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闡述滋陰補腎,固護先天之本

從上述可知,注重人體正氣、發揮自然療能是劉老實現“治病必須治人”這一學術主張的主要手段。然則,怎樣才能實現保護人體正氣,以達“治病治人”之境界?就我們所掌握的資料及長期從師學習的體會,認為主要是通過調理后天之本脾胃和先天之本腎命來實現的。注重調理脾胃是劉老學術思想中最主要的特點之一,貫穿在劉老的學術研究與臨床實踐的各個方面。這里僅就其從腎命著手固護正氣以期達到“治人”的學術思想,進行闡述以資隅反。
劉老從腎命固護正氣,反映在其臨床的各個方面,有人用“滋陰補腎”4個字進行了總結,我們認為這是符合實際的,引述于下:
“久病不已,窮則歸腎”。《難經》云:“此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可見腎氣的盛衰不但關系到人的生長、發育、衰老,而且也反映了人體抗病能力之強弱,劉老在診治疾病中十分注重腎氣的盛衰,因為“腎間動氣,為人生之本,乃生化之源”。“陰陽翕辟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無火而令百體皆溫,無水而令臟腑皆潤”。臨床中善于滋陰補腎,而得其要。略舉二例以印證之:
劉某某,女,39歲,省結核病防治院職工。患口腔及牙齦浮腫出血,反復發作,年余未愈。某醫院診斷為“慢性口腔炎”、“牙齦炎”。曾用抗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B 2等藥治療,潰瘍無改變,服上清丸及其他寒涼藥,則潰爛疼痛加劇。就診時,眼瞼浮腫,頸淋巴腫大,難以轉側,口舌潰爛白皰,口氣穢臭,流清涎。自訴頭暈,耳鳴,雙下肢冷感,大便稍結,小便清長。舌質淡而胖潤,邊有鋸齒印,脈沉細。證屬腎虛火浮。治宜引火歸原。予:熟地、淮山藥、山茱萸、茯苓、丹皮、澤瀉、附片、菟絲子、骨碎補、牛膝、炙甘草、西砂仁,每日1劑,煎3次,早、中、晚分服。復診:服上方5劑后,口中清涎減少,雙下肢漸溫,頸淋巴腫核縮小,潰爛漸愈,原方加天葵子,繼進15劑,潰瘍愈合,淋巴腫核平復。半年后追訪,療效鞏固。
宋某某,男,47歲。患頭痛多年,常用祛風止痛藥無效。劉老察其眩暈,耳鳴,腰酸痛,下肢無力,睡眠差,飲食欠佳,二便正常,舌質淡紅,苔薄白,診其脈弦細無力,審證系腎精虧損,髓海空虛。治宜補腎填精,佐以養肝息風之品。擬:制首烏、丹參、熟地、白芍、女貞子、旱蓮草、炙龜甲、鹿角霜、核桃肉、骨碎補、牛膝、桑葉、白蒺藜。復診:服上方15劑后,頭暈、目眩、耳鳴、腰酸痛均好轉,睡眠食納正常。繼原方去骨碎補,加淮山藥、山茱萸,15劑。服完后頭痛已止,他癥隨之而愈。
以上兩例,雖癥狀不同,病名各異,尋其根本,乃同出一源。如例1系虛火浮于苗竅,見口腔紅腫潰爛白皰,反復發作年余未愈。雖用中西藥治療而欠佳,前人稱之為“龍雷之火”,最忌苦寒直折,因苦寒傷胃,中氣受損,則虛火更熾。“溫之則浮焰自熄,養之則虛火自除”。用柔劑養陽之法,使浮焰自熄,虛火自除。揆度劉老用此法的依據為:一是服寒涼藥而病加劇;二是潰瘍面起白皰而基底色淡;三是口泛清涎,渴喜熱飲;四是下肢有冷感。這些癥狀不必悉具,但必須明辨其疑似,抓住腎虛的本質。例2雖為頭痛,但病久原因很多,劉老認為醫者最忌“頭痛醫頭”。《內經》云:“腎虛則頭重高搖,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蓋腎主骨、生髓,上通于腦,腎虛則髓不能上榮。腎精不足,故頭腦空痛,眩暈,耳鳴;腰為腎府,腎虛不能主骨,故腰痛而下肢無力。治宜上病下取,補腎填精,佐以養肝息風之品而見其功。
劉老極為重視“腎”的作用,認為它是人體“精神之所舍和元氣之所系”,故極贊“五臟之真,惟腎為根”、“腎為先天之本”之說,并認為滋陰補腎是不可截然分開的。滋陰即肝腎肺胃之陰,補腎即腎陰腎陽,調其兩個方面。臨床中“腎虛氣厥”、“腎虛火浮”,“氣”、“火”之為病雖表現不同,但腎虛的本質是相同的。或補腎納氣,或引火歸原,皆以腎為窟宅,亦即“五臟之真,惟腎為根”的臨床體現。同時,“腎虛陰損”、“陰虛陽亢”,此腎病屬于水虧者,在演變過程中,或“陰損及陽”亦為常見。但陽亢責肝,陰虛責腎,亦稱之為“乙癸同源”、“脾腎陽虛”。此腎病屬于火虧者,雖有“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補腎不如補脾之說,這都只是從不同的角度來重視脾腎的相互關系。此外,劉老在重視“腎為先天之本”的同時,十分注意腎氣與婦女經水孕育相關。腎氣充,沖任盛,則月事以時下,有生育能力。且腎氣是人體發育之機,遺精陽痿與腎有關。腎氣不足,腎陽損傷,精關不固出現遺精,或陰虛火旺亦出現遺精,均影響“生氣之源”。故在治療中,雖常運用滋腎陰、補腎氣、溫腎陽三法,亦不偏執,而是察其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綜上所述,劉老在“調理脾胃,滋陰補腎”等方面,出入于臨床而各有特點。二者與人體各臟腑功能活動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如丹溪治一勞神苦讀的遺精病人,“上則補心安神,中則調脾胃,提掣其陰,下用益津生陰固陽”之劑而獲效,劉老亦推而用之。茲選臨證一案,可證其說。
李某,女,19歲,因思想過度緊張,情志抑郁,勞累郁結。患頸項部腫塊1年余,逐漸增長,2.5cm×4cm大。經湘潭市人民醫院檢查 131碘(24h)81%,心電圖“心動過速”,診斷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經西醫治療,曾服用甲硫氧嘧啶、心得安等藥,癥征未見明顯改善,要求服中藥。就診時,心慌心悸,煩躁汗出,手顫抖,睡眠不安,納差,月經量多,常見瘀塊,疲乏無力,雙側甲狀腺腫大,大便干燥,口干喜冷飲,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此系肝腎陰虧,頑痰凝聚,氣機阻滯而成腫塊。宜養陰潛陽,化痰軟堅。處方:條參、沙參、丹參、制首烏、女貞子、墨旱蓮、白芍、龜甲、鱉甲、生牡蠣、牛膝、骨碎補、海藻、沙苑蒺藜,服上方14劑后癥狀明顯緩解,腫塊變軟,煩躁汗出亦減,飲食增進,二便正常,心慌心悸減輕,但見病人面部浮腫,仍口干喜飲,舌淡紅、苔薄白,脈弦。仍上方加減,著重化痰軟堅:條參、沙參、丹參、制首烏、土貝母、蛤粉、海藻、黃藥子、甘草、白芍、生牡蠣、茯苓皮。迭進上方20余劑,頸部腫塊變軟縮小為1.5cm×2cm,諸癥均進一步減輕,舌脈同前。仍以上方加天葵子、珍珠母、麥芽、雞內金,繼服1個月。病人頸部腫塊完全消失,汗出、煩躁、手顫悉除,后以四君子湯加首烏、白芍、女貞子健脾胃養肝腎之陰以善其后。
劉老強調治病必須治人,治人根據具體情況深入研究個體差異及致病之因。
本案年方19,入北大學習,思想過度緊張,情志抑郁,加之脾胃失健,體內素有痰濕阻停,痰隨氣結,聚于頸項,凝久化熱,損傷肝腎之陰,而出現一派肝陽偏亢之癥,煩躁,汗出,手顫心慌,口干喜冷。此治宜上病下取,首方養腎水以平亢陽,鱉甲、龜甲、牡蠣、女貞子、墨旱蓮、白芍用得其正,繼而用土貝母、海藻、蛤粉、黃藥子化痰軟堅,消除痰凝,終以健脾胃養腎陰以固根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织金县| 洛南县| 常州市| 东至县| 建水县| 萍乡市| 金堂县| 韩城市| 普定县| 襄垣县| 深水埗区| 新闻| 河间市| 香港| 三江| 浙江省| 雷州市| 自贡市| 铜鼓县| 大新县| 上犹县| 杂多县| 五华县| 吉木萨尔县| 剑河县| 定南县| 沐川县| 高唐县| 应用必备| 三都| 万州区| 文安县| 卫辉市| 砚山县| 大邑县| 内丘县| 福州市| 咸丰县| 额敏县| 克拉玛依市| 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