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甘溫除熱的治療機制
“甘溫除大熱”的意義,東垣指出:“脾胃氣衰,元氣不足,而心火獨盛。心火者,陰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火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
當然熱的產生原因很多,不獨“陰火”為然。概而言之,有表熱,有里熱,有陰虛發熱,有肝火上亢而熱,有陰盛格陽而熱,有元氣不足陰火上沖而熱,還有痰、血、食、郁等證皆能引起發熱。一般說來,表熱則解表發汗,里熱則瀉熱存陰,陰虛則養陰清熱,火亢則滋陰潛陽,格陽則回陽通脈,痰熱則祛痰,血瘀則化瘀,食積則消導,氣郁則宣達,諸如此類,較易理解。然胃中元氣不足,谷氣下流,陰火上乘之證:營氣當升反降,出現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大便溏瀉等癥;陰火當降反升,出現短氣喘促,煩渴大熱,有時顯出如火燎面等癥狀。既不能妄投辛熱以助陰火之上升。亦不能侈用苦寒更迫清陽之下陷。法當用黃芪、人參、炙甘草之甘溫以益元氣、除煩熱,升麻、柴胡之苦平以升陽氣、復本位,白術、橘皮之甘苦溫以益脾胃,當歸身之甘辛以濡血,或佐麥門冬之甘寒以滋化源,或使酒黃柏之苦寒以瀉陰火,或用麥冬五味易升柴以固肺陰,或用桂枝芍藥易升柴以調營衛。這些,都是闡明甘溫除熱的治療法則,從而充分地闡述了脾胃學說的辨證觀點。
必須明確的是,補中益氣湯證或清暑益氣湯證與白虎湯證、虛實之間,是有原則區別的,與當歸補血湯證,氣血之間,亦當識別。如白虎湯證脈洪大而數,按之實,且尺寸俱長;而益氣湯證的脈象則皆洪大而緩,也不似當歸補血湯證脈雖洪大,按之虛芤。就癥狀來說,白虎湯證,身熱,汗出,大渴而喜冷飲;當歸補血湯證則不然,由于嚴重脫血,身雖熱而汗泄,口渴偏喜熱飲;不似清暑益氣湯證之身熱、體重、口渴、自汗而惡風寒。因為白虎湯證屬于傷寒陽明經熱盛,為外因;當歸補血湯證,系由營血大傷,為內因;而清暑益氣湯證,先由脾胃元氣虛,勞倦復傷元氣,而后被暑邪所侵。《素問·刺志論》說:“氣虛身熱,得之傷暑”,具有內外因素,而以內因為本。所以,“清暑”和“益氣”是對立的統一,而益氣尤較清暑重要。以上表明三者發病機制有顯著的不同,故治法亦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隆县| 噶尔县| 潼关县| 响水县| 苗栗市| 西安市| 汶上县| 张家口市| 响水县| 武宣县| 云霄县| 灌阳县| 永德县| 大洼县| 虹口区| 名山县| 安平县| 界首市| 时尚| 海盐县| 宁波市| 濉溪县| 吉林省| 宁化县| 托克托县| 当涂县| 伊川县| 法库县| 灵丘县| 丘北县| 栖霞市| 建平县| 雷波县| 枣庄市| 高州市| 崇仁县| 南溪县| 淅川县| 连江县| 油尖旺区| 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