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發病

一、發病的基本原理
(一)正氣不足是腫瘤發生的內在因素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刺法論(遺篇)》)正氣的強弱改變在腫瘤的發生、發展及轉歸中起著主導作用。
1.正虛感邪
正氣不足,抗邪無力,外在邪氣乘虛而入,疾病因之發生。如《靈樞·百病始生》說:“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包括癌毒在內的外邪乘虛侵入,導致氣血運行紊亂,瘀血痰濁留阻,又正氣不足,無力抗邪外出,故而形成腫瘤。另外正氣不足,適應和調節功能低下,也易對外界的情志刺激產生不適當的反應,而這種情形也是腫瘤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2.正虛生邪
正氣不足,對臟腑、經絡功能活動的推動和調節能力下降,臟腑、經絡功能紊亂,精、血、津液代謝失常,可產生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火等內生“五邪”,導致機體發病,或由此產生痰飲、瘀血、結石等新生病理產物,導致包括腫瘤在內的新的病變。《靈樞·口問》所說“邪之所在,皆為不足”,很好地概括了這一臨床現象。
3.正氣的強弱可決定發病的證候性質
邪氣侵入,若正氣充盛,奮起抗邪,邪正相搏劇烈,則表現為實證;若正氣虛衰,不能敵邪,邪氣深入內臟,則多發為重證和危證。正氣不足,臟腑功能減退,精血津液代謝輸布失常而發病,多表現為虛證或虛實夾雜證。
(二)邪氣是發病的重要條件
雖然強調正氣在發病中占主導地位,但并不排除邪氣在特定情況下也能起主導作用成為發病的重要條件。
1.邪氣影響發病的類型和特點
不同的邪氣作用于人體,表現出不同的發病特點和證候類型。六淫邪氣直中臟腑可能是腫瘤發病的一個原因,以寒邪、火邪、燥邪致病多見;癌毒則多表現以暑、濕、火、燥性質的邪毒致病為主。上述病邪發病一般都較為遲緩,需要病邪對機體長期持續的傷害,并且在發病后其臨床癥狀還會表現出各自邪氣性質的特征。七情內傷單獨或與其他致病因素聯合致癌,同樣需要長時間的作用。七情傷人的發病途徑是直接作用于心,然后再波及相對應的臟,長期的氣機紊亂和氣血失調的結果可以產生癌變長期的不良飲食習慣及致癌物質的攝入會對食管、脾胃、腸道產生損傷,導致癌癥,常常以氣滯、食阻、痰凝、血瘀征象為臨床表現。外傷因素導致的惡性腫瘤往往靜伏多年以后方才在局部發病,可能與痰凝血瘀有關。
2.邪氣影響病情和病位
一般而言,感邪強度輕者,腫瘤發生發展較慢;感邪強度重者,腫瘤發生發展較快。腫瘤形成的位置常與病邪作用的部位有關,由呼吸道攝入的致癌邪毒導致呼吸系統的腫瘤;自消化道攝入的致癌邪毒導致消化系統的腫瘤;皮膚表面接觸的致癌邪毒導致皮膚惡性腫瘤;攝入體內的癌毒可隨氣血沿經絡、三焦周流臟腑和各經筋皮部、關節等部位,在正氣薄弱處經長期作用發生腫瘤。腫瘤一旦發生,邪氣強盛,正氣不足以防御,癌瘤可隨經絡播散或直接種植在胸腔、腹腔或其他部位。
二、發病的形式
(一)伏而后發
伏而后發,是指感受邪氣后,病邪在機體內潛伏一段時間,或在誘因的作用下,過時而發病。這種發病形式多見于外感性疾病和某些外傷。外感性疾病多見于感受溫熱邪氣所形成的“伏氣溫病”等。《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謂“夏傷于暑,秋為痎瘧”,“冬傷于寒,春必溫病”,開創了伏氣學說的先河。后世醫家對伏氣學說有所拓展,認為伏熱、伏火,可由飲食氣候、情志等因素所誘發。劉吉人在《伏邪新書》中言“夫伏氣有伏燥、有伏寒、有伏風、有伏濕、有伏暑、有伏熱”,把邪的概念由“伏寒”擴大為六淫伏邪。這種病因上的擴大,使伏邪學說突破了早期階段病因學上的局限性,出現了質的變化。清代柳寶詒《溫熱逢源·詳注〈靈樞〉〈素問〉伏氣化溫諸條》謂:“寒邪之內伏者,必因腎氣之虛而入,故其伏也每在少陰,若皮膚有衛氣流行之處,豈容外邪久伏”,認為少陰乃寒邪伏藏之所,但腎氣先虛是寒氣伏藏的前提條件,伏氣溫病的發生皆是由寒邪內侵,伏于少陰,郁久化熱,或因“陽氣內動”或為“時邪引動外發”所致。何廉臣的《重訂廣瘟熱論》把“伏火”作為伏邪共同的病因,使辨證求因與審因論治達到了高度的結合。伏而后發形成的機理多是由于當時感邪較輕,或外邪入侵時正氣處于內斂時期,而邪氣處于機體較淺部位,因而正邪難以交爭,邪氣得以伏藏。伏邪發病時,病情一般較重且多變。
中醫無證可辨之時,應借助西醫檢查手段,對伏邪做到早認識、早干預,使邪氣在未盛之時得以清除 [5]。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當患者出現自覺癥狀以前,通過實驗室檢查就可以發現肝炎病毒、高血脂、高血糖存在,即為伏邪之征。此時的伏邪致病尚很隱匿,或因疾病本質特征尚未顯露,或因人體氣血陰陽為了適應伏邪引起的失衡狀態而進行了自我調適,患者沒有明顯的主觀不適,其客觀體征如舌象、脈象亦難以提示可以判斷為某種證的足夠信息。因此,憑借現代醫學檢查結果,盡早發現伏邪的存在,用伏邪理論指導疾病發作前的治療,祛除伏邪于正盛邪微之時,有利于控制病情。如認為白血病為熱毒或溫毒在腎精虧虛的基礎上伏于少陰,由內外發,易于耗陰動血,熱瘀互結,治療以解毒、消瘀、補腎為大法 [6]。近年來,有學者 [7]運用補腎填精法做治療研究,取得了滿意的結果。
(二)繼發
是指在原發疾病的基礎上,繼而發生新的疾病。即是說,繼發病首先有原發疾病,并且所產生的新的疾病與原發病在病理上有密切聯系。如肝陽上亢所致的中風,小兒食積而致的疳積,哮喘所致的肺精氣虛和心血瘀阻,肝膽疾病所致的“癥積”和結石,久瘧繼發的“瘧母”等等,都屬于繼發形式。很多惡性腫瘤也是屬于繼發引起的疾病,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癌變率為3%~5%,15%~40%結腸癌起源于結腸多發性息肉,腺瘤的癌變率是:直徑< 1cm的癌變率< 2%、直徑> 3cm的癌變率> 40% [8];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巨大皺襞癥、殘胃等癌前病變,癌變率分別為0.5%~2%、7%~10%、2%~47%、0.5%~6%和10%。
(三)復發
是指疾病初愈或疾病的緩解階段,或經過一段相對靜止過程后,在某些誘因的作用下,引起疾病再度發作或反復發作。引起復發的機理是余邪未盡,正氣未復,同時有誘因的作用。如飲食不慎、用藥不當、過度勞累、復感新邪等,均可致余邪復熾,正氣更虛,使疾病復發。由復發引起的疾病,稱為“復病”。復發的基本特點為:①任何疾病的復發,既是原有疾病的基本病理變化和主要病理特征的重復,但又不完全相同;②復發的次數愈多,比初病的病理損害更復雜,病情更重,預后愈差;③大多有誘因。由于惡性腫瘤早期即可以有微轉移,手術放化療后又往往有殘留的可能,因此惡性腫瘤經常出現突然病情加劇,發生轉移復發的現象,因此現在腫瘤的熱門研究也是如何抑制腫瘤的微轉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赞皇县| 丹东市| 隆化县| 绍兴县| 荣昌县| 石楼县| 嘉禾县| 五峰| 宁波市| 射洪县| 黔西县| 定襄县| 辽中县| 湘阴县| 遵义县| 含山县| 任丘市| 手机| 嘉荫县| 遵义县| 咸宁市| 体育| 金乡县| 水富县| 定远县| 珠海市| 柯坪县| 邻水| 揭西县| 昂仁县| 岗巴县| 勐海县| 天津市| 阳山县| 上饶市| 莲花县| 赣州市| 榕江县| 平舆县| 泾源县| 洪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