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解剖學叢書:腹盆部分冊(第2版)
- 劉樹偉 鄧雪飛 楊曉飛
- 704字
- 2020-06-24 14:47:28
第一節 腹后壁的境界
一、腹側面觀
由腹側面觀察,腹后壁上部為膈,正中為脊柱腰部,兩側為腰區和髂窩。
(一)腰區
腰區(lunmar region)又稱為髂肋區,外科常將腰區稱為腰窩或腰,其上界為第12肋,下界為髂嵴,內側為腰大肌,外側為腰方肌,腰方肌外側緣為腹前外側壁的三層闊肌在胸腰筋膜的起始部。腰區前方為腹膜后隙,其內有大量脂肪和結締組織,容納腎、腎上腺、輸尿管、腹后壁大血管和淋巴和神經等。上述器官發生病變需要手術時,可經腹后壁切口在腹膜后隙內進行,以避免波及腹膜腔。
腎和輸尿管的炎癥可在腹膜后隙內蔓延,可以向上蔓延波及膈肌,甚或穿過膈肌侵犯縱隔,引起縱隔炎;也可以向下波及盆腔引起盆腔炎;同時向后波及腰方肌。故腎或輸尿管炎癥時,腰窩背側特別是腰上三角區出現體表叩擊痛。
(二)髂窩
髂窩(iliac fossa)由髂骨翼腹側面構成,位于腹后壁下部,上方以髂嵴與腰區分界,下方以弓狀線與盆腔分界,前方以腹股溝韌帶與大腿分界。髂窩的腹側面參與大骨盆的構成,為腹后壁的下部,容納結腸和回腸。髂窩腹面有髂肌附著,髂肌和腰大肌在腹股溝韌帶深面由腹部伸向大腿,止于股骨的小轉子。髂窩背側面屬于臀部,有臀大、中、小肌附著。臀部的貫通性外傷往往波及下腹部及腸管。
二、背側面觀
由背側面觀察,腹后壁是背部的腰區,可以在體表后正中線捫及各腰椎棘突和棘突之間的棘上韌帶。它們的外側為豎脊肌形成的縱行隆起,沿豎脊肌外緣,向上可捫及第12肋和第11肋,向下可捫及髂嵴。兩側髂嵴最高點的連線,往往通過第3和第4腰椎棘突之間,可以從背面確定腰椎的體表定位。
第12肋與豎脊肌外側緣的夾角稱為腰肋角又稱脊肋角,腎疾患時腰肋角的壓痛和叩擊痛明顯。腎囊封閉時,在脊肋角處進針,垂直穿入約6cm,即可進入腎脂肪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