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中醫腫瘤康復治療的原則和方法

中醫腫瘤康復治療是運用中醫藥減輕和消除病人形神功能障礙,促進其身心康復的方法。《素問·異法方宜論》云:“圣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采用多種康復手段進行的綜合康復治療體現了“雜合以治”的原則方法。癌癥是多因素致病,具有病情慢性化、多樣化、復雜化的特點,因而越來越顯示出中醫“雜合以治”的優勢。腫瘤患者的發病以正虛為本,邪實為標。進入康復期后,正虛往往長期存在,患者大多表現為乏力、神疲、食欲不振、睡眠失調,或因臟腑虛損,功能失調,因虛致實,而兼見痰濕、瘀血、熱毒、寒凝等證。故“扶正”仍是中醫腫瘤康復的治療大法,以“扶正”為立法之本,通過辨證論治,采用中藥補養、形神調攝、飲食調養等方法,逐步促進患者的身心康復。中醫腫瘤康復綜合治療方案中常用的康復方法有:中藥康復治療、針灸推拿康復治療、中醫心理療法、中醫食療康復、音樂療法、運動康復療法、自然沐浴康復治療等。以下介紹幾種常用的中醫腫瘤康復方法。
一、中藥康復治療
中醫學認為,正氣旺盛,氣血充盈,人體的臟腑功能正常,機體處于平衡狀態,是為健康;如患癌后如能進行積極調治,使身體恢復平衡,便不易出現復發或轉移。正如《素問》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如機體正虛,則病生傳變,可促進腫瘤的發展、轉移。《靈樞·百病始生》記載:“虛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則傳舍于絡脈”,“留著于脈,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積。或著孫脈,或著絡脈……或著于腸胃之募原,上連于緩筋,邪氣淫泆,不可勝論。”可見機體正氣的虛弱或不足是造成腫瘤的發生、發展與轉移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余毒未清”也是腫瘤轉移的原因。癌毒內積日久傷及臟腑功能,再因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進一步損傷人體正氣,往往造成正虛加重或持續存在,因此,扶正是中藥康復的基本大法。
在康復期間,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采用中藥康復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虛損情況,減輕臨床癥狀,提高生存質量,隨著體質的改善,從而降低復發轉移的風險,進而延長生存期。因此,中藥康復是腫瘤綜合康復治療中的重要手段,從給藥方法上可大致分為內治、外治兩大類。
(一)中藥內治法
中醫認為“正不抑邪”是腫瘤復發轉移的關鍵。經過放化療、手術等治療后,并不能保證體內腫瘤都被清除,加之治療后機體免疫能力的減弱,身體內正邪依舊在對峙,當殘余的腫瘤致病力勝出,疾病發展,可出現腫瘤的復發、轉移。所以,在腫瘤患者的康復期,服用中藥扶正祛邪,增強身體免疫能力,抵抗腫瘤的復發轉移。針對腫瘤病機多“虛實夾雜,以虛為主”的特點和中醫“養正積自消”的理論,通過醫生察色按脈,結合患者病情、體質特點、時令季節等多種因素,采用中藥膏劑對腫瘤患者進行辨證調補是一種便捷有效的調養方式。膏方又稱“煎膏”、“膏滋”,是最古老的中藥劑型之一。膏方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以辨證論治為基礎,根據病人的體質和病情等綜合情況精心組方,是在大型復方湯劑的基礎上,反復煎煮,去渣取汁,后摻入某些輔料而制成的一種稠厚狀半流質或凍狀劑型,是一種具有高級營養滋補和治療預防綜合作用的成藥。按照氣血陰陽和臟腑虛損的不同,可分別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制訂具體的“扶正”治則。
癌癥患者以虛證為多,并常兼有痰瘀郁阻,故藥物內治亦常在補益法的前提下,適當配合疏通祛邪之法,即“扶正祛邪”是中藥康復治療的大法。其次,病人不僅有形體之傷,而且伴神情之損,藥治當形神兼顧。再者,腫瘤康復期患者多久病,往往非旦夕而能畢其功。辨證準確,遣方用藥得當是療效的前提,在治療有效的前提下應堅持守方,切忌朝令夕改,信手更方。此外,湯藥雖然速效,但長期服用有諸多不便,往往難以堅持,故許多煎劑可依法制成丸散膏丹劑,以中成藥的形式服用,起到緩緩收功之效。尤其是補虛扶正類藥物,可專門配制成滋補膏方,便于患者長期服用。康復期中藥辨證施治是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靈活選方遣藥,制成湯、丹、丸、散等內服,以達到協調陰陽、恢復臟腑經絡氣血功能之目的。在組方遣藥上注意補虛祛邪、形神兼顧、恰當守方:如腫瘤康復期的心脾兩虛證,可選歸脾湯人參養榮湯加減;中氣不足證,則選補中益氣湯加減;腎陽虧虛證,選用右歸丸、金匱腎氣丸加減。
(二)中藥外治法
藥物外治是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有關的中草藥經一定的炮制加工后,對患者全身或病變局部,或有關穴位施以敷貼、熏蒸、燙洗、熨敷等。其應用于康復醫療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膏藥療法
膏藥古稱“薄貼”。現代的膏藥制法又有多種,如軟膏、水蜜膏、硬膏、橡皮膏等,用于康復醫療,主要可分為兩類。一是調理臟腑虛實類。這類膏藥具有補虛扶弱或祛除病邪,以協調臟腑氣機,消除陰陽偏盛偏衰而恢復臟腑功能的作用。如肺癌屬肺熱咳嗽者,有人研制出清肺膏;胃癌屬胃寒不納,嘔吐泄瀉,痞脹疼痛者,可用溫胃膏;骨腫瘤或腫瘤骨轉移發生骨痛,辨證屬寒者可用狗皮膏等。二是減輕疼痛。癌性疼痛目前治療遵循WHO止痛三階梯原則可收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但無論解熱鎮痛藥還是阿片類藥物,長期使用都有很大的副作用,輔以膏藥外貼,可以提高止痛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如臨床報道較多的雙柏水蜜膏外敷,無論對于內臟痛還是經絡、骨關節痛都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2.熏蒸藥浴療法
熏蒸藥浴療法是利用中藥煎煮后所產生的溫熱藥氣熏蒸病人身體以達到康復目的的一種方法。其通過溫熱與藥氣共同作用于患者體表,使毛竅疏通,腠理開發,氣血調暢,使郁者得行,而起到散寒、活血化痰、通絡消腫、宣水利濕之作用。臨床最常用于癌栓阻塞下肢靜脈引起的雙下肢水腫,以活血化痰、通絡消腫為法組方,配合西醫療法,對改善癥狀有益。藥浴法是將肢體浸泡于藥液中,通過藥物的透皮吸收和溫熱作用發揮藥效。常用于化療后肢體麻木、氣血虧虛或心腎不交型失眠、水腫,肝腎虧損之腰酸腿沉等病癥,能很好地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中醫腫瘤康復常用方法之一。
3.外敷藥法
腫瘤外敷藥法包括腫瘤局部貼敷、穴位貼敷以及針對胸腹水等腫瘤并發癥的治療,通過穴位及經絡傳導、皮膚透入、黏膜吸收等起作用。外敷藥法對癌性疼痛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藥物組方多以活血化瘀、溫經散寒、行氣止痛類中藥為主,酌加抗癌藥并輔以芳香開竅、辛溫走竄的引經藥制成。外敷藥還可針對癌性胸水、癌性腹水、腹脹等病癥發揮作用。其特點是使用方便、見效快且療效持續時間長,患者依存性較高。
二、針灸推拿康復治療
針灸推拿康復治療是利用針灸、推拿促使病人身心康復的療法。它通過對一定腧穴經絡進行適當的刺激,以激發經絡氣血的運行,進而宣通經脈、調和陰陽、協調臟腑、補虛瀉實,從而達到祛邪、身心健康的目的。針灸推拿康復治療的選擇,依據疾病及其證候進行。
(一)辨證施術
根據康復辨證的結果,分別施以針灸、推拿的方法。如腫瘤患者辨證為肝陽上亢者,針刺補法可取肝俞、腎俞,以實肝腎之陰;針刺瀉法可取膽經的風池、俠溪和肝經的行間,以清降肝膽上亢之陽。而氣血不足者,尤其是放療、化療后骨髓抑制明顯者,可取脾俞、足三里,可采用灸法或針用補法以運化水谷,生精化血,并針百會、氣海以補氣運血。針灸立足于整體功能的調節在改善癥狀、減輕不良反應、減少術后并發癥等方面取得了滿意的療效。治療癌痛作用迅速,療效可靠,無依賴性、成癮性及戒斷性,其針法多樣,穴以阿是穴、足三里、三陰交等最常用。緩解放化療后和術后的不良反應多采用局部用穴、循經取穴,配合辨證取穴,常選取內關、足三里、三陰交、中脘、膻中等。
(二)辨病施術
所患病種不同,康復治療所施的針、灸、推拿方法也相應有所側重。如食管癌應以寬胸利氣、下氣止噎為原則,體針可選天突、膻中、內關、照海;而胃癌康復應以健脾和胃、理氣化痰、行瘀止痛為原則,體針常選中脘、足三里、內關、公孫、膈俞、豐隆、太沖。
三、中醫心理療法
中醫心理療法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是臨床治療疾病的一種重要手段與方法。中醫學認為形神合一。心理是生命活動的關鍵、統領。《黃帝內經》言:“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心理情志的變異可導致疾病,故而心理情志的調節也可以治療疾病。常用的中醫心理療法有勸說開導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順情從欲法等。癌癥康復綜合治療中的心理干預多采用中、西方各類心理療法和技術手段,根據個體的具體心理問題進行評估、干預,涵蓋內容包括個體咨詢、團體咨詢、音樂治療、藝術治療、家庭治療、催眠等。臨床醫生可根據患者的情緒、心理特點,注意識別由精神因素導致的失眠、厭食、疲乏等臨床癥狀,可請熟悉腫瘤患者心理特點的心理醫生或心理師針對不同治療階段出現的一般心理問題給予恰當的干預;嚴重心理問題如譫妄、嚴重的焦慮癥、嚴重的抑郁癥甚至自殺傾向等則需要精神科醫生的診治,必要時應給予藥物治療。
(一)勸說開導法
勸說開導法是應用語言刺激作用,對患者啟發誘導,以解除患者疑慮,提高勝疾信心,主動配合治療。常用的開導法有解釋、鼓勵、安慰、保證等。解釋是向患者講明發病的前因后果,以解除患者顧慮,樹立信心。當患者遭受癌癥折磨,心理受到挫傷,情緒低落、悲觀失望時,給予積極的安慰、鼓勵,使其振奮精神、鼓起勇氣,提高患者與癌癥斗爭的能力。當患者焦慮、憂郁時,醫生要耐心開導,以消除患者的憂慮。《黃帝內經》指出,要利用患者求生的欲望,進行說理開導。“告之以其敗”,告之病人疾病之所害;“語之以其善”,向病人講明遵從醫囑,積極治療,以喚起病人的勇氣與信心;“導之以其所便”,告知病人具體調治措施與方法;“開之以其所苦”,通過說理分析消除病人焦慮、苦悶、緊張等心理。通過開導,患者基本都能正確認識癌癥,解除心理負擔,更好地配合治療。
(二)移情易性法
移情易性法是一種以排遣情思、改易心志等為主要內容的心理療法。《續名醫類案》云:“失志不遂之病,非排遣性情不可”,“慮投其所好以移之,則病自愈”。據患者個性、特長、文化修養的不同,在病情允許時,我們鼓勵有條件的患者,走出城市,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新鮮空氣,鳥語花香、泉流云影,以養心悅身,心曠神怡,從而忘卻病痛,促進機體的自然康復。
(三)其他中醫心理療法
暗示解惑法、順情從欲法、以情勝情法等心理療法可據患者具體病情、性格、心態情緒的不同而酌情運用,旨在調神治神。同時爭取獲得患者親友家屬、單位組織及社會的配合協助,共同努力為癌癥患者傾注更多的愛心與人倫的溫暖,以建立良好的外在環境氛圍,有利于患者的心身康復。
四、中醫食療康復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食療在腫瘤防治方面的研究更為深入,包括對常見腫瘤的飲食禁忌、防癌飲食的品種、飲食方式與腫瘤的關系等方面的內容,通過恰當的飲食療法促進腫瘤病人的康復。平衡膳食對癌癥患者的康復有益,蛋白質、脂肪、淀粉、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等均應合理搭配。癌癥患者的食療康復應建立在合理的營養評估基礎上,可借鑒中醫體質學的原理,由臨床營養師給予患者營養建議;中醫食療可結合食物本身的性味歸經等特性,與膳食進行搭配,以便更好地促進腫瘤患者康復。食療可針對疾病的不同階段,如術后、化療期、放療期、康復期等不同階段進行有效干預。
(一)常見腫瘤病人的飲食
癌癥患者在平衡膳食原則的前提下,可適當多選擇下列食品。如食管癌:牛乳、雞蛋鮮肉類、魚類、蔬菜、水果、面包、土豆、香蕉、鰻魚、白果、西瓜、梨子、西紅柿、花生、黃瓜柑橘;胃癌:牛奶制品、魚、肉、黃綠色蔬菜、蛋類、水果、西紅柿;大腸癌:黃綠色蔬菜、土豆、豆類、白菜、面包、牛奶、乳酪、魚類;乳癌:谷類、維生素;肺癌:黃綠色蔬菜、牛奶、蘿卜、維生素C、胡蘿卜類、肝。選用這些食物,主要因為它們能促進腫瘤病人康復。有研究顯示,胎盤粉、蘑菇、大蒜、蛇、烏梅、鵝血、胡蘿卜等能增強吞噬細胞功能;紅參、羚羊角粉、鮮首烏、紅棗、龜甲、鱉甲、胎盤粉、花生衣等能增加白細胞計數;蘑菇、瓜蔞皮能誘生干擾素;紅參、蘑菇、胎盤、扁豆、首烏、枸杞子、銀耳、龜甲、大蒜等能促進淋巴細胞轉化蜂王漿、蘑菇能提高細胞免疫功能;蛇、龜、鱉甲等促進抗體產生,并能延長抗體存在時間蜂王漿被廣泛應用于腸癌、胃癌等腫瘤病人,是因為其富含天漿酸,它能調節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人參之所以常應用于化療、放療病人,是因為它有“蛋白質合成促進因子”,可以防止白細胞計數下降,增加病人食欲,使體重增加,貧血得到改善。在選擇食物時,要根據患者的體質特點、病證特點和患者的飲食喜好,不能過分強調食物的效用,而忽略飲食結構的合理性,更不能一味強迫患者進食,而忽略了患者的食飲及消化能力等。
(二)腫瘤病人的飲食禁忌
腫瘤病人在康復治療中,不宜吃鹽腌及煙熏火烤食物,特別是烤糊焦化了的食物;不吃發霉變質的食品以及含有防腐劑的罐頭食品及香腸;要戒除煙、酒嗜好;不宜暴飲暴食;不能過量食用食品添加劑鉻,因為鉻會破壞DNA結構引起遺傳物質突變。一些具有抗癌作用的飲食,不可偏嗜。例如:薏苡仁雖能阻止癌細胞生長,抑制黃曲毒素B 1致突變作用,但過食可引起大便干結、口干舌燥,應配合生津潤腸、清熱養陰食品。
戒吃發物是癌癥戒口常聽到的話題,民間關于癌癥的“發物”常常包括狗肉、公雞、羊肉、蝦、蟹、螺、蚌、煙、酒等容易動風化火、生痰的食物。目前關于“發物”的概念大多歸于“過敏”的范疇,如食了某類食物出現食物過敏反應,可以此為誘因導致機體的進一步虛衰。由于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患者常有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免疫功能低下,并伴有消化腺分泌障礙、胃腸充血而表現為消化吸收紊亂,此時如暴飲烈酒、濫吃蝦蟹等,容易對刺激性食物或異性蛋白的過敏原起變態反應,出現發熱、腹痛、食欲減退,使正氣更虛,可能誘發癌癥的加重或復發。事實上,迄今尚沒有關于“發物”與腫瘤復發轉移之間是否存在必然聯系的研究。科學的“忌口”應根據食物過敏史、不同治療階段的特點及患者的病癥特點進行適當的選擇,如放療期禁忌燥熱傷陰的食物如羊肉、狗肉、桂圓等;肺癌咳嗽的患者,戒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等;脾虛痰濕盛者,則忌滋膩厚味如鱉、過量的肉食、甜食等;陽虛寒盛者,不宜食螃蟹等。
五、音樂療法
音樂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不同旋律、節奏、調性和力度的樂曲對人的精神狀態有著不同的影響,并能產生相應的移情易性作用。早在先秦時期,古人已認識到音樂對人們的情感變化能產生某種特殊的效應。將音樂應用于臨床治療,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如《管子·內業》稱:“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憂患。是故止怒莫若詩,去憂莫若樂”;《靈樞·邪客》曰:“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將角、徵、宮、商、羽五音分別與肝、心、脾、肺、腎五臟,怒、喜、思、憂、恐五志分別與木、火、土、金、水五行聯系在一起,“宮動脾,商動肺,角動肝,徵動心,羽動腎”,五音直接或間接影響人的情緒和臟腑功能,構成了中醫頗具特色的“五音療法”。《史記》曰:“故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就是依據五行相生相克的規律,運用角、徵、宮、商、羽等不同音調采取對癥下樂。音樂治療時,除了要考慮樂曲調性與情志變動的“生克”關系之外,一般情況下充分注意接受治療者平素的音樂愛好,根據其喜愛的曲調選擇合適的曲目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療效。許多觀察研究表明:癌癥患者具有一定的性格、情緒、心理障礙,對癌癥的治療和預后有明顯影響。采用音樂治療能解除癌癥病人心理、情緒障礙,促進癌癥病人心身健康。國內的臨床研究證實,音樂療法對于癌癥病人的康復有鎮靜情緒、改善睡眠、增進食欲、緩解疼痛等作用。
六、運動康復療法
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體育運動被作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莊子·刻意》云:“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呂氏春秋》中明確指出了運動養生的意義:“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華佗謂之“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我國唐代名醫孫思邈曾說:“人頻勞于形,百病不能成。”又說:“養生之道,常欲小勞。”神醫華佗曾編著“五禽戲”模仿虎、鹿、熊、猿、鳥5種禽獸的動作,以達到強身防病的作用。
隨著健康保健知識的普及,人們對運動養生更為重視,尤其是腫瘤病人,適當的運動,可使中樞神經的興奮和抑制得到相應的調節,從而提高腫瘤病人的生存質量。現代研究認為,適當的體育鍛煉對癌癥康復有益。參照乳腺癌治療功能性評估標準,對未使用激素治療的53名絕經后乳腺癌患者進行遞增負荷腳踏車測力計運動,15周后,運動組患者5項指標發生明顯好轉。對生存時間大于5年的肺癌患者進行運動干預,結果顯示,運動組生活質量指數相對較高,癌癥不適感減輕。適當的運動對改善或穩定生活質量,改善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提高社交能力,減輕癌癥相關性疲勞等均有益處。
運動的基本目的就是“導氣令和,引體令柔”(《莊子·刻意》)。基本特點是“動中有靜動靜結合”,基本要求是“勞不使極”,“但覺極當息,息復為之”和“人體欲得勞動,但不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三國志》)。其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的評價標準就是“微微出汗而不喘”。臨床醫生可建議患者的運動強度以微微出汗,運動疲勞休息后可緩解為度。應告誡患者不能一味追求運動時間而忽略了體能的消耗運動應因人、因時而宜,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長期堅持方能獲益。
運動養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國傳統的健身術包括五禽戲、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易筋經等。各種傳統的健身術,有的以動為主,使人體各部位的關節筋骨肌肉得到充分的鍛煉使百脈通暢,氣血調和;有的以靜為主,主動地煉“意、氣、形”,強調自身的身心鍛煉,使心神安定,進而達到五臟六腑皆安定的目的。除了傳統運動項目,現代人普遍采用的散步、慢跑、游泳、舞蹈等運動都可以達到養生健體的作用。在諸多運動康復方法中,郭林氣功是目前腫瘤患者康復中應用最普遍的氣功功法,其原理是大量吸氧、精神治療、暢通氣血、改變病體異常電位、增強患者免疫功能等,開創了一條進行自我養生保健的防癌、治癌新途徑。
癌癥康復是腫瘤病人在整個醫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于鞏固療效,減少癌癥復發與轉移,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命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們應抱著對患者高度負責的精神,以當代最先進、科學、全面的康復理念,扎實、有效的康復手段,使患者獲得最佳康復效果。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臨床醫生、針灸師、心理師、營養師、體能指導師、患者和家屬密切配合,還牽涉到政府、社區、康復社團、慈善機構等部門的支持、互動與協調。只有各方思想重視、緊密聯系、規范操作,才能使腫瘤康復取得理想效果。

(殷東風 唐廣義 高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绍兴市| 博罗县| 南召县| 蓬莱市| 太康县| 盈江县| 环江| 突泉县| 茌平县| 从化市| 米脂县| 尉犁县| 会理县| 宁明县| 东平县| 博爱县| 鲁甸县| 惠来县| 绍兴市| 喀喇| 江安县| 浏阳市| 同江市| 临汾市| 紫阳县| 文化| 礼泉县| 扶风县| 仙居县| 甘肃省| 中阳县| 南靖县| 奇台县| 休宁县| 宁蒗| 郴州市| 平乡县| 沙洋县| 大理市| 基隆市| 永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