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臺山道家健身功法三十六式圖解
- 應有榮 陳德軍
- 999字
- 2019-12-26 10:22:07
施序
修煉
應有榮先生是一位頗有造詣的中醫骨傷科中青年專家,不僅在浙東地區享有盛名,在全國亦為眾多同道所熟悉,他致力于脊柱病研究,富有成果。從醫30載,自幼好武術,為天臺山道家南宗“紫陽真人張伯端”所傳金丹大道功法的虔誠信奉和潛心修煉者,盡得真傳,功理功法融會貫通,技巧熟諳,強身健體運用自如,與防病治病結合,不僅形成獨具一格的中醫特色,而且療效顯著,尤對某些疑難雜癥,雖入膏肓亦每能轉機而獲奇效。應醫師不僅是一位醫德高尚、臨證經驗豐富的醫家,亦是一位執著追求、止于至善的學者。有鑒于我國人口老齡化、現代生活方式弊端甚多、脊源性疾病發病率日益增加的客觀現狀,而其防治又是醫患結合、人人參與的系統工程,遂將自己多年診治該類疾病的經驗及始自童子功夫的練功技藝和心得相結合,偕同助手陳德軍醫師編成專著,名《天臺山道家健身功法三十六式圖解》,奉獻于世。余在付梓前夕,有幸拜閱華章,深感此乃應有榮先生又一力作。不僅理論聯系實際,將中醫之醫理與現代解剖學知識相融相滲,更輔以圖片,說理透徹,一招一式功法清晰,條分縷析,使讀者不入誤區而獲要領。更有甚者,應醫師還是一位知識淵博的道學門人,長期致力于醫道結合的探索,以冀弘范岐黃之道,誠乃大醫。
魯迅先生曾曰:“中國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讀史,有多種問題可以迎刃而解。”道教起源于道家老莊思想,根植于中國文化土壤,兼收儒、墨、兵、法各家,糅合了眾多中華民族民俗文化及紛繁駁雜的哲理、神話、巫術等,成為一個整飭有序的宗教體系,是唯一孕育于中國本土而生長的宗教。醫道密切相關,昔唐代大醫家王冰曾曰:“冰弱齡慕道,夙好養生,幸遇真經,式為龜鏡。”王冰視《黃帝內經》為真經,推舉黃帝醫道之宗,崇尚自然,清靜無為,注重實踐,追求長生等許多道家觀點,亦是中醫學養生治病的基本理念。中醫藥學的發展不僅要堅持以繼承本學科的理論體系和前人的臨證經驗為主體,還應認真吸收我國燦爛的優秀民族文化,以及積極引用當代先進的科學技術為二翼驅動創新,如此“一體兩翼”的大鵬戰略必將實現21世紀中醫藥事業新的輝煌。
應有榮先生在其新作中,率領他的弟子們又一次進行了道家文化的深度挖掘整理,是一次成功的醫道相滲、醫文相合的研究實踐,為脊源性疾病的防治增添了新的醫理和技術,從而為我國中醫骨傷科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一份寶貴貢獻。斯以為序。
中國中醫藥學會副會長
中國中醫骨傷科學會會長

識于
上海中醫藥大學脊柱病研究所
2013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