先問清項伯與張良年齡大小,然后“以兄事之”,馬上恭恭敬敬認了大哥,然后作出巨大承諾,要結為兒女親家。項伯在項羽手下,習慣了項羽的粗暴無禮,一下子有一個同樣即將封王的人,成了他的小兄弟,這是人生的一股春風。而且跟這位王者成了親家,作為一個老者,給兒女謀前途,是最大的任務了。項伯滿載而歸,從此成了劉邦在項羽身邊的人。此后,項伯多次保護劉邦和劉邦家人,在漢朝開國之后,被封為射陽侯,賜姓劉。
孔子說:“君待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下對上,要敢于直言冒犯,這是忠言逆耳;上對下,則要禮數周全,不可輕視。上對下的禮很值錢,能禮半功倍;下對上的禮則不值錢,只因無禮可能闖禍。犯顏直諫,要看上位者的修養,或者像李世民對魏征那樣,尊為國師,或者像商紂對比干那樣,殺他解恨。劉邦能聽逆耳忠言,而項羽呢,屬于耳朵根子軟,誰說都可能聽,但是聽什么都不能一以貫之。他的嘴更不靠譜,當劉邦致歉后,他一不好意思,就把曹無傷的小命給賣了。
天色方明,劉邦帶了一百余名騎兵來到鴻門見項羽,致歉說:“我與將軍戮力攻秦,將軍戰于河北,我戰于河南,我也沒想到我能先入關破秦,能在這里再見到將軍。更沒想到如今有小人進讒言,讓將軍對我有意見!”項羽說:“這是沛公你自己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我何至于此!”項羽于是留劉邦一起喝酒。范增幾次給項羽遞眼色,三次舉起手中的玉玦,意思是讓他趕緊決斷,項羽默然不應。范增起身出去,召來項莊,說:“君王為人心慈手軟。你上前祝酒,祝劉邦健康長壽,然后請求舞劍助興,乘機把他殺了。否則,以后咱們都會成為他的俘虜!”項莊于是進去祝酒賀壽,喝了一杯酒后,說:“軍中沒有其他娛樂活動,請以劍舞!”項羽說:“好!”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一看,也拔劍起舞,總是用自己身體保護著他的親家劉邦,使項莊無法突擊。
于是張良出門去找樊噲。樊噲問:“今日之事如何?”張良說:“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樊噲說:“情況緊急!讓我進去,和他拼命!”于是樊噲帶著劍,舉著盾牌就往里面沖。守門軍士不讓他進去,樊噲就用盾撞擊,把軍士撞倒在地。樊噲進入大帳,用手分開帷帳站著,怒目瞪著項羽,頭發都豎起來了,眼角也要瞪裂了。項羽按劍起身,說:“這位是誰呀?”張良說:“沛公的陪車侍衛,參乘樊噲。”項羽說:“好一個壯士!賜他一卮酒。”于是拿來斗大一卮酒。樊噲拜謝,起身,站著一飲而盡。項羽說:“賜他一只豬肩!”于是拿來一只生豬肩。樊噲把盾牌反放到地上,把豬肩放到盾牌上,用劍切來吃。項羽說:“壯士還能喝不?”樊噲說:“臣死且不懼,酒有什么不能喝!秦有虎狼之心,殺人唯恐不能殺盡,用刑唯恐不夠嚴酷,所以天下反叛。懷王與諸將約定:‘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如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都不敢染指,還軍霸上以待將軍。勞苦功高如此,不僅沒有封爵之賞,你還聽信小人之言,要誅殺有功之人,這和秦國有什么區別!我私下里認為將軍的做法不足取!”項羽默然不應,說:“坐!”于是樊噲坐在張良旁邊。
坐了一陣子,劉邦起身上廁所,召樊噲一起出來。劉邦準備脫身而去,說:“現在出來就走,沒有告辭,怎么辦?”樊噲說:“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還談什么告辭!”于是迅速離去。鴻門到霸上一共四十里地,劉邦留下車騎,獨自一人騎馬走了。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拿著劍盾步行,從驪山向下,經過芷陽,抄小路來到霸上。留下張良向項羽辭謝,以白璧獻給項羽,拿玉斗送給亞父范增。劉邦對張良說:“從這條道到我軍營,不過二十里。你估摸著我差不多到了,再進去。”劉邦離開后,從小路回到軍營。張良于是進帳告罪說:“沛公不勝酒力,不能向您告辭,謹派我奉上白璧一雙,再拜獻于將軍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于亞父足下。”項羽問:“沛公在哪兒?”張良說:“聽說將軍有怪罪之意,脫身獨去,已經到霸上軍中了。”項羽接受玉璧,放在座位上。亞父接過玉斗,丟在地上,拔劍劈碎,說:“唉!豎子不足與之謀!奪取將軍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們以后都會成為他的俘虜!”劉邦回到軍中,立即誅殺了曹無傷。
幾天之后,項羽引兵向西,進入咸陽,進行了屠城,還殺死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焚燒秦國宮室,大火燒了三個月。他收斂秦國財物、珍寶、美女,最后回師向東。秦國百姓大失所望。
韓生游說項羽說:“關中有雄山之險,大河之利,四面都是要塞,土地肥沃,如果在此定都,可以稱霸天下。”項羽見秦國宮室都已殘破,心里又想回家,就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著華麗在晚上走路,誰知道你呢?”韓生退下,說:“唉!都說楚人沐猴而冠,根本就聽不懂人話,就是一只戴著人帽的獼猴,果然!”這話傳到項羽耳朵里,他便烹殺了韓生。
【華杉講透】
項羽自始至終,就沒有統一天下的志向,他只有求富貴,求財寶美女的心態。《孫子兵法》說:“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劉邦已經把秦國拿下,并且完好無缺,他卻無端把完整的國家搞成殘破的國家。他把已經被征服的秦國,還當成敵國,而沒有當成自己的國家人民,所以他根本就不配有天下。韓生說得對,秦國的地理形勢,就是稱霸天下的形勢。秦國人民先蒙劉邦的恩德,又遭項羽的暴虐,所以在之后的楚漢相爭中,秦國成了劉邦的堅強后盾。
項羽派人向懷王請示。懷王說:“如約(以前怎么定的就怎么辦)!”項羽大怒,說:“懷王是我家立的,不是他自己有功打出來的,他有什么資格定約!天下當初起事的時候,假裝立諸侯王的后代以伐秦。而之后披堅執銳、暴露于曠野、征戰三年而滅秦的,是諸位將相和我!懷王雖然沒有功勞,也應該分他一塊土地為王。”諸將都說:“好!”
春,正月,項羽表面上尊稱懷王為義帝,說:“古代稱帝者,地方千里,應該居住在長江上游。”于是把義帝遷到江南,定都于郴。
二月,項羽分天下,王諸將。他自立為西楚霸王,領土包括之前魏國和楚國的九個郡,定都彭城。項羽和范增都厭惡劉邦,但是已經和解,又不好再毀約,于是密謀說:“蜀道艱險,把他封到巴、蜀之地去,那是秦國發配犯人的地方。”于是宣稱:“巴、蜀也是關中!”立劉邦為漢王,領土包括巴、蜀、漢中,定都南鄭。又將關中秦國故地分成三份,封給秦國降將。章邯為雍王,領土為咸陽以西,定都廢丘。長史司馬欣,之前做櫟陽獄掾時幫助過項梁;都尉董翳,當初曾勸章邯投降。于是立司馬欣為塞王,領土為咸陽以東,直到黃河,定都櫟陽;立董翳為翟王,領土為上郡,定都高奴。項羽自己已經拿走魏國土地,于是把魏王豹遷為西魏王,領土在黃河以東,定都平陽。瑕丘人申陽,以前是張耳的寵臣,率先平定了河南郡,在黃河迎接楚軍,所以封他為河南王,定都洛陽。韓王成繼承韓國故都,定都陽翟。趙國將領司馬卬平定河內,數有戰功,于是立他為殷王,領土包括河內,定都朝歌。把趙王歇遷到代地,立為代王。趙國丞相張耳一向賢能,又跟從項羽入關,所以立他為常山王,領土包括趙國故地,首府設在襄國。當陽君英布為楚將,勇冠三軍,所以立他為九江王,定都六縣。番君吳芮率南方百越部落參戰,又跟從項羽入關,所以立吳芮為衡山王,定都邾。義帝的上柱國共敖率兵擊南郡,功多,于是立共敖為臨江王,定都江陵。把燕王韓廣遷為遼東王,定都無終。燕將臧荼從楚救趙,并跟從項羽入關,所以立臧荼為燕王。把齊王田巿遷為膠東王,定都即墨。齊將田都從楚救趙,然后跟從項羽入關,所以立田都為齊王,定都臨淄。項羽當初正渡河救趙的時候,田安攻下濟北數城,引其兵降項羽,所以立田安為濟北王,定都博陽。田榮數次有負于項梁,又不肯率兵從楚擊秦,所以不封。成安君陳余棄將印而去,不跟從入關,也不封。幕僚們對項羽說:“張耳、陳余,二人一體,有功于趙。如今張耳為王,而陳余沒有封地,不合適。”項羽不得已,聽說陳余在南皮,就把附近三個縣封給他。番君手下將領梅鋗功多,封十萬戶侯。
【華杉講透】
項羽封秦將章邯、董翳、司馬欣接管秦地,章邯為雍王、董翳為翟王、司馬欣為塞王。這就是“三秦”的由來。
項羽分封天下,純屬兒戲。沒有任何制度規劃和政治考量,完全憑個人好惡,就準備瓜分天下。眾人趕緊各自回國安享富貴,卻不知他分封完成之日,就是“世界大戰”開始之時。他除了有幾分蠻勇,政治智慧和人生志向,都和秦二世胡亥相當。聯想起他年輕時讀書,學什么都不肯深入,就有了“沐猴而冠”的笑話。
劉邦大怒,欲攻項羽。周勃、灌嬰、樊噲都勸他。蕭何說:“雖然被攆到漢中的窮山惡水去,不也比死要好嗎?”劉邦說:“怎么說死呢?”蕭何說:“如今咱們軍力沒法跟項羽比,百戰百敗,不死能怎么樣?能屈服于一人之下,而能取信于萬民的,就是商湯、周武王那樣的人吧!希望大王到漢中為王,收巴、蜀之地,以后再還師平定三秦,則可圖謀天下!”劉邦說:“好吧!”于是就國,以蕭何為丞相。
劉邦賜給張良黃金百鎰,珠寶二斗,張良全部拿去送給了項伯。劉邦于是再給張良厚重的財物,讓他送給項伯,托項伯向項羽請求,要漢中全部土地。項羽同意了。
夏,四月,諸侯撤兵,各就各國。項羽分兵三萬給劉邦,其他楚國與諸侯仰慕劉邦,愿意跟他走的,又有數萬人,他們從杜南進入蝕中。張良一路送行到褒中。劉邦派遣張良回韓國。張良建議劉邦燒絕所過棧道,以防備諸侯盜兵,同時也是向項羽顯示,沒有東歸之意。
4 田榮聽說項羽把齊王田巿遷到膠東,而以田都為齊王,大怒。五月,田榮發兵阻擊田都,田都逃亡楚國。田榮留下齊王田巿。但是田巿害怕項羽的聲威,便偷偷逃到膠東。田榮發怒,六月,追到即墨,干脆殺了田巿,自立為齊王。當時,彭越在巨野,有兵眾萬余人,不屬于任何諸侯。田榮給彭越送上齊國將軍印信,派他攻打濟北。七月,彭越擊殺濟北王田安。于是田榮統一了齊國,齊、濟北、膠東都歸他所有了,又下令彭越攻打楚國。項羽命蕭公角率兵迎戰彭越,被彭越打得大敗。
5 張耳就國,陳余更加憤怒,說:“張耳與我功勞相等,如今張耳封王,我卻只是一個侯爵,這是項羽不公平!”于是秘密派張同、夏說去游說齊王田榮:“項羽分天下,不公平!把諸位將領都封到好地,反而把之前的諸侯王封到爛地。如今把趙王攆到代地去。我認為這不可以!聽說大王起兵,不聽這不義之命。愿大王資助我陳余兵馬,我愿率軍攻擊常山,恢復趙王,以趙國為齊國屏障!”田榮同意,派兵給陳余。
6 項羽因為韓國重臣張良跟了劉邦,韓王成又沒什么功勞,所以不讓他回韓國就位,而是帶在自己身邊,等回到彭城,便廢為穰侯,過了些日子,干脆又把他殺了。
7 當初,淮陰人韓信家貧,沒有什么可稱道的事跡,所以沒有資格被舉薦擔任公職,又沒有什么謀生的技能,也不會做生意,只能跟著人混吃混喝,人們都很厭惡他。有一次,韓信在城外釣魚,旁邊一個洗衣服的老婦,看他餓得可憐,拿飯給他吃。韓信大喜,說:“我以后一定重重地報答您!”洗衣老婦怒道:“大丈夫連自食其力都做不到,我可憐你才給你飯吃,我還指望你報答什么!”淮陰的屠戶里有些惡少欺負韓信說:“你雖然長得高大,又喜歡帶刀帶劍的,實際上是個膽小鬼而已。”于是當眾侮辱他說:“韓信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鉆過去!”韓信盯著他看了半天,低頭從他褲襠下爬了過去。滿街人都笑韓信膽怯。
等到項梁渡過淮河,韓信便仗劍跟從他。在項梁麾下,韓信也沒混出什么名堂。項梁死后,他又跟從了項羽,項羽任命他為郎中。他數次給項羽進策獻計,可項羽都不用。劉邦到蜀國時,韓信逃離楚軍,投奔漢軍,不過還是籍籍無名,只當了一個倉庫管理員,而且不知道犯了什么罪,依法當斬。同罪的十三人都已經被斬了,輪到韓信時,韓信抬頭仰視,剛好看見夏侯嬰,就大聲喊:“主上不想統一天下嗎?為什么要斬壯士?”夏侯嬰聽他出言不凡,又見他相貌雄壯,便當場將他釋放,和他談話后,非常欣賞他,于是把他推薦給劉邦。劉邦任命他為管糧食的治粟都尉,也沒有特別重視。
韓信經常跟丞相蕭何交流,蕭何很欣賞他。劉邦到南鄭時,諸將和士卒都想回到東部家鄉,逃跑的人很多。韓信估計蕭何已經跟劉邦推薦過自己幾次了,還沒有結果,心想劉邦也不會用他,于是也跑了。蕭何聽說韓信跑了,來不及匯報,起身就追。有人跟劉邦匯報說丞相跑了。劉邦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回來見劉邦,劉邦又喜又怒,罵蕭何說:“你為什么要逃跑?!”蕭何說:“臣不敢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劉邦問:“你去追誰?”答曰:“韓信。”劉邦又罵:“諸將逃跑的有數十人,你不去追,一個韓信有什么好追的,你騙我吧!”蕭何說:“諸將易得,而韓信是國士無雙。如果大王您只想做一個漢中王,有沒有韓信倒無所謂;如果要東向以爭天下,非韓信不可!現在就看大王您的決定了。”劉邦說:“我也想東征,怎么能郁郁寡歡地待在這個鬼地方呢!”蕭何說:“如果您一定要東征,能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如果不用他,他終究還是會跑掉的。”劉邦說:“你這么抬舉他,我就任命他為將吧!”蕭何說:“做一個普通的將領,他是不會留下的。”劉邦說:“那就做大將。”蕭何說:“幸甚!”于是劉邦準備召韓信來,給他任命。蕭何說:“大王您素來傲慢無禮,如今要拜大將,跟招呼一個小子一樣,這正是韓信要走的原因。大王如果決定拜他為大將,一定要選擇良辰吉日,齋戒,設壇場,禮儀齊備,然后才可以。”劉邦同意,于是通知某月某日要拜大將。諸將都很歡喜,個個都以為是自己,等到拜將那天,才知道是韓信,全軍都驚訝不已。
韓信拜禮畢,上坐。劉邦說:“丞相數次向我推薦將軍,將軍有什么計策教我呢?”
韓信辭謝,問劉邦說:“如今大王您東向以爭天下,是和項王爭吧?”
劉邦說:“是啊。”
韓信說:“那么,大王您覺得自己的勇悍仁強,比項王如何呢?”
劉邦默然良久,說:“我不如他。”
韓信再拜,祝賀說:“大王有自知之明,我也覺得您不如他。不過,我曾經侍奉他,可以跟您說說他的為人。項王怒聲一吼,能讓一千人心驚膽裂,但是,他不能用人,不能任屬良將,所以只是匹夫之勇而已。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親切,別人生病,他能流著淚把自己的飲食都分給別人吃喝。但是,當人家有功勞,該給人封官進爵的時候,官印都刻好了,他還舍不得給出去,放在自己手里磨啊蹭啊,印角都磨圓了,還沒到人家手里。這就是他的婦人之仁。匹夫之勇、婦人之仁,這種勇和仁,又有什么用呢?項王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定都關中,而是定都彭城,這是沒有王天下之志。他背棄義帝的盟約,只把跟自己關系好的人封王,沒有做到公平。諸侯各國的將領來跟他出征,他就把這些將領封王,把人家之前的王攆走,又把義帝遷到江南。他所過之處,無不殘滅,百姓沒有親附于他的,都是畏懼他的威強罷了。他名義上是霸王,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天下人心。強弱之間的轉換,隨時會發生。大王您如果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士,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有功之士,何所不服!以義兵跟從思念東歸的將士,誰不奮勇爭先!況且三秦之王,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本來都是秦將,他們率領秦國子弟兵數年,傷亡不可勝計,卻又欺騙士兵,投降了項王。到了新安,項王坑殺二十萬秦軍子弟,唯獨他們三人,得以封王。秦國父兄對這三個人恨之入骨,而楚國非要以這三人為秦地之王,秦國人民能愛戴他們嗎?反過來,大王您當初入武關,秋毫無犯,廢除秦國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國人民沒有不希望大王您做秦王的。而且按當初義帝主持的諸侯之約,正是應該您來王關中,這秦國人民也都知道。等到大王您被貶到漢中,秦國人民無不痛恨。如今大王您舉兵東向,三秦之地,根本不用戰,就可傳檄而定。”
劉邦聞言大喜,只恨認識韓信晚了,于是言聽計從,由韓信指揮軍隊。蕭何留守,收取巴蜀糧租,供應軍糧,準備東征。
【華杉講透】
做老板,就要舍得給人封賞,因為這就是你對大家的主要價值所在。曹操說:“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封賞有兩個關鍵,第一是力度要大,第二是一定要及時。《孫子兵法》說“賞不逾時”,馬上就要到位。項羽這種性格,理智上也知道該給人家封賞,但是,感情上卻過不去。這官要封出去、錢要拿出去的時候,就跟割他身上的肉一樣,痛得下不去手!別人呢,等得胸悶心涼,恨不得一頭撞死,誰還受得了跟他呢?
老板的性格,必須是輕財好義,劉邦就從來不把錢當回事。項羽那樣把錢當自己身上肉的,成不了大事。
八月,劉邦引兵從故道出,攻打雍。雍王章邯在陳倉迎擊。雍兵敗走,停軍于好畤,再戰,又敗,章邯逃往廢丘,于是劉邦平定雍地,向東一直到咸陽,在廢丘包圍章邯,派遣諸將攻城略地。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都投降了,以其地為渭南、河上、上郡。派將軍薛歐、王吸出武關,由王陵帶領去沛縣迎接太公、呂后。項羽聽說后,發兵封鎖陽夏,王陵等不得向前。
王陵是沛縣人,之前聚集兵馬數千人在南陽,至此開始歸附劉邦。項羽把王陵的母親抓到軍中,王陵的使者來,項羽就讓王陵的母親東向上坐,希望以此招降王陵。王陵的母親私下送別使者,流淚說:“希望替我給王陵帶個話,讓他好好侍奉漢王。漢王是仁厚長者,終將得天下,不要因為我的緣故而持有二心。我將以死送別于您。”于是伏劍而死。項羽大怒,把王陵母親的尸體扔鍋里煮了。
8 項羽以之前的吳縣縣令鄭昌為韓王,以阻擋漢軍。
9 張良給項羽送信說:“漢王因為失去原來的封地,所以希望得到關中,只要按當初的約定,讓漢王得以王關中,漢王就會停止作戰,不敢再向東擴張了。”又把齊、梁謀反的書信送給項羽說:“齊國準備與趙國聯合滅楚。”項羽于是沒有向西進攻的意圖,而是向北攻打齊國。
10 燕王韓廣拒絕遷往遼東,項羽新封的燕王臧荼擊殺了韓廣,兼并了他的土地。
11 這一年,劉邦任命內史沛縣人周苛為御史大夫。
12 項羽派人催促義帝到郴縣。義帝左右群臣看到義帝失勢,逐漸有人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