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式 朱雀啄食

一、功法圖解
1.預備勢 與神龍抬首相同(圖1-1-10)。
圖1-1-10 預備勢
2.頸椎盡量前屈位(圖1-1-11)。
圖1-1-11 頸椎前屈位
3.頸椎極度屈曲,將頸椎中段向后上方拱起成弓行并盡力“掙”2~3秒(圖1-1-12),此動作過程中慢慢吐氣。
圖1-1-12 頸椎極度屈曲
4.然后慢慢抬頭恢復至原位,此過程慢慢吸氣。
5.側方動作(圖1-1-13~圖1-1-15)。每3~6次為一組。
圖1-1-13 側方動作(一)
圖1-1-14 側方動作(二)
圖1-1-15 側方動作(三)
二、動作要領
1.動作與呼吸吐納相調節,頭前屈時呼氣,還原時吸氣。
2.本功法是以整段頸部向前彎曲至極點后,頭頂部百會穴和頸部的大椎穴盡力“掙”2~3秒。
三、注意事項
1.低頭過程中,頸椎和頭顱宜保持正中位,切勿左右搖擺或歪斜。
2.至極限后,“掙”的時間不宜過久,一般以2~3秒為宜。
四、功法原理及養生機制
1.中醫理論 大椎穴為督脈的腧穴,既能夠治療本經的病變,又由于大椎穴與諸陽經相交會,故還可治療太陽、陽明、少陽經的病變?!夺樉募滓医洝分杏杏涊d“為三陽、督脈之會”。由此可見,手足三陽經均與諸脈相交于大椎穴,因此歷代醫家都認為“大椎為諸陽之會”,針之瀉之可清諸陽經之邪熱盛實,通督解痙,灸之補之可壯全身之陽,固衛安營,故此穴為調整全身功能的要穴。該穴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圖1-1-16)。
圖1-1-16 大椎穴
頸部長期不良姿勢或感受風邪而大椎穴受阻,堵塞頸背部之督脈可致項強、脊痛、頭暈、頭痛、眼花等頸椎病癥狀。本功法可開發頸部下段肌肉及關節,而大椎穴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運動中能打通該處穴位,故訓練此法能疏導其堵塞之經脈,緩解以上癥狀。
2.功能解剖及運動力學 本功法主要運動肌肉為:頭前直肌、頭長肌、頸長肌、斜角肌。
(1)左右兩側斜角肌下端固定,同時收縮,帶動頸椎曲度改變,使頸前屈(圖1-1-17)。
圖1-1-17 斜角肌
(2)左右兩側頸長肌、頭長肌、頭前直肌下端固定,同時收縮,帶動頸顱前屈(圖1-1-18)。
圖1-1-18 頸長肌、頭長肌、頭前直肌
本功法主要適用于頸椎中下段關節失穩,甚至錯縫及該段頸椎曲度改變等所導致的頭暈、頭痛、氣短胸悶,指端麻痛,頸肩部及肩胛痛等癥狀。運動時通過斜角肌、頭長肌、頸長肌、頭直肌等主要肌肉的收縮帶動頸椎、頭顱的運動,能有效改善頭頸部肌肉、關節力學的平衡,恢復頸椎正常生理曲度,矯正頸椎下段關節錯縫,增加血液循環,減少對頸神經的壓迫,最后逐步緩解以上癥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石县| 策勒县| 深州市| 元阳县| 青冈县| 安乡县| 隆德县| 肃宁县| 溧水县| 绥宁县| 谢通门县| 台东市| 阿瓦提县| 库尔勒市| 高要市| 汝南县| 遵义市| 五大连池市| 朝阳县| 中西区| 正宁县| 雷波县| 老河口市| 南丰县| 垣曲县| 平邑县| 东乌珠穆沁旗| 西充县| 佳木斯市| 贡觉县| 巴彦县| 西乡县| 石林| 竹溪县| 新绛县| 化德县| 雷波县| 榆中县| 九江市| 蒲江县| 杂多县|