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半夏
一些胃癌患者表現為不想吃飯,甚至時有惡心,嘔吐痰液,還有些患者表現為肚子脹滿,大便稀,夾有黏液,這些患者還可伴有面色暗黃,胸悶,痰多,一般為白痰,容易咳出來,人經常覺得很累,昏昏沉沉想要睡覺,舌苔白膩等癥狀。這在中醫上可歸結為“痰濕凝結證”,半夏是燥濕化痰止嘔的代表藥,能夠明顯改善患者胸悶嘔惡、腹脹便溏等不適。
半夏主要用于消化道腫瘤,如胃癌、食管癌等,也常用于肺癌、乳腺癌、宮頸癌、甲狀腺癌等,并可用于緩解放化療的胃腸道反應。
半夏(ban xia)又名三葉半夏、半月蓮、三步跳、地八豆、守田、水玉、羊眼等。味辛,溫,有毒。入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外用有消腫止痛的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半夏具有:細胞毒作用、誘導癌細胞凋亡、抗腫瘤轉移、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對信號轉導通路的影響、影響癌基因表達等抗癌藥理作用。
半夏可以燥濕化痰,與理氣藥橘紅配合使用,即為二陳湯的配伍,再加上白術、茯苓等健脾藥,尤其適用于“痰濕凝結證”的胃癌患者,睡眠不佳者可加入高粱米同煎。
半夏還常用于放化療后出現的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臨床上常用半夏與生姜、旋覆花、代赭石等配合使用,根據具體的臨床表現,如果患者喜歡喝熱水,嘔吐物多為清水,加用丁香、柿蒂等;如果患者胃部不適,泛酸燒心,加用橘皮、竹茹等。
半夏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或制成浸劑;也可研末外敷。
注意點:
生半夏有小毒,對口腔、喉頭和消化道黏膜有強烈的刺激性,可導致失聲、嘔吐、瀉水樣便等副反應,嚴重的喉頭水腫可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但這種刺激作用可通過煎煮而除去,所以炮制過的半夏使用較為安全。半夏與烏頭不能同用,否則可能出現劇烈的毒副作用。半夏辛溫燥烈,咳血、嘔血及有口干、大便干、小便少等體內液體不足表現的患者需慎重服用。半夏對胎兒有致畸傾向,孕婦慎用。
半夏藥名的來歷
相傳,一位叫半夏的姑娘為求修成正果,擺起藥攤,給百姓治病。半夏治好了很多病人,一天,一位仙人對她說:“你為百姓治病消災,功德圓滿,奉玉帝旨意,召你上天入仙班,命你明日太陽出山時,到相蓋山華嚴洞聽封。”第二天,半夏正想出門,一位壯漢抱著一個面色蒼白,生命垂危的小孩求她診病。小孩病得不輕,半夏一時不知如何下藥。她盡力克制想上天的心情,詢問病情,仔細觀察琢磨,為小孩煎藥。等小孩蘇醒過來,聽封的時間早已過去,半夏失去了上天的機會。后來,半夏一心一意為窮苦百姓治病,不幸積勞成疾,離開人世。不久,她的墳地里長出許多綠苗,人們發現苗下結有珠子大小的東西,氣管炎、胃炎、嘔吐的病人一吃就好,為紀念半夏姑娘,人們稱綠苗為半夏,并刻了一尊她的坐像供人們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